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苏门的“家教”

  宋代词人秦观,是江苏高邮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一次,秦观从浙江会稽入京去见苏轼。二人一见面。苏轼就说:“分别日久,听说你写作了不少好诗词,最近,京城里到处都在传唱你写的‘山抹微云’一词。”秦观一听,以为苏轼是在赞扬他,连忙谦虚了几句,不料苏轼马上接着说:“我没想到许久不见,你作词竟模仿柳永,写得颇俗气。”秦观一听,方才明白苏轼是在反言相讥,马上解释说:“我虽然没什么才识,还不至于如此吧?先生所言,不太过分了吗?”苏轼说:“你词中的‘销魂。当此际’,不是柳永词的句式又是什么呢?”秦观一听,这才服输。然而,此词已流传开来,不能再改动了。这首词是秦观的一首《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染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原来,这首词是秦观在会稽时所作,他人还没到京城,词就传到京城了。当时,会稽太守程介辟请秦观参加宴会。酒宴上,秦观邂逅了一位歌妓,两情眷眷,不能忘怀。因此就写下了这首《满庭芳》。“销魂。当此际”,当然是指酒宴上而言。由于此词写得好,以致出现后来秦观的女婿范温在参加一个酒会时,称自己为“‘山抹微云’女婿”,令人刮目相看的事。
  苏轼和柳永,在词的创作上,在宋代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派别。苏轼的创作是代表文人词,比较雅致含蓄,用语也比较典雅;而柳永则代表市民文艺,可以说他是市民阶层文艺的代表,一般表现得比较直露浅俗,用语也比较通俗。尤其在表现男女爱情上,二人的这个区别就更加明显了,如苏轼在山东密州做官时写的一首《江城子》词,是悼念他妻子王弗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词,感情深挚而沉痛,与那些表现“绮罗香泽”艳情的词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古代不少人都说苏轼写词是“短于情”,实际上,他只是不喜欢“绮罗香泽”的艳情,仅通过这首词,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深于情”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苏轼批评秦观作词学柳永了,因为这正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派,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