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
吉安地处赣江中游,而且是禾水和赣江的汇合处,是水陆交通及物资集散中心。明朝时代留下的城墙、箭楼。近代又修了明碉暗堡。吉安又是地处红色根据地的包围。驻守在这里的敌人为了安全起见,正在抓人拉夫修城挖壕,天天都有军官亲临现场督战。城外的敌人也正在加紧拉铁丝网、电网。如今举目一望,可见两层铁丝网中间加了一道电网,工程已接近收尾。 新编第十三师师长邓英,在众军官和手枪排的保护下,前呼后拥地穿过来往如梭的民工队伍,来到城南门视察。邓英看到坚固的城防,新修的铁丝网、电网,极为满意。这时,城门口有三三两两的农民进出城门。邓英对手下吩咐道:“从今日起,老百姓只准进不准出。” “是!” 邓英提醒执勤的哨兵:“共产党机警得很,游击队也鬼得很,要严加查防。” 哨兵又唯唯喏喏地答道:“是!” 这时,来了他的参谋长,向他报告:“师座,南昌来电,要你亲自报告城防情况。”邓英什么话也不说,把手一招,带着众军官回到城里。城门被士兵立即关闭。 第二天,天已大亮。城里的百姓要出城,把守的士兵就是不让出城,叫骂声不绝入耳。有的老百姓还挨了枪托子。 肖曼玉和另一名年轻妇女,手提篮子来到城门口,见城门半开半掩,侧身挤进去。她俩是奉命前来侦察吉安的城防情况。俩人看到眼前的事情,似乎明白了什么。 肖曼玉高声地叫喊:“酒酿好甜,米果新鲜,谁吃快来买。” 一个士兵走过来揭开盖布,露出金黄炸果,闻到了一股酒酿醇香味,情不自禁地嗅嗅鼻子,一副谗涎欲滴的样子。 肖曼玉随和而热情地说:“先生想吃,会让价钱的。” 一个士兵因没钱只好苦笑一下走开,去又阻拦老百姓出城。敌班长,走过来也不问价,拈起一个放到嘴里就吃,边吃边说:“好香、好香,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他这一说,把门的士兵都围了过来。出城的百姓乘机往城外挤。 “不准出城,不准……”敌班长大声嚷着就要离去,肖曼玉随手塞到他嘴里一颗油炸果,堵住了他的口。 “先生,想吃买吧。” “谁身上有钱?谁身上有钱?”敌班长连问了几声都没人应,不由骂了一句:“他妈的,伙食不好不说,还克扣军饷,不是玩意儿。”他一边骂着,身上乱摸的手不由碰到了携带的子弹。他灵机一动,掏出几发子弹,拿到手上在肖曼玉面前晃晃,问道:“表嫂子,嘿嘿,要这不?” 肖曼玉想了想,无可奈何地说:“好,弹壳当废铜卖。枪子里的药做炮仗给伢子耍。” 这时,聚集的百姓都出了城,敌班长也不顾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地招呼大家。“都过来、都过来……” 七、八个士兵聚到一起,敌班长大声嚷着:“一人五发。” 一个小兵小心地问:“班长,行吗?打仗就没了。” 敌班长狡黠地笑笑,说:“死脑子,打仗时你不会少放两枪?” 小兵似懂非懂,仍不放心地问:“班长,要是被发现没了……” 敌班长四下里看看,见地上有柴火棍,他捡了一只粗细和子弹差不多的木棍,弄成和子弹大小差不多的几截,塞到子弹袋里,外观上看不出破绽。他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不由笑了。“咋样?”小兵笑了,大家也都为班长的聪明笑了。 敌班长收集了几十发,四下看看没有外人,才放大胆子,用手捧着对肖曼玉说:“表嫂,你看成不?” 肖曼玉也不怎计较赚钱蚀本,将篮子里的东西全给了他们,装起子弹就走。敌兵津津有味地吃着。 与此同时,吉安城北30里处的一个十字路口,红军队伍正由西北转向南,向吉安进发。毛泽东、朱德、朱云卿和总部人员立在岔口处,望着前进的队伍。恰好,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李文林满头是汗地跑来。 毛泽东见是他,热情地问:“从哪里来?” 李文林气喘嘘嘘,接过警卫员吴吉清递来的旧军用水壶,打开喝了两口,然后才回答毛泽东的问话:“从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回来。” 毛泽东关切地问:“中央有什么指示?” 李文林满脸严肃地说:“中央要我转告你们,去攻打南昌。” 朱德气愤地说:“乱弹琴。” 毛泽东平静地说:“我们准备去打吉安,你看队伍还正在向吉安前进。” 李文林望着前进的队伍,自言自语道:“只好如此了。” 就在这天夜里,红军悄然包围了吉安城。总司令部设在吉安城外一个山村中的祠堂里,毛泽东和朱德默默地立在祠堂外,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吉安,参谋长朱云卿从外进来,毛泽东关切地问他:“部队都到了指定地点了吗?” 朱云卿有顾虑地说:“有一部分行动迟缓,还没有到达指定的位置上。” 朱德:“封锁赣江的部队到达了什么地方?” 朱云卿:“我已派人去催了,要他们火速前往,封锁赣江堵住敌人北逃。” 毛泽东、朱德没说什么,各自想着问题。 朱云卿犹豫地说:“还有一个难题……”毛、朱同时问:“什么难题?” 朱云卿:“城外的电网是攻城的障碍。在长沙,我们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毛泽东和朱德也在想着同一个问题。这是目前攻打城市所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他们都还没有想出一个成熟地解决的办法,三人进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正在总部首长为城外的电网而着急时,地方游击队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月光下,吉安城隐约可见,守城的敌兵在城头上游动。肖曼玉同几个游击队员,隐蔽在城外的草地里注视着城墙铁丝网、电网。 秋天的夜,虫在鸣,鸟在叫。肖曼玉他们观察一段时间后,猫着腰撤。回去以后,她们为了配合红军攻打吉安,也在想突破敌人电网的方案。