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第十回 “情妇战争”弯弓待发 “天然疆界”恢弘壮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翻开历史卷宗,各种轶闻纷呈: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竟然为了一个情妇,同哈布斯堡皇帝重开战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历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一笔。这位颇有声望的国王怎么会为了情妇去打仗呢?原来这里还有深刻的历史和宗教方面的原因。法国经过了百年战争之后,留下了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亨利四世和他的大臣竭尽全力使法国人和解,重建国家,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恢复了和平,并恢复了国王在王国的权威和专制主义的原则。然而,这一切都使法国的宿敌哈布斯堡王朝不安,虎视眈眈地盯着法国。在法国发生了新教王公们索取公爵领地的冲突后,哈布斯堡皇帝进行干预。天主教王公全部参另了神圣联盟。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却爱上了孔代亲王的妻子、年轻的夏尔洛特·德·蒙莫朗西,而这时她到她丈夫避难的西属尼德兰去了。为了国王的情妇也要打一仗吗?但在事实上,战争一触即发,任何借口都会引起火药库的爆炸。国王已确定1610年5月16日出征,情况迫在眉睫。法国国王正在募集军队,欧洲的新教徒认为这场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吵纯属私人纠纷,因而不支持法国国王。新教同盟的王公们只肯为夺取公爵的领地而打仗,而对西班牙、对国王的情妇们毫无兴趣。“国王的好色淫乱”也使巴黎人民愤愤不满,他们扬言要拒绝纳税。正当法国人为这件事沸沸扬扬,众说纷红的时候,国王亨利被刺,从而阻止了一场战争。

  法国同西班牙的历史宿怨

  早在查理一世登上西班牙王、位,又被选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后,查理一世对外侵略的野心就直接威胁着法国的独立。法国国王和哈布斯堡王朝严重对立,连续爆发极为残酷的战争。法国国王在一次战败中被俘,被迫答应放弃争夺米兰和答应把争执中的勃良第土地还给哈布斯堡王朝以后才获得了自由。但是,法国国王并不打算履行他的诺言。不久,他便加入了反对德国皇帝的联盟,和土耳其苏丹订立同盟,并从那里得到了所谓治外法权。法国商人由此在对土耳其进行贸易时得到了重要的特权。后来,法国又和西班牙交战,西班牙的军队侵入法国,一度离巴黎只有两天的路程。查理国上死后,法国还同他的继任者腓力二世继续进行战争。后来由于财力消耗殆尽,双方才缔结和约,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战争。根据双方缔约的条款,法国拔除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据点加来,使其永远成为法国的港口,法国还在西洛林得到三个重要城堡——麦茨、土尔、凡尔登及其近郊,但是法国必须从萨伏依撤军。法国侵略意大利计划的破产,使西班牙不但在南方,而且在米兰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后来,法国宗教改革,形成了天主教与雨格诺(来自德文,意思是参加同盟的人)两大派系。两派贵族都利用战争来掠夺市民和农民。他们进行战争的特点都是向国外求援,并为此直接出卖祖国的切身利益,从而使法国的国内战争都带有国际背景,西班牙、英国等国努力趁机渗入法国。雨格诺教派答应把加来和去那尼给英国女王,换取英国对他们的保护。雨格诺教徒向法国国王指出,为了王权的利益,必须打垮西班牙在欧洲的强大势力,应当支持佛兰德尔的起义者,与英国和德国新教诸侯结成联盟。雨格请教派起兵支援起义者,但被西班牙人击溃了。这件事使天主教徒下定决心要除掉雨格请教徒,策划利用雨格诺贵族在他们的领袖纳瓦拉王亨利和国王的妹妹马加丽特结婚的日子云集首都的机会,大规模地屠杀这时已在南方强大起来的雨格诺派的领袖和优秀代表,致使法国发生了“巴托罗缪之夜”事件。
  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罗缪节日)夜间,天主教徒在王室的允诺下,对雨格诺教派下了毒手,3000名雨格诺教徒被杀害,尸体被扔进了塞纳河。与此同时,在其他城市如奥尔良、卢昂、波尔多等城市,也发生了同样血腥的暴行。雨格诺派的若干知名领袖惨遭杀害。但是,“巴托罗缪之夜”并没有完全消灭雨格诺教派的力量,他们很快集结起来,同天主教开始了新的战争,在法国南部等地区成立了城市和贵族共和国,实际脱离了北部国家王权,使法国分为南北两部分。不久,北部也和王权脱离。王权彻底崩溃了,从此,法因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亨利四位置建法国王朝

