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
吟儿与茶水章所谓的“结婚”已经整整七年,加上她先前在储秀宫和景仁宫当差的日子,她在宫中足足呆了十二年。尽管外面的世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革命党越闹越凶,各省的总督也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但对她来说一切都是老样子。她和茶水章仍然住在北三所,李莲英仍然是内廷总管,老佛爷仍然掌着权,皇上照旧住在瀛台,荣庆更是杳无音信。当年茶水章所说“雨过天晴”一直没有出现。 作为一个年轻的少妇,当她与荣庆经历了那一夜惊心动魄的情爱,从此她那被唤醒了的对爱的渴求,像梦魔般地紧紧缠着她。特别生下的孩子死后,她在茶水章的劝慰下渐渐安下心来,在北三所的平房里过起平平淡淡的生活,这种渴求变得更为强烈。真夫妻也好,假的也好,不论怎么说,对方总算长着个男人的外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人常在一起,虽说晚上不上一张床(茶水章睡在另一张小竹床上),却同在一间房里。这个老实巴交的假男人,总时不时地唤起她对荣庆的思念,激发了她心底深处女性本能的欲念。 有时,这种欲念像火一样在她血液里燃烧,明知他是自己假废男人,明知他是为了救她才娶了她,但心还是冒出一股说不出的恨!她恨他不是个真男人,她更恨自己没出息。她再三提醒自己不往这事儿上想,偏偏熬不住要往这上头想,而且想得心焦肺烂,无法自制。她对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摔东西,弄得他无所适从,事后又趴在他肩上放声痛哭,说她不好,她对不住他,求他原谅她。 他是个太监,早就失去了男性的血魂和激情。一开始,他怎么也不明白哪儿得罪了她,只得陪着笑脸,围着她哄她劝她,直到她慢慢安静下来为止。后来他若有所悟,毕竟他进宫时也十八岁了,明白男女之间怎么回事儿,加上他天性聪颖,隐隐约约觉得她是实在太想荣庆而又得不到的一种无奈。 一天深夜,吟儿半睡半醒中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她身上,这是个壮实的男人,像荣庆又不完全像他,,她本能地挣扎着想喊叫。那男人伸手捂她的嘴,说他是荣庆,她瞪大眼睛,黑乎乎的屋子里看不真切。不等她回过神,男人已经扯掉她的内衣内裤,赤身裸体地爬在她身上。贴着对方汗津津的肉体,听着他喘着粗气,她激动得浑身哆嗦,由两腿间涌出一股灼人的热流。就在那事儿将要发生的一瞬间,她突然觉得不对,他不是荣庆。于是,她本能地挣扎着,大叫一声将那男人推开…… “吟儿!吟儿!你醒醒,醒醒……出了什么事!” 茶水章慌忙从小竹床上爬起,点起油灯,满脸大汗地站床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吟儿掀开被子,浑身赤裸着,只穿一条短裤躺在床上,胸口和双肩留下一道道指甲抓破的印痕。他叫她,她不理他。他想伸手碰碰她,刚伸出又缩回来,她突然浑身掠过一阵痉挛,伸手抱住枕头莫名地呜咽着,身子像煮熟的大虾紧紧蜷缩在一起,两条雪白的大腿不停地抽搐。 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吓得在床边团团转。最后他终于想到了该做的事,他轻轻拉起被子,小心翼翼地替她盖上,一边嗑嗑巴巴地说,“吟儿,没事了,没事了……”没等他话音落地,吟儿突然从喉头发出一声绸缎撕裂的呻吟,伸手扯去身上的被子。他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低声叫着她。当他发现她两眼瞪着自己,半张着嘴,似乎想跟他说什么时,这才重新走过去,低声劝着她,要她盖上被子,否则会受凉的,她似乎没听见他说什么。或者压根儿不想听,她双手撑起上身坐了起来,两眼充满怨恨地盯着他。 面对她赤裸的上身,特别那雪白的胸脯上两团粉红的乳晕,他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尽管他已经不算男人,但毕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女人的胴体,心里顿时涌出一种犯罪感,他觉得对不起她,也对不起荣庆。