正在为攻城的事伤脑筋时,突然从屋外传来牛的顶架声。肖曼玉问:“什么声音?”说着不待他人回答就急急忙忙跑了出来。 院内两头公牛用犄角在互相拚杀,你刺过来,我挡过去互不相让。屋里的人都出来观牛酣战。肖曼玉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突然两手一拍说:“有了。” 肖忠渭不解地问:“有什么了?” 肖曼玉告诉他,在春秋战国时,齐将田单,用火牛阵攻破燕军的围困,一举收复七十多座城池的故事。 肖忠渭明白了她的意思,醒悟地说:“咱们也演一出火牛阵。” “对!” 肖曼玉为人豪爽,快人快语,办什么事都很认真。 弯弯的柳叶眉,翘翘的樱桃小口,让人看上去,总觉得她是在微笑。她家比较殷实,9岁就去学裁缝,13岁学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那天,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就这时候,她家里的父母正在为她操办婚事。她不愿意过早的结婚,毅然和肖忠渭参加了农民暴动,从此,走向了革命。 别看她人小,胆子却很大。有一次,去攻打新城,歼灭敌人500多人。可是,伪县长却藏起来了。肖曼玉的任务是书写标语,她发现伪县长藏在一个水沟里,就不慌不忙把伪县长抓了起来,成为游击队里令人刮目相看的巾帼英雄。在此不久,她又孤身一人活捉敌连长。在一次即将结束的战斗中,敌连长夺路逃窜,被肖曼玉发现。她大喊一声,“缴枪不杀!” 敌连长见无路可逃就“扑嗵”一声跳到水里。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谁知肖曼玉从小就练出了一身好水性,不用吹灰之力就把敌连长给活捉了,还缴获了一支十二响。被当地党组织授予“中华好女儿”的称号。一时间她的名声大振,不久又成为泰和独立营的营部书记。 说干就干。她干什么都是雷厉风行。第二天上午,三十多头牛集中在操场上。肖曼玉带领几个游击队员精心训练,引来了许多在场外看热闹的伢子和老人。 训练一天,当晚就派上了用场。 这天夜里,吉安城外,天华岭南壕沟内。红军战士早已进入阵地,单等上级的进攻命令。 肖曼玉他们独立营的人员和三十多头牛都集中在一起,朦朦月光中有人在牛尾上、犄角上捆绑东西。有的在整理搬来的干稻草和棉被之类的东西。因离城墙较近,不仅能看到城头上敌人的巡逻兵,连他们的谈话都能听得见。 挂在天空中的月亮,还缺一点就要圆了。游击队在城外坚守了大半夜,肖曼玉焦急地看看天,天快要亮了。预计总攻的时间快要到了,她要身边的游击队员提前剪断外围的铁丝网。十几名游击队员拿着工具、抱着稻草、棉被悄悄接近目标,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老虎钳剪断铁丝网。不一会,铁丝网被打开一道缺口。游击队员爬着通过缺口,小心翼翼地接近电网,将稻草棉被都挂放在电网上。敌人一点也没发觉,他们干完这一切,动作敏捷地撤回来。 这时,总攻开始了。霎时间枪声大作,把整个吉安城都震撼了;几十把冲锋号一齐吹响,响声传得很远。 肖曼玉命令游击队队员点燃捆在牛尾巴上浸了油的棉团。三十多头牛带着火光,如同离弦的箭冲向电网。肖曼玉他们在后呐喊助威。 城上的敌军看见快速流动的火团,不知是何物,都掉转枪口,一起朝着火团疯狂地射击。 牛,不堪切肤之痛的火烤,发疯似地向前冲。冲到电网之上,电网便发出耀眼的电光。这样,你冲我撞,就撞断了电网,打开一个缺口。红军战士通过这个缺口冲向城墙。有的战士抬着云梯,有的战士边冲、边射击、边呐喊。战士依靠云梯登上城头。由于敌人的火力很猛,不少战士中弹摔下来。在我军有不断伤亡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砖石飞上了天空,城墙被炸开一道缺口。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从缺口冲向城内。敌人用凶猛的火力封锁缺口,又有不少红军战士中弹倒下,后继部队踏着战友的尸体奋勇冲锋。 天亮了。总司令部显得忙碌紧张。朱云卿参谋长匆匆忙忙从前线回来,同正要走出司令部的毛泽东、朱德相遇。朱云卿气恼地说:“由于兵力不足,冲进城的部队又被敌人反击出来。” 朱德听后一怔。 毛泽东把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便急匆匆地去了最紧要的前沿。 在这紧要时刻,吉安城内告急,敌军师长邓英焦急地用无线电台,向南昌的鲁涤平请求增援。他断断续续、声嘶力竭地说:“……城已被攻破……什么……顶住?我才有四个团的兵力,怎能顶得住?喂、喂……”在这关键时刻,发电机坏了。邓英气急败坏地将送话器摔到一边,问一旁发愣的参谋长:“赣江有没有被共匪封锁?” 参谋长小心地回答说:“据侦察,封锁赣江的共匪还没有赶到。” 邓英心头一喜,暗暗说了一句“天无绝人之路。好比司马懿误进斜谷遭火攻,突降大雨,老天有眼不灭司马。我邓英命不该绝!撤!” 参谋长一惊:“撤?” 邓英意不容改地又补充一句:“对!除守城的全部撤。” 将令一出,无心再战。吉安赣江码头,立时拥来了逃命的士兵,争相抢道上船。邓英前呼后拥地赶到,也不顾人员吵杂和混乱,急匆匆如丧家之犬,登上小汽艇。 这时城墙上,还有一部敌人用火力封锁进攻的红军。打红眼的敌团长,还不知道他的师长已带人正在逃跑,嘴里不断地喊着:“打!弟兄们,打!打退了共匪放假三天。”正在兴头上,团副匆匆忙忙跑来。“团长,师长带人坐船撤了!” 敌团长一听气恼地一跺脚,说:“撤了?他妈个疤子的,比兔子跑的还快。咱们也撤。” 码头上,敌兵争相上船,混乱不堪,江中已有船只离岸。 邓英乘坐的小汽艇已缓缓离岸。 敌团长跑来大声喊叫:“师长,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 邓英在汽艇上显得不耐烦:“你们团的任务,是守城,守城,懂吗?” 敌团长不服气,大声质问:“要撤都撤,为啥单留我们一个团守城,这不是明摆着要兄弟们送死吗?” 