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
胡汉民,1879年出生于广东省的一个士大夫家庭,他自幼接受封建教育,12岁时,日能诵数千言,遂尽读十三经者,更及史记古文辞之属,下笔为古文时,文俱斐然可观。乡试获举人。他19岁以后,交游亦渐广,日与社会接触,而受环境之刺激,益思奋起而改革之。好友史坚如被捕牺牲,更是给胡汉民当头一棒,他常独居深念,以为非游学无以与革命党人谋,即个人学业,亦犹不足充所怀之志愿。1902年、1904年,他两度以官费生身份游学日本,接受民主共和思想。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原籍广东省归善县人,1877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里。廖仲恺童年从父母那里听到过许多关于美国排华的惨事,年纪稍大,又亲眼看到外国人嘲弄、欺凌华人的情景,激发了他的爱国思想。16岁那年,他的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留下临终遗嘱: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按客家人的规矩,儿子必须讨大脚的姑娘作媳妇。廖仲恺陪同患病的母亲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国。过了几个月,母亲也离开了人间。廖仲恺依靠叔父的资助,进入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廖仲恺20岁那年,宣扬他要一个没有裹足的姑娘作媳妇。 有一位年龄与廖仲恺相当的姑娘何香凝,从小反对母亲为她缠足,因而长了一双与男人一样的大脚,父母正暗地愁着她嫁不到好人家,正好碰到专挑没有缠足作妻子的廖仲恺。 何香凝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1878年出生在香港一个大地产商家庭。 1897年,廖仲恺同何香凝结婚。他们是志趣相同,情投意合,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夫妻。 廖仲恺结束了香港皇仁书院的学习生活,得到妻子何香凝的支持和资助,于1902年秋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也随后来到日本。在东京,他们很快结识了有志之士苏曼殊、胡汉民、黎仲实、朱执信。以后又多次去拜访孙中山,他们向孙中山表示:“我们也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孙中山嘱咐他们:“请先在日本留学生中物色有志之士,和他们交朋友。” 1903年9月,孙中山离开日本前交给廖仲恺夫妇一项任务:在留学生中组织学习手枪、步枪射击的军事知识,准备将来发动武装斗争。 这对夫妻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革命。他们在东京牛込区组织了义勇队。为避人耳目,每天凌晨,义勇队员秘密聚集到大森操场,由黄兴教授枪法,练习射击。不久,义勇队的活动被日本警察侦破,义勇队练习射击的活动,不得不中断。 1905年9月初,正在广州渡假的胡汉民和廖仲恺,听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消息,马上返回日本。 刚刚到了东京住处,当天晚上,孙中山就到了他们那里。 胡汉民初次见到孙中山,自然十分高兴。 他们经过一番交谈,廖仲恺首先表示参加同盟会,胡汉民也跟着同意。由孙中山主盟,他们加入了同盟会。 朱执信,原名大符,1885年生于广州,父亲是位知名度颇高的知识分子。朱执信从5岁起便勤奋读书。在12岁时,他的刚刚请来的塾师章奏对他的评价是:“朱大符嵚寄磊落,昂昂若千里驹,闻一知一,无所留滞,而文思潮涌,下笔千言,议论雄放处,虽老师宿儒,亦所不逮,其才非吾力能胜任,何敢素餐以误人子弟哉!”章奏箎便提出辞职。 朱执信到了16岁随母舅学习数学,自弧三角以上至微分、积分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则自读书籍而习之,每夜钻研,非至四更不就寝。不独能忆各公式,且深明各公式由来之原理与其应用之范围;不独谙新式之算法,各正史之天文志、律历志、周髀、算经、勾股、开方、捷数、数理精蕴、历象考成、中西算学大成,华蘅芳、梅定九算书,则古昔斋算术等,自古代以至前清时代诸算书,无不探其蕴奥。 