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第八回 闹金殿初试打王鞭 下圣旨一请薛仁贵




  尉迟恭打了李道宗,怎么还上殿鸣冤呢?这是程咬金给尉迟恭出的主意。
  李道宗跑了之后,程咬金过来对尉迟恭说:“大老黑,你把亲王打得那么厉害,你这官司非输不可呀!”
  “这还不是你指使的吗?你不说,我怎么想起打眼、薅胡子来呀?官司若打不赢也只能怪你!”
  “大老黑,你要真听我的话,官司还真不一定输。”
  “嗐,你就别卖关子了,干脆你就说说怎么办吧!”
  “好,李道宗不是上殿告你去了吗?你也上殿去告他呀!
  你就这么这么说。万岁如若问起,我给你作证。”
  就这样,尉迟恭才上殿鸣冤。
  李治说,“宣鄂国公上殿。”
  尉迟恭见了李治大礼参驾,李治一看鄂国公满面怒色,忙说:“爱卿,免礼平身。”
  “谢万岁。”
  “大佛寺可曾修好?”
  “现已修好,回朝交旨。”
  “爱卿为何暴打江夏王,并且还撕了朕的圣旨?”
  “臣不敢。臣奉旨监修大佛寺日久,现得以回朝面君,恨不得肋生双翅飞上金殿,谁知法场今日杀我义子仁贵。微臣不知他身犯何罪,急于要参见我主问个明白。江夏王不让我上殿,他让我看圣旨。我识不了几个字,捧在手上看了半天,也念不成句。不知江夏王嫌我看的时间长了,还是嫌我笨,伸手一拽,把圣旨就给扯碎了。接着他说我把圣旨扯了,并且还要拿天子剑斩我。我一怒之下,就同他打了起来。他打了我,我也打了他。请万岁与微臣做主。”
  “爱卿,江夏王已经把你告了。”
  李道宗说:“万岁,臣并未打鄂国公。我被打,卢国公亲眼得见,万岁可以把他宣上殿来,他可为臣做证。”
  李治一听,暗想:皇叔,你是不是让尉迟恭打蒙了,怎么找程咬金来做证呢?就冲着你这个证人,你的官司算赢不了啦!
  尉迟恭说:“对,卢国公在场,也可作证。”
  两个人说的是一个证明人,李治只好宣卢国公上殿作证。
  程咬金大摇大摆上殿。李治问道:“程爱卿,方才鄂国公和江夏王争斗动手,你可看见?”
  “微臣在场。”
  “好。你做个证人吧。他二人谁打了谁,你要实话实说,一碗水端平,不准有一点偏向。”
  “万岁,人所共知,我程咬金是个老实人,不会说谎。要问江夏王和鄂国公谁打谁?说实话,江夏王打了鄂国公,鄂国公也打了江夏王。圣旨呢,我看见的时候,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半,怎么扯的,我没看见。反正,这么说吧,江夏王与鄂国公,鄂国公与江夏王,他们俩是两块豆腐炖汤——一个味儿!”
  李道宗气得嘴唇直哆嗦:“程咬金,你说话可要有舌头哇!”
  “李道宗,没舌头怎么说话呀!”程咬金转身对李治说,“万岁呀,我看江夏王八成疯了,他怎么见谁咬谁呢?”
  李道宗暗想:程咬金,你就做损吧,你这不是拿我当狗吗?
  李治心想:这官司也说不清啦!说道:“皇叔,你先回府养伤去吧!”
  李道宗说:“万岁,臣的女儿死得好冤啊!”他害怕皇上饶恕薛仁贵,所以说了这么一句。
  李治说:“皇叔放心,朕一定为御妹报仇,下殿去吧!”
  李道宗只好下殿而去。
  李治又对尉迟恭说:“爱卿,你也先回府歇息,三天后再来见朕。”
  尉迟恭没动地方,口喊:“万岁,微臣冤枉!”