邓英没好气地说:“难道咱们都一起死在这里?” 这时,开动的船只上有人呼叫。敌团长见是自己的家眷,也大叫着向前跑了几步。因距离较远,他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船远去。丧魂落魄的他隐隐又听到邓英被江风刮过来的话: “老弟,家眷我会妥善处理的,如果你为国尽忠,我养活他们。 不过,你被红军俘虏了,那可由不得我了。” 敌团长望着邓英远处的船影,大骂道:“王八旦,不得好死!” 说话间,红军攻进了吉安城。敌团长见状,也只好悄悄溜走。 战斗结束以后,毛泽东和朱德兴冲冲地来到敌司令部。只见敌司令部一片狼藉。毛泽东扶起一把歪倒的椅子,然后坐在上面,悠闲自得地点燃一支香烟。看着司令部人员打扫整理房子。朱云卿领着肖忠渭和独立营的游击队员进来,并把他们介绍给朱德。“总司令,攻打吉安,他们立了头功。” 朱德大加赞赏。“这次智摆火牛阵,为攻克吉安,你们立了大功,娃娃们办大事,值得学习。” 众人听到总司令的表扬,不好意思地笑了。 朱德又问:“谁的主意?” 肖忠渭不加思索地回答:“肖曼玉。” 朱德不由重复了一句:“肖曼玉?” 此时的肖曼玉正在城门外的电网缺口处,伤心地望着二十多头牛被烧得惨不忍睹的情景。她面对它们,脱帽鞠了一躬,算是对它们的志哀。随后,她走向一边幸存的几头牛身边,望着它们被烧焦的尾巴,一阵心疼。她深情地抚摸着牛背,是感激是歉意还是鼓励,一时都难以说清。 肖忠渭和游击队员跑来,老远就喊:“曼玉,朱总司令表扬咱们泰和独立营了。”肖曼玉转身望着高兴奔跑的肖忠渭。 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一、三军团打下吉安后,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也告一段落。阎锡山退守太原,冯玉祥的部队被蒋介石收买,他本人躲到了山西的晋城。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便抽出身急冲冲飞往武汉,召开鄂、湘、赣军事会议,布置围剿红军事宜。 这一日,武汉关的时钟刚敲响十下。在十分拥挤的人群里有一辆深黑色的小轿车,驶进了江汉路。 人群中报童高声叫喊。“看报、看报,特大消息。江西红军攻克吉安城,国军损失惨重。看报、看报……” 这辆挂有国民政府牌照的轿车,“吱”地一声刹在报童身边,从车窗里伸出一只手,接过报童递上来的报纸,连钱也未付就开走了。报童在后面追赶着小轿车,大声高喊着:“钱?还没给钱……”轿车飞快地开去了,报童冲着远去的轿车无可奈何地骂道:“他妈的!” 行驶的这辆车里,上校副官展开刚拿到手的报纸,轻声念:“匪首朱、毛率部于10月4日攻占吉安,邓英率部突围,侥幸得以活命……”上校念着不由大惊。他扭转身子看看身边向后躺着好像熟睡的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一眼,没有立即唤他,又轻声念:“国军损失惨重,多人被浮,损失枪支千余……” 突然,何应钦伸手将报纸夺过去,坐正身子看报。何应钦,字敬之,是贵州兴义人,1890年生,早年考取日本军官学校,26岁那年毕业回国,就任黔军第四团团长兼任讲武学校校长。在护法战役中就任第五混成旅旅长。34岁的他追随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团一团团长。东征中在棉湖、惠州两次战斗中,取得大捷,连续被提升为旅长、师长和军长。1926年参加北伐,愈发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1930年他才40岁,就荣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并兼任武汉行营主任。他的腿有点跛,那是在一次战斗中受伤所致,落下了终身残疾。此时,他刚就任武汉行营主任,是应蒋介石之命,前来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武汉行营,一间陈设豪华的大厅里,从河南郑州飞到武汉的蒋介石,正坐在一张软沙发上仔细阅读当天的报纸。当他看到吉安失守时,气恼地将报纸拧成一团丢到脚下。 “娘希匹!” 蒋介石骂了一句,一手击在沙发扶手,继而站起身在厅内徘徊。 何应钦悄然出现在大厅门口,望着发怒行走不止的蒋介石,有点进退两难,欲言又止的样子。 蒋介石一眼看到早进来的何应钦,马上阴转睛:“敬之,快进来。” “校长。”何应钦诚惶诚恐地进来。 蒋介石打量何应钦:“今天的报纸看了吗?” 何应钦两腿一并,站得笔直:“报告校长,在来的路上,学生已看过了。” “喔。”蒋介石不无痛惜地说:“一下子就损失那么多人枪。 要湘赣两省,出重金悬赏匪首,缉拿朱毛!” 他一手击在桌子上。 何应钦随口说:“校长高见。” 蒋介石热情地拉他一起走到沙发前坐下,意味深长地说: “敬之,我这次来汉,是有重要任务交给你!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这次要委你以重任……”何应钦慌忙起身立正:“谢谢校长栽培!” “坐下、坐下。”蒋介石很是随和地招呼他。何应钦却毕恭毕敬没有坐下。 “你已经就任为湘鄂赣三省剿匪总指挥,望你不负厚望。 同时,想听听你对‘会剿’的意见。” 何应钦思索着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跟随蒋介石多年,虽受到宠爱,在没有考虑成熟时,他决不多妄言一句。 蒋介石见心爱的大将心中有顾虑,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 “说,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妨事。” 何应钦鼓起勇气说:“恕学生直言。从前各省剿匪,不免有省界观念,以为能将匪共驱出省界即算了事……”他见蒋介石在用心听,继续说:“故匪等东击西窜,不能根除灭绝,反而愈剿愈广。