  1589年8月,雨格诺首领瓦拉王亨利四世即了王位,他本是王室的旁系,终于成了波旁王朝的奠基人,但是,北部法国不承认他是国王。西班牙利用这个有利的混乱局面,从南尼德兰开始了对法国的武装干涉,并在联盟的同意下,将军队开进了巴黎。联盟引狼入室,从而失尽了威信。亨利在重新统一王国的事业中,一贯毫不犹豫地跳上马背,冲进酣战的人群,显示出英雄本色。这是一位头戴羽盔,全身披挂,颇有大丈夫气概的国王,一位风流的国王。亨利四世虽然信奉新教,为了笼络天主教徒,他签署了一项声明,答应尊重国家所实行的天主教礼仪,不干涉天主教的宗教活动。为此,他还同意接受天主教的“教诲”,改信天主教。亨利四世终于使巴黎不战而向他敞开了大门,使他迈出了只有去首都才能寻求政治解决办法,谁掌握巴黎,谁就能掌握法国的第一步。
  天主教徒归顺了之后,亨利四世便亲自解决外国军队问题。法国人对外国军队驻扎法国国土已经受够了。亨利首先把矛头指向了西班牙。他瓦解了天主教联盟,并采取措施促进归顺。他给天主教大领主们以年俸和兵权,给城市以各种豁免权和保证,从而使天主教大领主们都承认了王权。在巩固王权的基础上,亨利亲率大军,大败西班牙前兵劲旅,一举夺回勃艮第,追使西班牙签订了和约。亨利没有依靠外国援军,靠自己的力量解放了王国,从而巩固了国王的权力。
  平定了内忧外患,亨利四世奉行重商主义原则,并坚决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主要是对工业保护关税政策,使法国经济不受意大利北部、荷兰和英国工业品输入的影响,并成立了贸易公司,从而使法国贸易取得了很大成就。法国商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又取得了内乱时期失去的有利贸易地位。他们在殖民扩张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绩,1604年,一批诺曼底商人在加拿大为法国殖民统治打下了基础。

  法国的天然疆界

  为了对付西班牙的反法政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新教国家英国、荷兰以及德国的新教诸侯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法国人认为“你想给你的国家定一条良好的国界,那你就要先给自己的欲望定出一个恰如其分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法国不能被局限在“它现时所在的狭小国界之内”。从而,法国提出了著名的“天然疆界”论。天然疆界的主要内容是:在南方,法国有一条天然疆界,这便是比利牛斯山脉。要使法国重享它昔日的光荣,就等于要收回“曾经属于它的邻近领土”,即收回萨瓦、法兰斯孔太、洛林、海诺特、阿尔土瓦和尼德兰。
  法国向往着称霸文明世界,称霸于一切基督教民族,按照亨利四世的宏伟规划:把哈布斯堡王室降低到比利牛斯半岛一地国君的地位,把土耳其和靴靼人赶到亚洲去,重建拜占庭帝国,然后再重画欧洲政治地图。到那时,欧洲将分为6个世袭君主国家、五个选举的君主国家和五个共和国。在这一切国家之上,设置一个专门的议政府,负责维护普遍和平并审理国与国之间、国君与臣民之间的一切纠纷。基督教国家的这个特种共和国的首脑是教皇,其首相则为法国代表。法国的这个方案,企图削弱法国的敌人,加强法国的藩属国家,以一圈中立国将法国圈起来,这些中立国在法律上受法国保护,而实际上则由法国控制。
  亨利四世还在欧洲广泛实践“政治均势”原则,即建立在领土和经济上的统一以及由此相关联的语言和文化的统一基础之上,那未一国在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上,便力求保证本国的完整,使之不为其他国家染指。这个“政治均势”原则,促使人们设法维持欧洲各国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力量对比,制造抵消任何一个迅速壮大的强国的力量,而在最强大的国家进行掠夺的时候,便去资助最弱小的国家,以便恢复原先的“均势”。
  亨利四世对外推行“天然疆界”和“政治均势”政策,旨在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基于这种考虑,法国既要同英国友好,又要对抗英国谋取霸权地位的企图。所以,亨利四世对于曾经把他当作新教徒和西班牙的敌人,从而帮助他取得法国王位的英国人采取友好的姿态,但同时又秘密抵制英国航海家和商人的计划,抵制英国外交官在意大利和东方的阴谋。同样,为了削弱哈布斯堡王室,亨利四世帮助西班牙与荷兰缔结和约,促使尼德兰北方七省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在东方的土耳其,已完全恢复宗教战争时期已经动摇的法国势力,除英国之外,一切想同土耳其贸易的国家,它所派到土耳其去的船只,必须悬挂法国国旗。亨利同苏丹的友好,是企图借用土耳其的步兵入侵恐吓哈布斯堡王室,用土耳其的海军进攻恐吓西班牙的国王,从而使法国获得安全。
  亨利四世竭力防止内乱再起和保持对外和平,奉行谨慎的内外政策。同时,他的对外政策是现实主义的,不忘扩大法国的疆土。1600年的巴黎条约使他收复了萨瓦公爵占领的法国领土,其中包括布雷斯。I601年签订的里昂条约又使法国得到比热、伏尔罗梅以及热克斯地方。亨利支持萨伏依公爵、威尼斯、荷兰共和国、德国的新教诸侯反对哈布斯堡王朝,但同时又尽量避免与西班牙国王和德国皇帝在形式上的决裂,以保持有利于法国的“政治均势”。但在他执政后期,亨利公开准备战争,企图组织强大的欧洲联盟来反对哈布斯堡王朝。正当法国紧锣密鼓地准备所谓“情妇战争”紧要关头,一个天主教的狂热信徒刺死了亨利四世,使法国又陷入了一场内乱之中。