  “爱卿有何冤枉,讲。”
  “万岁,臣的义子薛仁贵……”
  尉迟恭刚一说到这儿,李治就插话说道:“薛仁贵酒后无德,逼死御妹,按律抄家灭门。朕念他征战有功,才罪归他一人。爱卿不必为他求情。朕意已定,非杀不可。”
  尉迟恭长叹一声,说:“万岁,臣上殿前已问过薛仁贵。他进京正遇见江夏王,江夏王上前拉马,要仁贵先到他府上。仁贵无奈,才到王府,三杯酒下肚后,昏迷不醒。等到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已在金殿上。臣认为这里定有文章,望我主明察。若屈杀了仁贵,恐怕后悔晚矣。”
  李治听不进去这些话,不耐烦地说:“爱卿,不要再提此事了,快下殿回府歇息去吧。”
  尉迟恭仍然没有下殿,执拗地说:“万岁不叫我提这事儿,我还是要提。如果没有薛仁贵,哪有今日的大唐江山?如果没有薛仁贵,我主哪有九五之尊?我义子是正大光明的英雄,盖世无双的豪杰,绝不能做出那种缺德之事。如果万岁非要杀他不可,请先派人去查个一清二楚。若是真有此事,再杀也不晚。”
  “事实确凿,不用再查了。薛仁贵已经多活四十天了。今日斩首,决不更改。”
  “果真要杀?”
  “果真要杀。”
  “一定要杀?”
  “一定要杀。”
  “你杀不了!”
  “你要做什么?难道你要反吗?”李治说完这句话,自知失口,后悔莫及。
  “反?反就反吧!”尉迟恭憋了一肚子火,这下子发出来了。噌!一下抽出打王鞭。刚才,他说要试一试打王鞭,如今,真试上啦!
  李治一看大事不好,急忙起身往后宫跑。
  尉迟恭虽然发火了,但并不是真要造反,而是想吓唬吓唬李治,目的是想让李治放了薛仁贵。他一看李治跑了,随后就追。李治边跑边喊:“爱卿,你真反了?”
  “我是反了!”
  李治快跑到宫门的时候就喊:“快来救驾!”前脚一迈进宫门,忙叫:“来人哪,快把门关上!”
  御林军已做好准备,见天子的腿迈进来,一下子就把门关上了,紧接着忙上闩。李治刚一迈步,又吓得直喊:“爱卿呀,松手,快快放开我!”
  御林军、太监们呼啦一下子上来不少,齐说:“万岁,身后无人。”
  “不对,身后无人,朕怎么迈不开步?”
  大家一看,哟,原来门把龙袍夹住了。“万岁不必惊慌,刚才关门太急,不慎夹住龙袍,待把门打开,将龙袍拉出来,万岁就能走了。”
  “且慢!宫门不能开了。鄂国公说不定就在门外,如果一开门,他冲进来,手举打王鞭,恐怕不是打朕一人,说不定打多少人呢!”
  “万岁,那这龙袍?”
  “不要紧,朕自有办法。”李治命人拿来宝剑,一回身把夹住的龙袍割开,这才长出一口气。
  尉迟恭来到宫门前,见门已关闭,他连喊三声:“开门!”
  里面无人答话,他抡起打王鞭冲宫门打去,啪!啪!啪!一连三鞭。打完第三鞭,尉迟恭不由打了一个寒战,哎呀!鞭断十八节。
  尉迟恭鞭打宫门,断了十八节,他觉得眼前发黑,浑身发冷,四肢无力,身子一晃,噔噔噔噔,往后退了几步,不由一阵心寒。想当年恩师赠给自己此鞭时,说:“鞭在人在。”嗐,如今,鞭断了十八节,已不能称其为鞭了,人还活个什么劲儿呢?真是寿数已尽,天杀我也!
  其实,他师父说“鞭在人在”的意思,是让他珍惜这把鞭,把鞭看做如同生命一样宝贵。可尉迟恭把这意思给曲解了,理解成:鞭在人在;鞭不在,人也不应当存在了。
  他为什么这样理解呢?那个时代,人都迷信,他的战马本来是由于饥渴劳累过度而死,说起来,这本是正常的,可他认为,马死对他来说是不祥之兆。如今,鞭打宫门,用力过猛,十八节鞭断了,这也是正常的,可他认为“寿数已尽,天杀我也”。人若认准一条道,硬要走,那可真不好办呀!尉迟恭就是这样,如今,他认准“死”这条道了,所以就硬要“死”。
  尉迟恭想起法场上的薛仁贵,自言自语地说道:“儿呀,为父救不了你啦!先行一步,咱父子九泉之下相见吧!”说完,噔噔噔噔,往前跑了几步,咚!一头撞在宫门上。扑通!倒在地上,鲜血流了出来。
  这时,宫门门楼上有人大喊:“鄂国公撞头了!”