想到这儿,他慌忙躲着她的目光,一口将手中的油灯吹灭。 黑暗中,他听见她说冷。面对这一团漆黑,他胆子突然大多了,立即放下油灯,爬上床,再次拉起被子替她披上。突然,她扑在他怀里,低声啜泣着,“抱抱我。”他听见她在他耳畔低声恳求的声音,他吓得不知该怎么办,犹豫了一阵子,终于将她搂住。他搂得那么轻,像搂着一团青烟,飘飘忽忽,似乎一松手她就会飘走。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抱紧点?她在心里叫着,浑身不停哆嗦。梦中的情景仍浮现在她眼前,灵魂仍为那幻觉中的激情颤抖着。她不指望他跟她干那种事,即使他行,她也不会这样求他。她仅仅想让他装出像个男人的样子,抱抱她,抱得紧一些,用他的身子暖暖她的心而已。而他,连这也做不到啊!难道他就不明白,她用指甲在皮肉上抓破的一道道血痕,其实不是皮肉的痛楚,那痛楚在她心里,她抓不着也够不到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痛楚啊,她不明白,像他这样一个好人,一个善良而又懂得体恤别人的人,怎么就不明白?她是个女人,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女人,十二年来,她只领略过一次。仅仅一次,那刻骨铭心的爱令她销魂荡魄,终身难忘,她渴望着再有一千次啊! 她恨,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恨,没有具体对象,也找不到具体对象,既空洞又实实在在的恨。真夫妻也好,假男人也罢,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人,是个一次又一次救过她,一次次地帮过荣庆的好人。长话短语,朝夕相处,他对她实在太好太好了。她是无法恨他的,只能恨自己。其实人是无法恨自己的,因此她只能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无缘无故地哭,无缘无故地恨周围的一切一切。 这无缘无故的恨终于化作无缘无故的行为。她长嚎一声,用足了平生的力气,双腿屈起,将茶水章从床上踹下地。黑暗中訇的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他从床上滚下,仰天跌在地下。他躺在那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脑壳里嗡嗡一片。黑暗中,他听见吟儿细细的哭声。这尖细的哭泣钻进他心里,像刀尖刮着他心尖。过了老半天,他才用手撑起上身,口口声声说他不好,没想她哭得更凶了。他眨巴着眼,突然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坐在地下,使劲抽着自己耳光了,一边骂自己不是人。 吟儿披上外衣下了炕床,走到他身边,一把抱住他,不让他抽自己耳光,过了老半天,她才轻声问他摔着哪儿没有?他摇摇头。她替他揉着后腰,拍着他后背。他突然伸手抓住她的手,将那只小手紧紧贴在脸上。在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她感到某种湿润的凉意。这是他的眼泪,她心里掠过一阵酸楚,将脸贴在他眼窝上,用她的脸拭去他脸颊上的泪水。 黑暗中,两人拥抱着坐在地下。紫禁城的夜静极了。除了他们的呼吸,再就是心跳声。后来,就连这细微的声音也没了。静静的黑暗犹如一首挽歌,于无声处包围着他俩,唱出一个年轻女人青春的枯死,也唱出一个老男人青春早已死去的绝望。 傍午,吟儿被慈禧传到她的寝宫。 在这座森严的皇宫中,无论是老佛爷还是皇上的身体情况都是保密的,除了他们贴身的奴才。半年前,她就听说老佛爷病了,病得挺重。后来才知道,皇上也病了,病得也不轻。当她走进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寝殿,她仍然为她所见到的情况暗暗吃惊。 所有的窗户上全挂着厚厚的窗帘,户外的阳光艰难地爬在窗帘上,由那些边边角角的缝隙中钻进来,屋里显得一片昏沉。也许因为慈禧不想让人看到她枯槁的形容,故意将这里弄得这样暗。她躺在那儿,吟儿一眼便发现她已经瘦得脱了形。她的脸白得像一张纸,身子偏得像一片树叶,一阵风就能将她从那张大得惊人的床上吹走。 她没想到老佛爷病成这样,也不明白老佛爷为什么要召她上她这儿来。李莲英将她领到床边,低声对两眼微闭的慈禧说:“老佛爷,吟儿来了。”