  红衣主教黎世留当政

  法国的政局在动乱中,迪普菜西·德·黎世留掌了权。黎世留出身于不太富裕的地方贵族家庭,外祖父是巴黎的一个律师,他最初本打算任军职,但是环境使他当上了波亚迭的一个最穷最小教区的主教。他的军事知识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很大作用。此外,这个人还具有其他非凡的学识和极强的功名心。他在1614年作为僧侣界代表进入三级会议,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炙手可热的首相。
  据描写,这个既具有文人的学识,又兼有士兵的勇气和进取心的首相,决心在法国建立一个使欧洲肃然起敬的绝对君主制。为此,他召开显贵大会,进行以捐税、预算、国王债务的赎买为内容的国务改革,取消或者削弱王公显贵们的年俸,用节省下来的钱建立现代化的行政机构,建立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国务改革受到显贵们的阻滞,并策划暗杀黎世留的阴谋,黎世留为了使贵族树立他们是国家的首要仆人,要服从国家,顺从国家的观念,杀一儆百,将阴谋者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
  英国惧怕黎世留以强大的舰队称霸海洋,会严重地损害共和国的殖民利益,便积极支持法国国内的叛乱分子。黎世留粉碎了罗昂的阴谋暴动,把英国人从他们登陆的雷岛赶了出去,并包围了雨格诺教徒所在的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肢解了这个城市,并收复了其他叛乱的城市。国王签署了“阿莱斯恩典敕令”,从而结束了宗教战争。按照敕令,新教徒不再拥有军队,并拆除了一切工事,国王恩赐他们礼拜自由,同时在所有的新教省份恢复天主教。