  李治听到喊声,犹豫了一下,心想:尉迟恭会不会也象程咬金一样来个假撞头呀!于是命人到门楼上再去仔细看一看。
  李治得知尉迟恭确实撞头之后,才吩咐把宫门打开。他走到近前一看,尉迟恭倒在血泊之中。他心想:尉迟恭虽然是自寻绝路,可也与我有关哪!他这一死不要紧,对我这即位不久的新君来说,人心所向,定受影响。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尉迟恭啊尉迟恭,你何必难为我呢?他跑过去抱住尉迟恭放声哭了起来:“老爱卿,你何必自寻短见呢?”
  正在此时,程咬金与众国公风风火火地跑来了。尉迟宝林、尉迟宝庆边跑边喊:“爹爹!”
  李治惟恐这哥儿俩看见父亲死去,一怒之下采取过火的行动,于是,起身跑进宫门,命人关闭宫门,吩咐御林军守住皇宫,千万不能让任何人闯进来。
  尉迟宝林、尉迟宝庆等跑至近前一看,尉迟恭倒在血泊之中,打王鞭断了,散落在地,不由扑向父亲失声痛哭。程咬金大嘴一咧:“大老黑呀,你死得好苦呀!”
  程咬金刚哭了几下,忽然大叫一声:“都别哭了!咱们怎么哭,大老黑也活不了啦!只有为他报仇才算对得起他。咱们反了吧!”
  这时,猛听有人大喝一声:“住口!休得无理,哪个敢反?”
  大家顺声一看,呀,原来是徐懋功。程咬金大叫一声:“好你个牛鼻子,我以为你死在叠州了呢!你怎么才回来呀?”
  徐懋功说:“闲话少说,如今鄂国公是不是真的死了,还难以断定,还是先救人要紧。宝林、宝庆,你们兄弟二人快将你父抬回府中,速请大夫医治,说不定还能救活呢!”
  尉迟宝林、尉迟宝庆一听此言,似乎觉得还有一线希望,急忙将尉迟恭抬起回府。
  徐懋功向众人询问事情的原委之后,对程咬金说:“这里就数你年岁大,你怎么沉不住气呢?你们这么闹,不是把事情越闹越大吗?”
  程咬金不服气:嗐,你哪知道呀!事情是一步一步逼到这个份儿上的,你说我这么干不对,依你看,应该如何办?”
  “此事按薛元帅犯的罪,该斩;但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不当杀。鄂国公打亲王、闹金殿,万岁都没见怪,说明万岁有君臣之情;以后又追打万岁,鞭打宫门,这事闹得就够大的啦!卢国公,你还带头起哄要造反,国法不容呀!”
  程咬金被说得哑口无言,众人齐问军师,应当怎么办。
  “现在应请万岁重新升殿,谁该请罪谁请罪。我想万岁不会降罪。薛元帅的事,你们不必担心,我去求情。即使万岁不准,我也有办法搭救。你们如认为我说得有理,就退到午门候旨;如认为我说得不对,我就不管了。你们谁愿意造反就反吧!”
  大家你瞧我看,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听先生的。”
  大家走后,徐懋功在宫门外喊道:“万岁,臣一步来迟,我主受惊了!”
  “徐爱卿,你可回来了!朕方才听见你劝他们的那番话了。如不是爱卿及时赶来,良言相劝,程咬金就会带头杀进皇宫。”
  “万岁,他们都是忠良之臣。卢国公一时冲动,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万岁不要放在心上。他们是不会造反的,请万岁升殿,臣等在午门候旨。”徐懋功说完,离开宫门。
  李治升殿,文武群臣参拜完毕,归班站立。徐懋功见驾,李治任徐懋功为仆射。仆射也就相当于丞相。
  为什么徐懋功一回京城,李治就任命他为仆射呢?原来,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排。
  李世民病重之时,下旨调徐懋功为叠州都督。实际上,这是降级使用。李世民这么做是为儿子李治着想。他对李治说:“我将他调出,他若犹豫,就说明他有二心,我就责怪他抗旨不遵,将他处死。他接诏之后,立即前往叠州,可见他忠心无二。我死之后,你可召他回京,任他为仆射,他必定为你效力。”
  所以,李世民死后,李治下旨调回徐懋功,当即任他为仆射。原来,徐懋功在接到圣旨的当天也收到了程咬金的信。
  他将诸事处理完毕,才赶往京城。
  徐懋功谢恩已毕,程咬金上前跪倒见驾:“万岁,臣以为鄂国公死了,一时糊涂,才吵吵要造反。臣有罪,要杀就杀吧。”
  “朕赦你无罪。”
  程咬金叩头谢恩,起身归班。李治说:“徐爱卿一路辛苦,回府歇息去吧!”