过了好一会儿,慈禧才吃力地睁开眼,问李莲英谁来了。李莲英告诉她,原先伺候过她的吟儿来了。她这才想起是她让人叫吟儿来的。 “吟儿在哪儿?” “老佛爷,奴婢在这儿。”吟儿跪在她床前。 “真是吟儿。”她捉住吟儿趴在床边的那只手。 “是奴婢。” “你还活着呢?”她明知故问。 “托老佛爷的福。要不奴婢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口是心非。 “当初你犯的罪过,够你掉几个脑袋的。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这是她一惯作风,让你受了罪,还得让你知道为什么。 “奴婢不知道。”她知道也不敢说。 “你知道。” “奴婢真的不知道。” “你不敢说就是了。”这是她聪明过人之处。她知道吟儿不敢说,她替她说了,“我不让你死,为了让你活着比死了更难受。” “恨我吧?”她问。 “奴婢不,不……” “不恨,还是不敢?”她问。 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望着她身边过去的宫女,突然莫名地笑起来,此刻她心怀得意,还是追悔当年的失误,或者是心中的恨意至今未消?谁也说不清。也许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她笑着笑着,突然一口痰堵在她嗓门眼里,禁不住咳起来,吟儿慌忙替她轻轻拍着后背,李莲英也紧张地走过来。慈禧终于在吟儿捧上的痰盂里吐了一口痰,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她让李莲英将她扶起,用被子垫在腰下。她摆摆手,说没事了,让李莲英出去,她想和吟儿单独在一起。 “真不行了。”李莲英一走,慈禧一边喘气一边对吟儿说,“我知道,我可没几天儿了……” “不不,不会的,老佛爷万寿无疆!”吟儿慌忙打断她。在这之前,她巴不得她早早死掉,可当她站在她面前,眼瞅着她痛苦的病状,心突然软下来。 “人人都求长生不老,真活到那个份儿上的,没见过一个。”她苦涩地摇摇头:“七十三了,到了‘坎儿’了。”老太太一向有这种本事,只要你跟她在一起,她一开口,就能抓住你的心。其实她不光是口才好,能摸透别人心事。另外,处在她高高在上的地位,她敢说真话,敢说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此同样的话儿从她嘴里说出,份量自然就不同了。 “过了这个‘坎儿’,您还得活二十多年呢!”她望着老人。不由自主地安慰着对方。 “你怎么知道?”要在平时,对这明知是哄她的好话她不会搭理,可眼下她还是忍不住要问个明白。 “奴婢给老佛爷踢键儿呀,记得我踢了九十七下。您不是说过,那就是九十七岁。”她想起当时的老佛爷,那硬朗的身子,哪像上了六十的人。 慈禧眨已着一双老眼,混浊的目光落在吟儿那张憔悴的脸上,半天不说话。她追忆起那个深秋的下午,吟儿在体和殿与许多人在一块踢键子,当时她才十六岁,那会儿她是多么年轻啊。 “那是多会儿的事了?” “那会儿奴婢刚进宫,有十多年了。” “可不,整十二年了。”老人垂危于病中,仍然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你这会儿还踢毽子吗?” “早不踢了。” 她苦笑笑。她本想说她也老了,话碰在嘴边,没敢说。人往往不觉得自己老,总是在发现别人老了的时候,才会不经意地想起自己也老了。想起她刚进宫时,身在苦中不知苦的滋味,想起秀子姑姑和平儿,一个个死的死了,散的散了,就连当时掌事儿的刘姑姑也离开了这座皇家宫庭。想到这儿,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感慨。时间一长,什么事都磨平了,什么恩呀怨呀,似乎越来越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慈禧望着吟儿,心里困扰着一个她常常想却总也想不顺畅的问题: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她想起有关鬼魂的说法,想起她儿子同治,想起珍妃,想起许许多多先她而死的人。要说有吧,她从没见过。要说没有吧,好多事儿又没法解释。想来想去她还是想不出所以然来。