校长特委学生之重任,统筹兼顾,予以根本解决,此矫正以前之流憋。” “嗯,好!很有见地。”蒋介石起身,吩咐道:“你电告湘、赣两省,要他们军政长官来汉,我要亲自训话。” 江西的省府主席鲁涤平和湖南的省府主席何键,接到何应钦的通知,立即飞到武汉,参加军事联席会义。 他俩人来参加军事会议,心中都有些不安。何键是8月间曾一度被彭德怀攻破长沙,鲁涤平是前不久丢失了吉安。因此,俩人都有一种负罪心里。 到会的还有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长形桌前围坐着师以上军官,蒋介石缓步进来。何应钦和何键、鲁涤平、何成浚等立即起身鼓掌欢迎。蒋介石从容地走到位置前站定,用他那惯用的冷俊目光扫视在座的军官。然后,伸出双手示意众人坐下,而后用略带歉意地口气说:“因忙于中原战事,一直未看望诸位。中原战事大局已定,吾专程来汉……”他停住话头,再次扫视众军官。 “江西朱毛共匪,利用中原战事,十分猖狂,攻我城池、掠我财物、扰我地域,十恶不赦!” 蒋介石讲到此转向何键: “芸椎呀。” 何键听到蒋委员长唤他,空虚的心中猛地一颤,额头上立时渗出了汗珠,诚惶诚恐地离座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好。 蒋介石毫无表情,话语不高地问:“长沙空虚,被彭德怀钻了空子,损失如何呀?”在何键听来,统帅不高的话语如同响雷轰顶,头上的热汗一下子流了下来,惊恐不安地连连说: “是,是。” 蒋介石见他如此拘谨,有火未发,示意他坐下。 “咏庵,吉安如何那么快就丢失了?” 鲁涤平也是惊恐不安,结结巴巴地说:“‘共匪’行动诡秘,被他们钻了空子。鄙人有失职之罪。” “吉安是赣江西岸通向赣南的重要门户,一定要夺回来!” 蒋介石一拳重重地击在面前的桌子上,发出很大的响声,把鲁涤平吓了一跳,头上的汗水唰地一下掉下来了。他掏出手绢一个劲地擦拭,连连说:“是、是、是!” 蒋介石斜了他一眼,继而提高声调说:“以往的‘剿匪’教训是划地为牢,不能齐心戮力。此次,务必精诚团结,剿灭朱毛。现在我宣布……” 众军官像有人下了口令似的,个个主动霍然起身,站得笔直。 蒋介石不慌不忙地拿起面前放着的委任状,从容起身,宣读委任状,任命一批军政官员。 红军打下吉安,部队士气大振。敌人也会寻声而来,为了下一步的发展,毛泽东的大脑又进入了高速地运转之中,既要筹粮筹款,又要发展扩大地方武装,还要召开赣西南特委会议,周密部署对敌斗争事宜。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里,朱德总司令正在听取各军领导攻打吉安战况汇报。古柏因事走出了司令部,同从外进来的毛泽东相遇。 “总政委。”古柏叫了一声。古柏,江西寻邬人,1906年9月生。古柏的父亲是个教员,一边教书,一边种田,生活十分拮据。可古柏的外祖父是广东梅县的一个富户,仅有一女,儿子早逝。就把古柏接到家里以便将来继承家产。后来因古柏在学校把东西分给同学吃,被外婆臭骂了一顿。古柏这个人向来就有同情心,哪个同学有了困难,他依然悄悄从外婆家拿东西资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久,古柏被送到梅县广益中学。在此,他接受了革命思想。19岁那年底,国民革命第二次东征时,任东征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派一师政治部主任洪剑雄,来到了梅县广益中学发展组织。古柏加入了组织,不久并受指派,担任了兴宁特支书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5月12日他同梅县县委一起领导了暴动。此后,他受组织委派到武汉找组织。在此他结识了苏兆征、彭湃,得到了中央的指示。于7月中回到梅县,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武装。12月,他还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重新回到寻邬,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在1929年1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南下,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到了寻邬。古柏代表寻邬游击队下山迎接毛泽东、朱德。在红军第二次经过寻邬时,古柏就任寻邬县委书记。1930年5月,毛泽东、朱德从闽西到赣南发展,第三次到寻邬,古柏陪同毛泽东进行了有名的“寻邬调查”。在此,毛泽东在古柏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寻邬调查》,《反对本本主义》。此后,古柏被任命为红四军前委秘书长。从此,古柏就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左右,成为一名难得的得力助手。 毛泽东对古柏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高兴地说:“我出去转转呐,这一转还听到不少情况哩。第一老百姓怕我们打了就走,敌人来了他们又要遭殃;第二部队的纪律还要整顿;第三附近的地方武装,还很猖狂。” 古柏也有同感地说:“打下了吉安,再把这些地主武装消灭掉,老百姓就不怕了。” “对!” 毛泽东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秘书长,成立工农兵临时苏维埃政府和庆祝大会的事,办得如何了?” 古柏告诉毛泽东他正在积极筹办。毛泽东知道,红军打下吉安后,敌人会很惊慌,一定会派大军来围攻红军。因此,毛泽东嘱咐他:“要抓紧,敌人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朱德从房里走出来,乐呵呵地说:“总政委回来了。