  “万岁,法场上绑着的薛仁贵,可杀不得呀!”
  李治暗想:为了杀薛仁贵,闹了个天翻地覆。我皇叔一次又一次挨打,鄂国公如今死活不知,把我也折腾苦啦!我岂能容他!便说:“薛仁贵罪大恶极,实难赦免。”
  “万岁,依微臣看来,翠花公主未必死在薛仁贵之手,薛仁贵不是那种酒色之徒。”
  “爱卿不必多说。薛仁贵罪已查明,朕定要杀他。”
  “万岁,微臣府中珍藏一御宝,想请万岁观看。万岁看过之后,再杀薛仁贵也不为迟。”
  李治准本。徐懋功下殿,上马回府。不一会儿,回到金殿上,手捧一个黄缎包裹,当众打开,里边是一道圣旨。徐懋功双手捧上:“这是先皇圣旨,请万岁接旨。”
  李治一怔,连忙起身离座,接旨之后,归位坐定,仔细观看,半晌无语。
  文武大臣全都莫名其妙。
  徐懋功说道:“万岁,这道圣旨是先皇亲笔所书。当初,先皇御驾东征时,去城外打猎,不料遇见敌帅盖苏文。先皇被盖苏文追得无路可走,连人带马陷在淤泥河中,正在危急之时,薛仁贵赶来,打跑盖苏文,救下先皇。先皇对微臣说,薛仁贵功高盖世,以后不论犯下多大的罪,也当赦免。微臣说,数年之后,薛仁贵若真是犯下大罪,万岁要是杀他,怎么办?先皇略思片刻,写下这道圣旨:薛仁贵就是犯了天大之罪,见旨免罪。并将圣旨交与微臣,说:‘薛仁贵若是真有那一天,徐爱卿拿出这道圣旨,到时一定赦免他。’”
  文武群臣一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无不夸赞徐懋功有智慧有远见办事细心。薛仁贵这下可有救啦!
  李治沉思片刻,心想:看来薛仁贵杀不成啦!如今要斩杀薛仁贵,就要留下违抗先皇圣旨的坏名声。本来一些文武群臣之心离我就不近,如再违抗父命,其结果定会不堪设想,还是遵照父命了结此事为上策。可是,皇叔会善罢甘休吗?俗话说:若想案子了,还须原告倒。待我将他请上金殿,料想他看到先皇的圣旨也不会固执己见。这样一来,事情也就了结啦!于是,传旨宣江夏王上殿。
  江夏王李道宗不知天子为何宣他上殿。尽管他那被打的身体疼痛难忍,但由于一种急于想知道为何宣他上殿的心情的驱使,他咬牙忍痛很快地上了金殿。
  李治向李道宗叙说了先皇圣旨的来由,并让他亲眼观看。
  李道宗反复看后,目瞪口呆。他找不出一点破绽来指出这道圣旨是假的。既然是真的,薛仁贵自然也就杀不成了,仇当然也就报不了啦!准确一点儿说,至少现在是报不了仇啦!至于以后,那就得看“事在人为”了……这些思想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了一番之后,他不露声色地对李治说:“不知万岁何意?”
  “皇叔,关于薛仁贵一案,朕意遵先皇圣旨行事,您看如何?”