至少有一条,人死了,哪怕能借着魂灵来人间看看,知道一些事儿,但绝管不了人间的事,想到这儿,她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因为她活着,人世间最重要的事都得经她点头,这一死什么也不是了。昨天,她正式下诏,立溥仪为大阿哥,让他接光绪的皇位。她要是走了,光绪绝不会听她的。不不,我绝不能死在他之前! 她沉默许久,突然告诉吟儿,皇上已经恩准她和茶水章一块出宫了,并让她去瀛台看看皇上,当面给皇上谢恩。吟儿跪在那儿,当她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后一股热流从心里涌起,一直冲上她眼窝和鼻沟,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过去,她做梦都盼着这一天。这会儿真的来了,她反倒说不出地惶恐。她似乎已经无法想象,离开了这座皇家大院子,她将怎么活下去。 光绪躺在瀛台寝宫里。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心存侥幸,已望着他能熬得过慈禧。当然,他并不知道,慈禧也是这么想的,绝不能死在他之前,所不同的是有关他的病情每天有人报到慈禧那边,而有关她的病况他几乎毫无所知。 听着秋冬之交湖面上掠过一阵阵呼啸的风声,他心里说不出地伤感,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怕是熬不过那生来注定就是他克星的老太后了。皇后、瑾妃和其他宫妃要来看他,被他断然拒绝。在他弥留于人间的最后时刻,他不想见任何人。他想一个人悄悄地面对死亡。 当太监向他禀报说吟儿要来看他,他出人意料地一口答应。他让太监替他换了一套新外套,特意洗了脸,靠在炕榻上眼巴巴地等着吟儿。眼下,她是他唯一愿意见到的人。 “皇上!奴婢给您磕头谢恩来了。”吟儿一进门便给光绪磕头。他比起她想像中的样子要好得多,至少她觉得他能熬得过老佛爷,这也是她的心愿。李莲英陪她一起来的,因为皇上不肯见他,他只得留在外面。他来这儿目的非常明确,看看皇上病情,回去报告慈禧,以便让老太后作出最后一个决断。 “别跪了,地下太凉。”他看一眼这位与珍妃共同患过难,后来又伺候了他近二年的奴才,心里说不出地激动。她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跟珍妃有着许多联系。 “听皇上的。”她从地下爬起,站在那儿,比起他在这儿的时刻,寝宫里一切依旧,只是更破旧了。她进门的时候,在起居室里见到了珍主子那架黑色风琴,只是上面落了许多灰尘,显然好久没人碰了。睹物思人,她想起了珍主子。 “咱们几年没见面了?”他问。 “满七年了。”她回答。 “你还好吧?” “托皇上福,奴婢还好。” “托朕的福?”他苦涩地一笑,“朕自身难保,哪有福字可言?当年朕一直想成全你和荣庆,可惜的是……” “皇上的恩情奴婢心领了。奴婢过几天就要出宫了,特意来这儿谢恩的。” “茶水章虽说是个太监,但他人好,又老实,他会待你非常好的。”他安慰她说,“到了宫外,从别处抱个孩子……人一辈子,就这些意思了,你说是不是?” “是,是这样。只是宫中呆久了,到了外面……”对搬出宫中的事她心里非常惶惑。要在从前,听到让她出宫的消息,她准会在梦里笑出声来,可现在,却莫名其妙地觉得恐惧。 “你放心,生活不成问题,你们搬到宫外,可以让章德顺继续留在宫中当外差,朕已经跟李莲英说过。”见她一脸的惶然,他反倒有些困惑了。 “奴婢谢皇上大恩!”她没想到皇上想得这么仔细,心里非常感激。她见光绪脸色苍白,说话时不时停下喘着气,怕他累了,一边劝他好好休息,一边跪在地下磕了头,准备告辞。 “等等。”他叫住她,尽可能压低声音,“外边有人问起你皇上的病,你怎么说?” “我就说皇上病快好了。”她不思索地说。 “不,你就说,皇上没病。” “这……”她不明所以地抬起头,心想他病成这样,为什么不让说有病。 “你看朕不是挺好的?”他一边说,一边挣扎着从床上坐起,双脚放在床沿地下,双手撑着床面勉强站了起来。“你看,你看哪!”他一边叫,一边向前走着。走了几步,他突然脚下一软,要不是吟儿上前扶得快,准会摔在地下。 她将他扶到床边,在他腰下塞了一床被子,让他靠着舒服些,一边叮嘱他千万保重。他靠在那儿,两手在床上寻找着什么。她问他找什么,他想了半天,突然笑了。 “朕该赏你点儿什么?” “皇上已经赏过了。” “朕赏过你吗?” “是,那只绿玉搬指,您赏给荣庆和奴婢的。” “那是过去的事儿,现在你要走了,我一定赏你点别的什么。”