各军的领导都在,你还有啥子要强调的?” 毛泽东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告诉他以往讲得很多啰,今天就不讲了。他兴奋地说:“古柏这人办事很认真。来、来,我有好消息告诉你哩!” 朱德随毛泽东坐在树下,很感兴趣地问:“啥子好消息?” 毛泽东神秘地说:“扩红的布告一贴出去,参军的伢子涌 跃得很哩。十二军军长伍中豪带病到安福去催促新兵集中了。” 原来,伍中豪在1930年初,因积劳成疾患了急性肺炎,住进了长汀福音医院。毛泽东曾多次去看他。6月间,奉命西征之前,毛泽东专门去看过他,并留下了“有事写信给你”的便条。 1930年的8月,毛泽东在西进途中,派人送信给伍中豪,要他征集新兵补充。事隔几日,他又接到毛泽东的第二次来信,要他在一个月内征集2万新兵,第一批由他亲自送去,第二批由陈毅送去。这时的陈毅,没有随军行动,而是留在赣南组建了红二十二军,并积极开展地方的武装工作。伍中豪接到毛泽东的来信,拖着带病的身子,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到安福催促新兵的征集工作。 深夜,毛泽东正在整理调查得到的情况,警卫员吴吉清打来洗脚水。毛泽东收拾、整理好案头上的东西,准备休息,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警卫员吴吉清前去开门,朱德、朱云卿满脸严肃地走进来。毛泽东见他俩人面色不对,开玩笑地说: “你二人演得是哪出戏?” 朱云卿心情沉重地说:“刚刚接到报告,伍中豪同志……”毛泽东惊问:“他怎么了?” 朱德简明厄要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伍军长带警卫排到了安福县城郊,突然遇到了地方武装的偷袭……” 毛泽东急问:“报告的人呢?”这时进来一个满身伤痕的年轻战士。毛泽东走上前去,帮他揩除脸上的血迹,说:“你讲讲经过。” 战士悲痛地说:“我们行至安福县城郊,天都黑了……” 事情是这样的。伍中豪带领警卫排正在山林相掩的路上行进,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伍中豪情知有变,大喊一声:“卧倒!” 敌人密集的枪弹把他们压在山下,红军战士虽然迅速还击,还是死了不少的人,他的警卫员也中弹身亡。山头上打他们伏击的是安福县地主武装靖卫团团长刘日新。 刘日新40多岁,过早的发福使他中等身材的体形显得行动不便。他居高临下指挥,大声地喊道:“弟兄们,狠狠地打!” 树林中的红军战士在弹雨中,又有几个牺牲。伍中豪见事态严重,让警卫排长带人突围。警卫排长坚持要军长带人冲出去,他来掩护。伍中豪要警卫排长服从命令,快撤。这时,枪声愈来愈密集,有些树枝被打成两截,有的小树被拦腰截断。警卫排长还要坚持留下,伍中豪意已决,威严地说: “别管我,快执行命令!” 警卫排长只好带人后撤。伍中豪带领留下的战士向敌人射击,掩护他们安全撤退。这时山头上的敌人开始喊话。 “你们被包围了,快快投降吧!” “不投降死路一条!” 山头上,喊话的敌兵刚说完“快投降”三个字,被一名红军战士击毙。敌人的机枪更加发疯地射击。这时,有人喊“军长”,刘日新听到后,大喜过望,不由手舞足蹈起来,大声叫道:“弟兄们,听到了吧,山下小股共匪中,有一位军长,谁打死他,我赏他五百大洋!谁抓活的,我赏他一千大洋。弟兄们,冲啊!” 敌兵在金钱的诱惑下,不顾一切地向山下冲来。树林中的伍中豪已受重伤。此时,他的身边仅剩下两个战士。他们一边搀扶着伍军长,一边还枪射击,一边撤退。突然,又有一颗子弹击中伍中豪的胸部,同时又有一名战士中弹身亡。 “军长。”活着的战士声泪俱下地大叫一声,背起伍中豪往山下撤。这时,山上的敌人见林中无人还击,也呼叫着冲下山来。伍中豪坚持下来,让他突围。战士不肯,伍中豪用尽尚存的力气,拉住树枝挣脱战士的背。这个战士只好突出重围回来报告。 …… 毛泽东让警卫员吴吉清将这个战士扶下休息。他心情沉痛地摸出一支烟,由于悲痛,点了几次都未能点燃,警卫员陈昌奉将油灯拿到他面前,他才俯在上面点燃。毛泽东猛吸一口,烟头燃烧处的红光,照亮了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朱德和朱云卿也告辞回去。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仍悲痛地在院中孤身徘徊。天空划过一颗流星。毛泽东伤感地注视着流星划过天空消失处。他思绪难平,深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毛泽东这一夜,又失眠了。 练兵场,阳光初照。 “杀!” 第三军团的红军战士有的练刺杀,有的练队列训练。军长黄公略、军政委蔡会文并肩走在练兵场上,蔡会文见一个战士刺杀动作不标准,要过他的梭镖,给他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 蔡会文,号赤潮,湖南攸县人,1908年11月生,地主出身。1925年秋天考入长沙长郡中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教育。 利用学校放假回家的机会,他参加了农民运动,带领农民军到自己家,让母亲开仓放粮,分给贫苦农民,并让母亲搬出钱柜,分发大洋。1926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资产阶级的叛逆,无产阶级的忠实信徒。“马日事变”后,他遭到通缉,只好同参加革命的哥哥返回家乡。后来到武汉找到了党组织,成为新兵营一个连队的党代表。这个营归叶挺领导,后转入卢德铭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职务不断晋升。1930年,不满22岁的他就出任红三军政治委员。 