  李道宗领悟了这番话语的含义,免去薛仁贵死罪是确定无疑的了。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给自己一点儿面子,还是知趣一点儿吧!仇,以后还可以报嘛……
  “此事万岁定夺,臣听命就是了。不过,臣以为薛仁贵犯下如此大罪,总该有所惩处。”
  李治明白这“惩处”二字所包含的内容:“皇叔,请放宽心,朕自有明断。”
  “谢主龙恩。”
  李治吩咐一声:“将薛仁贵押上金殿。”
  不多时,御林军将薛仁贵押上殿来,李治声色俱厉:“薛仁贵,按你犯下的大罪,本当斩首。但,先皇念你东征功高盖世,留下圣旨:见旨免罪。故此,朕免去你死罪。”
  “罪臣谢万岁不斩之恩。”
  “唗!死罪虽然免去,但必须惩处于你。朕将你的功名一笔勾销,永不再用,下殿去吧!”
  薛仁贵叩头:“谢主龙恩。”暗想:太好啦!你就是不勾销我的功名,我也要辞官不做。朝中真是伴君如伴虎呀!这正中我意。
  李治退殿,文武下朝。
  薛仁贵走出午门,众位国公从后边追上来了。大家上前把薛仁贵拦住。
  秦怀玉说:“大哥,上我家去吧。”
  罗通说:“大哥,先到我家吧。”
  程咬金说:“干脆你们和仁贵都到我家吧!”
  薛仁贵满脸羞愧,说:“众位国公,我哪儿也不去了,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必须去探望我的义父。”
  这一句话提醒了大家,谁也不再多说了。程咬金说:“对,咱们都去鄂国公府吧。”
  鄂国公尉迟恭经过一番急救,性命保住了,只是因为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得很。
  薛仁贵及文武群臣来到鄂国公府,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异常高兴。尉迟恭的黑、白二位夫人及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尉迟宝怀,看见了薛仁贵,知道他已免去死罪,也喜出望外。
  程咬金一捋胡须,说:“大老黑要是知道他干儿子免去死罪,准保乐得哗哗淌眼泪。”
  虽然不出程咬金所料,尉迟宝林来到病榻前唤醒父亲,一说出此事,尉迟恭立时泪水盈眶,一下子来了精神,让儿子快叫薛仁贵进来。
  薛仁贵进屋来到病榻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孝儿仁贵拜见爹爹……”接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尉迟恭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义子的脸颊、肩膀,过了半天,才想起吩咐尉迟宝林把薛仁贵搀扶起来。
  程咬金无论走到哪里,嘴也闲不住。他从自己要造反说起,一直讲到免去死罪薛仁贵来到鄂国公府。
  尉迟恭听完之后,对薛仁贵说:“儿呀,这样更好。为父伤好之后,就告老还乡,离开京城。你今夜在此歇息一夜,明天一早就让宝林带人送你出京回乡,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免得为父提心吊担。”
  徐懋功说:“你义父所言极是。你不可在京城久留,免得招来是非。常言说得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翠花公主之死定有一天会弄个水落石出,你不必为此忧虑。”
  众人又对薛仁贵劝说一番。尉迟恭命长子宝林代父设酒摆宴款待前来的文武群臣,为薛仁贵压惊,并命次子宝庆带人到江夏王府牵回薛仁贵的宝马。
  第二天清晨,薛仁贵跨上宝马,在尉迟宝林等人的护送下,离京还乡了。
  事过不久,西凉派使臣来到长安,将战表呈送天子李治。
  战表的主要内容是:让天子李治献出罗通一家,为西凉元帅苏宝童报杀亲之仇。如若不献罗家,西凉就要兴兵杀进中原。
  西凉为什么提出要交出罗通一家呢?原来,苏、罗两家有仇。罗成死在苏林之手,苏林死在罗通之手。苏家的后代苏海苏宝童,手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他当上西凉的兵马大元帅。西凉王早有夺取中原之心,苏宝童立下报仇之志,二人一拍即合。于是,向大唐打来战表,名为要杀罗通一家为苏家报仇,实际上是要夺取大唐江山。
  天子李治看过战表,自然明白西凉的真正企图,勃然大怒,一怒之下要斩来使。徐懋功提醒李治,说:“常言道,两国交锋,不斩来使。”李治才没有杀来使,他怒冲冲地挥笔写了应战回表。
  既然应战,就要议定对策。李治传旨,召集文臣武将,共议御敌之策。
  谁能挂帅带兵西征呢?说起来,朝中著名的武将也不算少,罗通、秦怀玉、尤霸、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尉迟宝怀等等,这些年富力强的将领,既有征战的经验,又有相当的资历。
  李治问:“哪位爱卿愿挂印为帅?”