他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找着,眼光突然落在门口那架风琴上,他让吟儿扶着他在风琴边坐下。他打开琴盖,说他赏给她一支曲子。她说谢皇上,眼窝忍不住湿了。 光绪专心地弹琴,弹的是那支吟儿非常熟悉的《碧云天》。在景仁宫里,他不止一次与珍主子在一起,他弹她唱。这哀伤的音乐,她听了许多次,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令她感动。凄婉的琴声中,她仿佛看见了珍主子向她走来,后来,珍主子突然变成了荣庆。她看见他抱着自己骑在马背上,沿着梨花盛开的梨花沟向前缓缓走去。风中,飞花似雪。琴声,如歌如诉…… 吟儿离开瀛台时,忍不住驻足回首。西天一轮巨大的红日缓缓沉下,将宫中那一栋栋飞檐殿脊、黄瓦红墙染得一片辉煌。她呆呆地望着这金色的黄昏里,那瑰丽绚烂的天火渐渐熄灭,突然听见远天紫灰色的晚霞里传来一声飘渺而无奈的叹息。她听得出,那是皇上的声音。 一九零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当天深夜,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慈禧也死在病榻上。是巧合,还是天意,或是其中另有不为人知的原因,谁也说不清。 一大早,小格格收到瑞王的信,老人在信中说他哮喘病又犯了,病势愈见沉重,希望她能回去看看他,瑞王在信中提到皇上和老佛爷病故的消息,这封信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其实在瑞王家信发出的几天前,东京、神户各大报纸早就报道了大清国皇上皇太后病逝的消息。 听到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的消息,荣庆立即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呆不住了,成天想着回国,心里牵挂着吟儿。由于瑞王爷失势,告老在家;舅老爷被赶出宫中,所以他离开北京后,从此断了她的消息。有人说她关进宗人府,有人说她放出宫外,甚至还有人说她死了。不论哪一种说法,似乎都凶多吉少。但他仍然怀有一丝侥幸,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她。他宁可与小格格同居,不肯跟她结婚,就是想将正式夫人的位置空着,也算是他对她的一片心意。 除了吟儿,他还挂念着母亲。父亲死后,母亲哀痛不已,加上想念他,眼睛都哭瞎了。他跟小格格说,他想回国看望母亲。小格格不同意,理由是老佛爷虽然死了,新登基的小皇帝和朝廷并没有大赦天下,因此他作为朝廷要犯,只要一回国,仍然面临被逮捕的危险。 得知父亲病情,小格格心里非常沉重。三哥不久前病故,这世上就剩下她这么一个女儿了,要是父亲万一有什么情况,她总不能不去送终啊。她要走,又放心不下荣庆,她跟荣庆商量。他劝她回去。她思忖许久,提出要跟他登记结婚后再走。他劝她还是先回去,他在日本等她消息,一旦情况许可,他再赶回去和她完婚。小格犹豫再三,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终于决定由她先回去,看看北京的情况再作打算。就这样,他送她由横滨港上了去天津的大轮。 小格格走后,他天天盼着她的来信,希望能尽快赶回去。好几个月过去了,他收到她一封措词含混的来信,既没说他可以回去也没说不可以,要他再耐心等一等。他实在等不及了,那天他从东京回到神户家中,办理好一些事务,将整个居所交给家中的女佣人,也不跟小格格联系,便匆匆登上海轮,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他在心里盘算,小皇上刚登基,国内国外面临许多麻烦事,特别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南方渐渐成了气候,朝廷哪儿还顾得上他。他决定瞒着小格格先回去再说,一方面回去看看瞎了眼的母亲,一边悄悄背着小格格打听吟儿的下落,这样反倒比跟小格格在一块更加方便。 他站在甲板上,望着辽阔的海面,想到很快就要回到离别了近八年的北京,心情说不出地激动。那儿有他的家,他的根,有他瞎了眼的母亲,还有他多少年来不敢想起,却永远也不可能忘记的吟儿。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