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宋高宗的眼力

  宋代绍兴年间,江苏吴江桥的桥身侧壁,一夜之间,被人用毛笔书写了一首《洞仙歌》词: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叹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雨中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这首词,意境高远,颇有些豪迈之气,结尾又有些愤激的归隐思想,可谓写得十分成功。而且,字体书写得也龙蛇飞动,飘渺纵逸。只是并没有注明这首词是谁作的,又是谁写上去的。因为桥身离水面极高,站在桥上不能书写,站在水面上也办不到,于是,人们结合这首词的意境与这首词的书法艺术,便纷纷推测传说,说这首词是神仙吕洞宾所作,是他写上去的。
  消息传开,立即轰动开来,自然也传到了宋高宗那里。宋高宗是作词的能手,也是艺术鉴赏的专家。他将抄录下来的《洞仙歌》仔细地看了几遍,莞尔一笑,说:“我看写作这首词的人是一位福州秀才,不是什么神仙吕洞宾。”众大臣一听高宗的判断,立即傻了眼,向高宗请教说:“皇上说是福州秀才,不知道理何在,请明示。”高宗又微微一笑,说:“我是从这首词的用韵推断出来的,你看,这首词上片用韵‘晓’、‘草’、‘老’;下片用‘帽’、‘过’、‘锁’、‘扫’,其中‘过’、‘锁’就是福州口音,所以我才这样判断。”众大臣一听,十分佩服。
  宋高宗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事实证明,完全正确。这首词的作者名叫林外,字岂尘,是福建晋江人,绍兴三十年(1160)中进士,官至兴化县令。那么,他又是如何书写上去的呢?原来,他雇了一艘大船,在船上堆上高高的台子,站在台子上书写的。这件事,不惟反映了高宗的艺术判别力,而且告诉我们,诗词的用韵特别重要,中国古代至今都有研究音韵学的人,西方学者也往往从音韵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都说明了这一点。音韵是诗词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方言方音入诗词,则往往是美中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