由于条件艰苦,部队中常常有违犯纪律的现象。这一天,早饭仍是南瓜红米稀饭。一个老兵,端着大半碗南瓜红米稀饭,面有不悦,自言自语道:“天天行军打仗,天天喝南瓜稀饭汤。人都累垮啰。” “嗯、嗯。”一个战士碰了他一下,那意思是提醒他有情况。老兵抬头见是军政委蔡会文走来,忙蹲到旁边一声不响地吃稀饭。他见蔡政委离去,同刚才提醒他的那个战士耳语了一阵后,走进房中,不知他拿了什么东西,出来时只见他腰包鼓囔囔地,神秘地招呼那个战士悄悄地离开了营地。 早市,街道上人来人往,完全是一派和平景象。街两边小饭馆正在开张,老板不断地招揽生意,他看见两个红军战士走来,便热情地让进去。老板客气地问:“同志,吃点什么?” 老兵大大咧咧地说:“你有什么,我俩就吃什么。” “好哩。”老板进里忙去了。不多时,上来鸡、鱼、牛肉等菜。老板热情地问:“同志,喝酒不?” “不喝酒谁到你这里来?”老兵很是不满地盯了他一眼。 老板转身离去,很快端酒上来。“酒来了。”老板把酒放在桌上,又招呼别的客人。 俩人痛快地大吃大喝起来。不多时,酒干盘见底。俩人都有些醉意,离店欲走,被老板拦住:“同志,你还没付钱呢?” 老兵醉眼朦胧:“钱、付什么钱?” 老板见他是有意装糊涂:“酒饭钱呐。” 老兵问那个兵:“你带钱来了吗?”随同来的新兵摇摇头,表示没有。 “你没带,我带了。”老兵说着不慌不忙地掀开衣服,亮出一枚手榴弹,拔出往老板面前的桌子上一放:“给!” 老板吓了一跳。店里吃饭的人看见,一下子炸了营,有人大喊:“快逃。” 有几个胆大的走近他俩身边,不满地说:“你们是红军,红军还能吓唬老百姓!” “有钱就吃,没钱别来。” “老子吃了,你咋的?给!要不?”老兵蛮横不讲理,把手榴弹拿起往打抱不平的那人的面前一放,拉起那个新兵就硬往外闯。 老板拉住他哀求地说:“你不能走。那玩艺俺老百姓不要。”这时蔡会文军政委刚好走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老板见到蔡会文像似遇到了救星,哭丧着脸说:“长官,你来评评理。他们吃了饭不交钱,还……”蔡会文看了那两个兵一眼,问老板:“他们差你多少钱?” 老板反而不好张口了:“这个……” 蔡会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老板手上问道:“够了吧!” 老板连声说:“够了、够了。” 蔡会文打量那两个兵。两个兵自知理亏,低头不语。蔡会文告诉他:“回去告诉你们团长,就说我找他有事。”两个兵应着忙逃离此地。 这一天,刚好蔡会文来了两个客人。到了中午开饭时间,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招待客人,桌上放着一碗干炒辣子和一碗青菜汤,吃的是红米饭。那两个兵不敢告诉团长,就直接来找军政委作检查。到了这里见蔡政委正招待客人,没有贸然进去。他们立在窗外向里张望。只见桌子上仅有干炒辣子、青菜汤,别无它菜。俩人目睹此景后,惭愧地流下了眼泪。 蔡会文听到外面有抽泣声,离席出去。看到这两个兵蹲在窗下在哭泣,就走了过去。两个兵看到政委忙起身拭泪,悔恨地说:“政委,我们错了。” 蔡会文:“错在什么地方?” 老兵:“我们是穷人的队伍,要爱护群众利益,公买公卖不相欺。” 蔡会文知道他俩人认识到了错误,和颜悦色地说:“知错就改,这很好。如果我们同国民党的军队一样,到处欺压老百姓,老百姓还怎么拥护我们?” 就在这天中午,毛泽东接到报告,说是三军团的一些人,又提出了打九江、南昌的要求。使刚稳定了的情绪,又起波澜。毛泽东找来朱德、朱云卿、杨岳斌、古柏、周以栗相商。 毛泽东说:“我们有君子协定。三军团和一军团东进江西,打下吉安,再视情攻打南昌、九江、截断长江。” 周以栗首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就目前而言,打南昌、九江时机不成熟。” 毛泽东为了大局,有时候也不得不委曲求全。若有所思地说:“打不打南昌、九江,要待时机而定。为了三军团的情绪,部队可先向北推进。到袁水流域布置工作,发动群众,筹措给养。我还接到赣西南特委的一份报告。咱们打下吉安,发现了几年前‘AB团’的旗帜、印章,引起了赣西南特委的重视,他们把形势估计的重啰,抓了一个特务发行科的朱家浩,逼供出很多地方都有‘AB团’,团长是谢兆元。这一来不得了啰。‘AB团’满天飞。看来,我们的队伍非来一次根本改造不可啰。” 周以栗接过报告,看看说:“如此说来,赣西南党、团最高机关里,充满了‘AB团’?” 毛泽东心有疑虑。他认为虽然成立了临时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军事上不仅有敌人的强大压力,在经济上有敌人的封锁,而且在政治上也还有敌人的策反。在我们革命队伍内部,还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一方面要纯洁组织,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他想在吉安多住一些日子,要朱总司令带部队先行。他还提议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周以栗同志暂代他的职务,行使总政委权力。他征求朱德的意见:“总司令,你意如何?” “我同意。”朱德想了想说:“三军团的工作,老周可前去说服。” 毛泽东又提醒道:“要随时掌握敌人的新动向。” 吉安失守,引起了南昌各界的恐慌。吉安是南昌的南大门,吉安一失,南昌失去一屏障。引起了市民的抢购,物价一天三变。更为恐慌的是军界和政界。鲁涤平作为省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三省联席会议后,鲁涤平急急赶回江西南昌,忙着调兵遣将,距今还不到几天。南京就像催命似的一日三次来电询问,他不敢如实汇报战况。此时,鲁涤平正立在军用挂图前望着地图发思。 “报告!” “进来。”鲁涤平头也未回。 参谋长进来告诉他:“南京急电。”