父亲见他聪明好学,很是欢喜,但又谆谆告诫他:“你不患不成名,但应当考虑到名应与实相称,不要像世俗那样沽名钓誉而沾沾自喜!” 朱执信铭记父母教诲,他写信告诉弟弟朱秩如:“先人初无他贻,惟此耿介之性,实赋诸我。倘腼颜苟活,岂不有忝于祖。” 朱执信的父母不幸早逝,他们一家只得依赖舅父生活。 朱执信对清朝政府向帝国主义投降卖国不满,他便开始纵谈国事,发表自己的政见,和古应芳、汪精卫等人组织“群智社”,购买新书杂志,互相切磋,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教育。 1904年,朱执信公费留学,他是留日学生中年纪最轻者,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他在东京结识了一些资产阶级革命者,同廖仲恺交往尤其密切。同盟会成立时,他毅然宣誓加盟,被选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 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季恂,1883年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他长得眉清目秀,且聪明好学,善承人意。父亲望子成龙心切,5岁时入家塾读书识字,9岁随父寄居陆丰县署,内有庭院,每天晨曦初露,他就“习字中庭”。下午放学回家,父亲还亲自“课督”,要他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或习吟陶渊明、陆放翁的诗。 汪精卫自称:“一生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为多。”但好景不长,他13岁时母亲去世,第二年父亲病故。汪精卫随比他大20多岁的嫡长兄客居粤北乐昌,衣食之费,都仰仗于长兄。 长兄汪兆镛是个举人,几次赴京会试,名落孙山,即以游幕为生。他对汪精卫管教极严,不稍假辞色,使得汪大有动辄得咎之感。尽管汪精卫对长兄貌极恭顺,如对严父,实际上内心却不免忌恨,但又无可奈何。幼年时期的生活处境,对于后来汪精卫外表谦和而心地狭窄,懦弱自卑而又要出人头地,以及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矛盾性格之形成,不无关系。 青年时代的汪精卫,痛感于“国势日危”的现实,在社会改革浪潮的冲击下,走上了反清斗争的革命道路。 1904年,汪精卫同朱执信一起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他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把从前束缚自己的“君臣之义”抛到九霄云外。1905年,他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长。 汪精卫发表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的政论文章,笔锋犀利,宗旨严正,文从字顺,师出以律,博得读者称赞,也获得孙中山的信任。汪精卫声誉大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变成了名噪一时的年轻革命党人。 孙中山、黄兴和战友们制定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加强宣传工作,发展各地同盟会组织,扩大革命力量,募捐革命经费,准备在国内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春,同盟会会员蔡绍南回湖南活动,他得到同盟会员、明德学堂学生魏宗铨的帮助,很快和萍乡、浏阳、醴陵一带洪江会首领龚春台等取得联系。在湘赣哥老会和他们的共同策动下,于12月4日发动萍、浏、醴起义。贫苦农民、会党群众、萍乡安源矿工和部分防营兵勇参加了起义。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革命先锋队”,龚春台为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都粮司。 革命军在10日内迅速发展到3万人左右,一度控制四五个县,震动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当起义消息传到东京时,同盟会会员纷纷要求回国参加战斗。