  还没等别人答话,罗通出班言奏:“万岁,微臣愿挂印为帅,带兵西征。”
  李治心想:当年,他曾带兵扫北,凯旋还朝。朕正要点名派他,不想他来讨旨,正合朕意。李治面露欣喜之色,点了点头,刚要准本,忽听有人说道:“万岁,臣有本奏。”
  李治顺声一看,原来是徐懋功,便说:“徐爱卿请讲。”
  “万岁,依微臣之见,罗通不宜挂印为帅。”
  “这是为何?”
  “万岁,据了解,苏宝童为报杀亲之仇,立志发愤一十二载,精三略,通六韬,武艺高强,智勇双全,连挫二十四员大将,比武夺魁,西凉王封他为兵马大元帅。两年来,他操练兵马,做下充分的征杀准备,故而才公然提出要我主大唐江山,狂妄地要交出罗家。而罗通几年来一直养尊处优,并无征战准备,如今若挂帅西征,只怕敌不住苏宝童。依微臣之见,还是另选他人挂帅为好。”
  李治仔细品味徐懋功的话语,觉得颇有一番道理,沉思片刻,说道:“徐爱卿,但不知何人能挂印为帅?”
  “万岁,依微臣之见,能挂帅西征之人,只有薛仁贵了。”
  李治非常佩服徐懋功。徐懋功为大唐江山献出多少锦囊妙计呀!他足智多谋,袖吞乾坤,能掐会算,阴阳有准。可是,为什么这事不早说呢?如果在处治薛仁贵之前,他提出此事,朕哪能把薛仁贵的功名一勾到底,永不再用呢?如今,这事可不好办啦!于是,他用试探的口气问:“徐爱卿,朝中武将如云,难道就没有别人能挂帅吗?”
  “没有人。”徐懋功的话语十分肯定,“如果让别人挂帅西征,只怕战不过苏宝童。那样一来,我中原的黎民百姓,就要受刀兵之苦了,微臣看来,只有薛仁贵挂帅西征,才能与苏宝童匹敌。”
  “可是,朕已罢他的官了。”
  “万岁,罢了官有何妨,可以再请回来。”
  “若去请他,他能来吗?”
  “万岁,臣以为薛仁贵乃是为国为民、忠心耿耿的贤臣,知道西凉兴兵要交出罗家,夺取大唐江山,哪能不来呢?”
  “何人去请呢?”
  “万岁传旨,可以派越国公罗通去请。”
  罗通连忙出班分辩:“万岁,英国公把此事看得太容易了。薛仁贵已看破红尘,离京时说,他蒙受冤屈,身败名裂,没脸再见亲朋,再也不做官了。若派微臣去请他,这不是难为微臣吗?”
  罗通说这番话的弦外之音是:应当将薛仁贵蒙受冤屈之事弄个水落石出,为他洗冤雪耻,然后请他挂帅西征。
  徐懋功聪明过人,一听就听出这“弦外之音”来了。也许他还没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为薛仁贵洗冤雪耻,也许他觉得时机未到,也许他认为如今不应谈及此事……他只是微微一笑:“越国公,你若觉得人单力孤,可以让胡国公秦怀玉与你一同前往。”
  秦怀玉心想:好嘛,把我也给捎带上了!他出班说道:“万岁,越国公所言极是。微臣以为,只有军师出马,才能请来薛仁贵。”
  徐懋功未容天子说话,说道:“你们二人是薛仁贵的好友,就不必推辞了,辛苦一趟吧。如若没这个机会,薛仁贵何日才能出头?”
  这最后的一句话提醒了罗通与秦怀玉,二人交换了一下目光,异口同声说道:“万岁,微臣愿领旨去请薛仁贵。”
  罗通、秦怀玉领旨回府,准备了一番。第二天,带领随从,骑马离开长安奔绛州而去。
  路上,罗通与秦怀玉商量如何劝说薛仁贵,才能请他入京。商量来,商量去,总觉得十有八九要白跑一趟。嗐,管它结果如何呢,请请看吧!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