  继续推行“天然疆界”政策

  红衣主教对外和对内同报有宏图,他认为法国负有海洋使命。他建立了法国海军,分为两个舰队:中东舰队和西方舰队。他协助成立了头一批殖民商业公司,尽力排挤这时已在海上贸易和殖民地贸易占居首位的荷兰。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他的重商主义政策,毕竟使法国资产阶级组织了贸易公司,帮助法国殖民者定居在塞内加尔、加勒比海、圭亚那和马达加斯加,扩大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为了法国的利益,黎世留还竭力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开辟原料和销售市场。
  黎世留首相对外政策基本上还是亨利四世“现实主义”政策,寻求法国的“天然疆界”,推行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外交原则,谋求以莱茵河为法国的东部边疆。在一本标题为《洛林公爵领地和巴尔并入法国的最可靠手段为何》的小册子中写道:“对位于莱茵河以西之领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无任何权利。因为500年来,这条河流一直是法国的疆界。皇帝的权利是建立在篡夺的基础之上的”。黎世留的宣传,就是要将法国强盛并取得军事成就时期所占领的一切地方划人法国的版图。
  黎世留为了对付奥地利家族,实现法国的天然疆界,脑抢先下手,插手意大利,支持法国公爵去继承罗马的领地,以此来反对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为此,法国二次出兵远征,占领了意大利的一些要塞,并成功地利用教皇来反对皇帝,使皇帝承认了法国公爵继承罗马领地的权利,从而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17世纪初,西班牙面临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从尼德兰领土中分离出来的联省共和国,继续为自己的独立同西班牙进行战争。虽然英国停止援助荷兰人,但西班牙军队仍然吃败仗,迫使西班牙政府和荷兰缔结了12年的停战协定,从而承认了荷兰为交战的一方。
  “无敌舰队”覆灭后,英国轮船经常袭击西班牙及其在美洲殖民地的海岸。西班牙试图同英国签订和约,但均因要求过高而失败。西班牙并没有放弃征服英国的妄想,1601年曾派出一支由50艘军舰的海军进攻英国海岸,占领该岛的沿海据点,不料舰队被暴风吹散,丧失了战斗力。英国在詹姆士任国王后,新国王推行了对西班牙的和好政策。
  西班牙同法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法国国上亨利四世准备组织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盟。但亨利四世被刺后,新国王对西班牙态度非常和好,甚至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通婚。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西班牙仍然奉行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略政策,按捺不住它的世界帝国的野心,参加了30年战争。欧洲其他一些不愿让哈布斯堡王朝在政治上称霸的国家,都起来反对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
  法国首相黎世留成功地建立了法国和意大利国家的联盟来反对西班牙,并积极地援助荷兰和德国的新教诸侯,并于1635年公开和西班牙作战。法国利用西班牙军队分散在西欧各地的弱点,开始沿着整个比利牛斯半岛边境、法兰德斯、意大利实施各个攻击,在占领卢西里昂后,渗入西班牙北部各省。西班牙同荷兰的军事冲突重新爆发后,西班牙便同法、荷两国在遥远的各个不同的战场上进行战争、
  欧洲30年战争是裴迪南二世梦寐以求的,是一个统一在他的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权力之下的德意志的最后一次尝试。如果德意志被征服,法国身边就会成长起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黎世留所不能允许的。黎世留支持新教诸侯去反对天主教,井同丹麦国王谈判。慑于哈布斯堡王室在德意志北部以及在北海、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势力,丹麦国王心甘情愿地接受着英国和荷兰的津贴,并发起同帝国的战争,丹麦败北后,黎世留运用全部外交权术去促使瑞典把力量投入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的战争。1631年,黎世留与瑞典缔结同盟,瑞典和法国相约负责“恢复德意志的自由”,亦即发动诸侯反对德意志皇帝。法国答应每年为瑞典王提供100万利维尔补助金,为此,瑞典王答应派3万步兵和600骑兵到德意志从事反对皇帝的活动。这样,瑞典就纯粹地变成了法国的雇佣军,在法国和瑞典的干预下,德意志政治上分裂了。法国也是30年战争的热烈支持者,直接插手干预德意志的事务,为了所谓德意志的“自由”,法国经常不断地破坏西德意志,把德意志拖人长期战争,最后葬送了德意志的政治统一,迫使德意志签订了《威斯特发里亚和约》。
  《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是法国黎世留对外政策的胜利,这个和约的作用在于葬送神圣罗马帝国,并长期地确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这个和约的第71条至80条规定:首先,关于梅斯、土耳和凡尔登主教区和上述各城市和它们的主教管区,特别是美因威克的主教管区,过去属于皇帝的主要领地、主权和所有其他权利,今后都属于法兰西君主,永不改变地为他所有;
  第二,皇帝和帝国将放弃皮格奈罗的直接爵位权利和主权,以及所有属于他的,或以后可能属于他的或神圣罗马帝因的一切,并转交给最信仰基督的国王和他的继位者;
  第三,皇帝代表本人井代表整个最尊贵的奥地利王室以及帝国,将迄今属于他的,或属于帝国的,或奥地利家族的,在布里萨克城、在上下阿尔萨西亚、松高的伯爵领地和在阿尔萨西亚的10座城市,以及所有农村的省一级统治机构的一切权利、财产、领地、财物和管辖权或属于上属市长职位的其他权利,都移交给最信仰基督的国王的法兰西王国;
  第四,在皇帝和整个帝国的同意下,最信仰基督的国王及其继位者有权在菲利普斯堡永久驻军,皇帝、帝国和因斯普鲁戈的大公费迪南德·查理先生各自解除上述贵族领地和地方的社团、行政长官、官员和臣民对奥地利王室的义务和誓言,规定他们今后应臣属、服从和效忠于法兰西国王的权力,而他们从现在起,永远放弃在这些地方所享受的权利和要求。至此,法国的“天然疆界”变成了现实,和约还确认了荷兰的独立地位,承认瑞士脱离帝国而独立。法国和瑞典被承认为和约条款的保证人。

  ------------------
  幻想时代http://www1.gameforever.com/aoe/hx/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