孙中山和黄兴立即派宁调元、杨卓霖、胡瑛、孙旈筠等会员,赶回国内,到苏、皖、湘、鄂、赣、粤等各省发动起义,以图响应。 但萍、浏、醴革命军由于仓促起事,准备不足,起义后又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战,在数万清兵围攻下,英勇奋战20多天,终以孤立无援而失败。同盟会员刘道一(刘揆一的弟弟)和会党领袖冯乃古等人被捕就义。 1907年春,孙中山决定再次策划两广起义。他带胡汉民、汪精卫前往安南(越南);命朱执信回广州领导南部起义;命黄兴到香港等地开展活动,廖仲恺潜回天津及吉林等地。他计划先夺广东,次取广西、云南,占领南部7省,然后北出长江,直捣清廷。 孙中山等人离开东京赴安南河内,在甘必达街61号设立武装起义总机关,决定因势利导,在钦州、廉州、潮州、惠州四府同时举义。 孙中山派出胡汉民往香港做策应工作,函召黄兴南来协助。他自己在旅越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 5月,孙中山派黄兴、胡毅生(胡汉民堂弟)分赴郭人漳、赵声营中鼓吹革命,运动清朝新军反正,并委任广西三合会首领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负责联络会党及领导钦、廉地区起义的军事行动。 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的许雪秋,也在岭东一带的潮州、汕头等地积极联络会党,准备起义。 许雪秋是广东潮安人,其父因商致富,留下遗产很多。许雪秋在新加坡从商,富有革命思想,早就在潮汕一带,联络会党,图谋起义,却未成事。后来远到南洋,见到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孙看他能够发动会党力量,就授他都督头衔。 但因潮州方面机谋泄露,清军到饶平县黄冈镇进行搜查镇压,革命党人陈涌波、余既成等急于应付清军,被迫违背孙中山的指示,在许雪秋尚在香港时,于5月22日聚众700余人仓促起事。起义军于次日占领黄冈,成立军政府,推举陈、余为正副司令,同时,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等名义发布檄文。 25日,起义军准备进取潮州,与清军激战于汫港。清军大举进攻,起义军坚持战斗了5天,因粮械短缺而失败。陈涌波、余既成等为保存实力,以图再举,解散起义军,余等由海道潜赴香港。 被孙中山派往惠州筹划起义的同盟会员邓子瑜等,听说潮州起义已发动,并不知起义失败,却领导一部分会党武装于6月2日在归善县七女湖响应。 他们先劫夺了清军防营的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军巡船哨弁多人;接着攻克泰尾、杨村、三达、柏塘等墟、村。 起义军和清军战斗了10多天,多次击败清军,敌人死伤甚多。但终因寡不敌众,加以缺乏弹药,起义队伍迫不得已于6月中旬将武器埋在地下,自行解散。 9月初,孙中山命王和顺率领200余人在钦州王光山起义。这王和顺是几年前广西会党起义的领袖,失败后流亡到香港和越南西贡,后遇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孙委任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回去起事。起义军于5日内便攻占了防城,擒杀县令宋鼎元等。随后移师攻袭钦州府城及灵山等地,在云秀桥、狮子口等处与清军激战,均未得手。 孙中山立即从河内派人四出募款购械,准备接济。 清朝新军统领郭人漳一面诈称“赞成革命”,一面派兵袭陷防城。起义军腹背受敌,坚持到9月中旬,因枪械弹药和军需给养均发生困难,退入粤、桂两省交界的十万大山中。 孙中山、黄兴计划从南袭取要塞镇南关,进攻广西。 孙中山委派王和顺为镇南关都督,前往桂边那模村,同早与革命党有联系的广西游勇凭祥土司李祐卿联系,议定了攻取镇南关的计划。但李嵚卿所部游勇不服从绿林出身的王和顺调动。王和顺无奈,折返河内。 孙中山改命游勇首领黄明堂为都督,以李祐卿为副都督。 黄明堂与镇南关炮台清军守兵迅速联系成功。 12月2日,黄明堂迎着刺骨的山风,率领游勇80人,携带快枪42枝,由镇南关背面小路摸索前进,向镇南关炮台迂回偷袭。他们攀登断涧危崖,直趋第三炮台,正在睡梦中的100多名清兵,还未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做了俘虏。 