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鲁涤平接过电文,飞快地浏览一遍,看着看着不由脸色大变,气恼地将电报甩到桌上:“哼,吉安失守,责成查办作战不力的将领。他(蒋介石)连我一起查办好了。” “总指挥,邓英既然逃了出来,我看把他放到抚州,调十八师一部加强防卫。据飞机侦察,共匪大部已撤离到吉安城外,进行筹粮和兵源补充。大有进犯南昌之动向。”参谋长说着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地图说:“共匪还有一部已分别由吉安、吉水、安福向北转移。如此看来,南昌外围不得不防。” 俩人正说着,又一军官进来报告。 “南京急电。” 鲁涤平心中一惊,连着两封电报,实属意外。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接过电报。这封电报是参谋总长朱培德转告蒋介石的命令: 无论湘鄂部队进行迟速,而江西部队应迅 速限期收复吉安,不可延缓,坐失时机。限鲁主席哿日前收复吉安,肃清赣上下游,勿误。 时隔不久,蒋介石又电告南昌的鲁涤平,同时也电告了汉口的何成浚、长沙的何键: 中正鱼日由京出巡,希严督各部,如计进 剿匪共,务限于此一个半月内,将所失各县一律收复。不得延误! 鲁涤平看后心中稍安。他把目光转向地图,凝视片刻后断然道:“命令十八师、五十师、七十七师、新五师、十三师分别从四个方向,向峡江、新余压进,将共匪一举歼灭在袁水以南地域。”各师接到南昌总指挥的电令,不敢停滞,马上率军行动。由北向南推进。同时命令吉安以南的部队,向北压进。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在敌人调兵遣将之时,毛泽东已召开了赣西南特委会议,布置了对敌斗争的任务和策略。地方武装和政府人员立即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此时,毛泽东正和他的警卫员徒步向北,一方面了解情况,一方面找地方工作人员做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召开座谈会。然而,红一方面军的司令部,早已转移到了清江县南太平圩。朱德已接到参谋处的敌情报告,了解到敌人已从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向袁水流域推进。毛泽东总政委又不在,他立即召集总部人员开会。军用地图上,已标出敌军从四面包围红军的态势,形成对红军十分不利的局面。朱德、周以栗、朱云卿、杨岳彬商量对策,形成一致意见。这时参谋处又来报告,说是南线敌人行动较为缓慢。原因是地方武装不断干扰,夜间不敢行军。为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朱德果断地下达命令:“总部后撤三十里,移到罗坊。 请参谋长派人,尽快寻找到总政委,告诉他总部已移到罗坊。” 正在朱德派人寻找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到了峡江北,和他的警卫员帮老百姓收割稻子。这块地的主人是一个50多岁的老农,黑红色的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纹理。他用布满老膙的双手捧着一个瓦罐走到毛泽东身边,热情地说:“同志,喝口水。” 毛泽东直起腰,客气地说:“老表,不渴。” “累了,歇歇吧。” “不累,我也是农民出身。这几年干得少啰。” “同志,喝口水吧。” 盛情难却,毛泽东接过饮了一口,热情地招呼他:“好甜的水哟!老表,来坐下,我们聊聊。”毛泽东说着拉住他一同坐在田埂上,问道:“你家分了几亩地?”老农告诉他,他家分了“十多亩”。 “你赞成打土豪吧?” 一说打土豪,这位农民就有一股兴奋的激情。连连说: “赞成、赞成!打了土豪,斗了地主,穷人才有了田地,共产党好、红军好!” 由于谈的开心,不知不觉,太阳快要下山了。毛泽东和他告别。 夕阳西下。毛泽东在前,警卫员牵马挑担在后,沿着田间小道走进一处村庄,夜宿农舍。他不顾多日的疲劳,连夜又召开了座谈会,找干部谈话,调查研究,做思想工作。 子夜已过,毛泽东还在灯下整理调查笔记。警卫员吴吉清进来,告诉他有人找。天这么晚了,一定有紧急军情。他停笔随警卫员吴吉清走出。早已等候的刘参谋迎着出现在房门口的毛泽东向前跨了一大步,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总政委:总司令的信。”刘参谋说着双手将信递上。 毛泽东接过信没有马上看,问道:“你从哪里来?” “我从太平圩来。朱总司令让我转告您,总部已移至罗坊,信上都讲了。” “噢。小吴,你带刘参谋去休息。” 刘参谋忙说:“报告总政委,我必须连夜回去,总司令还等我的消息呢。” 毛泽东提醒他:“路上要多加小心。” “是。”刘参谋正欲转身离去。 毛泽东又关切地问:“三军团到了什么位置,你晓得吗?” 刘参谋回答:“具体地点我还不知道。不过,总司令已派人通知他们去了。” 就在这天的拂晓,彭德怀带兵包围了安福县城,抓住了打死伍中豪军长的地主武装头子刘日新。第二天的上午,在县城十字路口,搭起了一个临时台子,召开公审刘日新大会。 押上台子的刘日新一扫往日威风,被捆绑个结实,背上插着“亡命旗”。他见台下人山人海,两腿不住地颤抖。公审完拉赴刑场时,围观的群众群情激愤,虽有红军战士维持秩序,可他们还是争相撕打刘日新。有的吐口水。有位老太太脱下鞋,投掷刘日新。 随着一声枪响,结束了刘日新的罪恶一生。 此时的彭德怀,正在苦闷中。红三军团司令部,设在江西赣江西岸某地的一个山村的祠堂里。彭德怀忧心忡忡地正在和三军团的领导以及五、八两军领导在商讨对策。原因是部队的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一部分干部,思想反映较大,不愿在江西作战,想把队伍拉回湖南,甚至提出了一、三军团分家的事。