游勇一鼓作气,相继夺取了第二炮台、第一炮台。 第二天上午,孙中山、黄兴、胡汉民、胡毅生和日本友人池亨吉、法国退职炮兵上尉狄氏一行10人,从河内搭火车北上。他们包了一个车厢,纵谈横语,好不兴奋。孙中山更是一反常态,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孙中山自从离开日本到了河内,清朝政府悬赏白银20万两索取他的脑袋,或以云南一省作为报酬,要求法国政府逮捕、引渡孙中山。孙中山一直幽居隐所,足不出户。而今,他在荒漠的大原野上,呼吸新鲜空气。 “我只有一个宿愿,就是进入中国最南角的镇南关,然后悬军万里,旌旗堂堂,贯通中国的中腹,而出中国最北角的山海关。一出山海关,爱新觉罗王朝就彻底完蛋了。”孙中山说罢,纵情大笑。 列车经过谅山,到了安南铁路的终点同登。他们下车步行10分钟,便到了文渊。 前来迎接孙中山等人的几名起义军代表,早已在那里等待。他们牵来了5匹马,准备了几辆马车。大家稍事休息,就要向那模村进发。 孙中山跃身上马,马鞭一扬,骏马四蹄翻腾,身后尘土飞扬。 黄兴、胡汉民也都跃身上马,扬鞭跟上前去。 来到那模村,用过晚饭。当地头目何伍集合了增援部队,连同孙中山一行,共60人。他们点燃几十个火把,向镇南关攀登。 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座落在右辅山上,山高林密,荆棘丛生,攀登相当吃力。 目的地到了,黄明堂率领北炮台战士,奏着军乐,列队欢迎。 孙中山当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翌日上午,清军援兵赶来反扑。孙中山用望远镜观察敌军阵地,命令狄氏发炮轰击,一炮击中敌人阵地,清营着火,清兵死伤60多人。 清兵恃险向起义军开枪放炮,枪弹呼啸,硝烟弥漫,震天动地。孙中山动手开炮,他感慨地说道:“反对清政府20余年,此日始得亲手炮轰击清军耳!” 鏖战终日,清军参将陆荣廷损兵折将,未能前进一步。他见硬打不行,便取缓兵之计,派一樵妇持函登台约降。 孙中山立刻召开战地会议,商议对策。有人说:“陆荣廷在东京加入过同盟会,此信真情可信。”另一人反驳说:“陆荣廷这契弟是个反骨仔,醉心名利,丧尽良心,不知杀害了多少同盟会兄弟,哪能和我们一起革命?不要上他的当!” 黄明堂熟悉炮台情况,沉思良久,瓮声瓮气地说:“我们山上大炮虽多,但只有1门可用,枪只有70多枝,子弹缺乏。我们实难久持,可以暗与陆荣廷联络,命他率部反正。请孙先生等火速回河内筹款购械,以便大举进攻。” 胡汉民赞同黄明堂的意见。但孙中山表示:“我们走了,这个炮台可能会马上失守。” 胡汉民辩解道:“我认为坐守在这里是不必的。我们守这台饱和数十枝枪,不是最终目的。这里的将领明白,我们在这里是无法帮助他们的。我们回河内,能想办法策应帮助,他们决不会因此而失望的。” 会上正在争论,突然接到一封急信。孙中山拆开看去:“大宗粮食、枪枝、子弹,在文登被法军扣留,交涉无效。” 起义军如果缺乏粮械补充,必然遭受挫折。孙中山改变了主意:下山筹款购械。他要求黄明堂率领起义军坚守阵地5天,一俟饷械运到,立即进取龙州;同时,复函陆荣廷,要他准备内应。 孙中山一行10人不顾战斗的疲劳,当晚从山后小道迂回下山。 孙中山回到河内,立即筹款。 9日晚,孙中山接到电报:“炮台失守。” 起义军将领到了河内,向孙中山报告了这次战役概况:起义军共获大小炮14门,步枪400多枝,和几千敌兵昼夜血战,打死清兵数百人。大批增援的清军部队即刻开到,起义军寡不敌众,弹绝粮尽,被迫撤离镇南关,退往越南境内燕子大山里。 孙中山听罢,慰勉道:“这次起义,已显示出我们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震撼了清廷,中国专制政体不久一定会被我们革命党推翻。继续不断地革命,是我们今后的责任。” 孙中山在返回河内途经一个火车站时,被一名法国警察辨认出来,法国殖民当局便驱逐孙中山出安南。孙中山临行前,将国内一切计划委托于黄兴、胡汉民二人,要胡汉民负责南洋党务工作,黄兴负责军事策划工作,自己则再作漫游,专任筹款,以接济革命之进行。 孙中山先后任命胡汉民为南洋支部支部长和南方支部支部长,策应河口起义,与黄兴共同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若广东光复,胡汉民出任都督。 黄兴根据孙中山的命令,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