红一方面军刚组建不久,就出现这样大的事情,尤其是目前,敌人分兵多路,妄图把红军消灭在袁水流域。他彭德怀能不上火着急。 其他领导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而彭德怀阴沉着脸,坐在那里闷着头一言不发,像是一尊雕塑。说不清他是在思索,还是在生怨气。 滕代远见大家争论来争论去没有个结果,就用归纳的口气说:“袁州会议后不管是思想通了的,还是没有通的,打下吉安后,一军团按计划北进,同我们三军团靠拢后,前委决定停止执行攻南昌、九江的计划。可我们三军团一再要求执行中央(李立三左倾路线)的指示,力主打南昌、夺九江、东取南京、西夺武汉。据侦察,敌人已从几个方向向我逼进,又有人提出了主动出击。分家回湖南也好,主动出击也好,这两种情绪还是一个共同的思想。” 沉默的彭德怀虽是毫无表情,可他心里却如汹涌的大海波涛,翻滚不停。沉默有时也是一种理智。 滕代远看看他,以试探地口气问:“彭总,你的意见是……” 彭德怀霍然起身,右手扬起向下一劈,欲言又止。大家望着他突然变化的情绪,有些茫然。望着他在屋里踱了几个来回,最后停在滕代远面前,扫了大家一眼,有意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缓缓地说:“将这些情况,向前委汇报。有些问题可以同前委交换意见……前委为了照顾我们三军团情绪,特地安排少走路,在比较富裕的地方集中,我们还能不满足?” “报告!” 彭德怀回身望着门口:“进来!” 军团田参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部队吵着再不打南昌,就把队伍拉回湖南去。有的已经开始行动了。” 彭德怀听后十分惊诧,来不及多说,拉住滕代远就往外走。 他俩人到了离军团司令部不远的闹事地点,看见几百名战士、干部都已背好行装,吵嚷着正准备出发。匆匆赶来的彭德怀、滕代远一言不发地往他们面前一站,战士们呼拉一下子将彭德怀他们围住,叫嚷着要打回湖南去。 就在这时,总部通知他们到罗坊参加紧急会议。彭德怀考虑到部队突然出现的情况,决定自己留下,来做部队的思想稳定工作,由滕代远带人前去开会。 罗坊,是新余县的一个小镇,红一方面军团司令部就设在这个小镇里。各级人员进出频繁,紧张地临战气氛也不同往常,屋外院外都增加了岗哨。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行动委员会在此召开联席会议。会议设在一座木板结构的瓦房里。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以栗、朱云卿、杨岳彬、古柏、林彪、罗荣桓、黄公略、蔡会文、罗炳辉、谭震林、滕代远、袁国平、何长工和地方上的领导曾 三、李文林。会议就主动出击、北上迎敌,还是诱敌深入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到会的领导差不多都讲了话,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会议也曾多次出现激烈的争论。夜幕降临,会议室里点起了马灯继续开会。毛泽东作了长篇报告,大意是,这次会议就我军的行动问题发生了矛盾、争论。这是客观形式发生了变化的结果,已经不是打不打南昌和九江的问题,而是在哪里打的问题。是前进打,是就地打,还是后退打,也就是说在白区打,还是到红区打的问题。有人提出前进到白区打,反对战略退却。理由是:(一)退却丧失了土地;(二)危害人民,怕打烂坛坛罐罐;(三)对外产生不良影响。《孙子兵法》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我们的方针是“诱敌深入”,有些人不了解战略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打,聪明的拳师往往是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却都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准备反攻,必须选择合适于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 10月26日。会议仍在木板结构的瓦房继续进行。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毛泽东、朱德耐心说服了持攻击大城市意见的同志,提出了红军东渡赣江,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会议还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决议。这次会议在实践的基础上,起到了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的重要作用,也为即将开始的反围剿作好了准备。 会议开了两天。散会后,与会人员相继走出了木板结构的瓦房。滕代远同袁国平一起走出来,在院中便被人叫住。俩人又返回会议室。毛泽东、朱德、周以栗三人在等他俩人。 毛泽东对他们说:“彭德怀同志因事没有到会,考虑到三军团的情况,总前委决定,由周以栗同志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去三军团,向彭德怀同志传达会议精神,并对三军团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因时间关系,会后你们马上出发。” 当天晚上,在总司令部外、毛泽东、朱德为周以栗、滕代远和袁国平送行。毛泽东、朱德一直目送他三人在视野中消失。 ------------------ allan9扫描制作 || http://www.cnread.net |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