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第二十八回 开一会两党斗智 触众怒多国结盟




  却说2月25日晚上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汇报后,26日毛泽东两电周恩来:“张冲所提条件不能接受,7参政员公函不能撤回。如彼方有诚意则应:甲,参政会延期两个月开会;乙,在两个月内解决十二条意见及一切悬案;丙,派飞机送周恩来回延安开会,以便讨论彼方意见。”“目前国内外形势日益对我有利,蒋介石反共是一定的,但大举是不可能的,他手忙脚乱之时快要到了。”
  同日,张冲再次来到曾家岩周公馆。他看了毛泽东的来电后说:“这不等于破裂了吗?”
  “责任在国民党。”周恩来接道,“这十二条正是我党为挽救破裂才提出的。现在中央要我回去讨论,你说该怎么办?”
  张冲忙道:“回去不得!你如回去,他们又要说你们闹破裂了。”
  “你们不让我回去,岂不是表明压迫更重?”
  “是否你回去讨论,而将参政员公函撤回,让董、邓两位出席会议?”
  周恩来冷笑道:“实难认命!这样做将成为历史上的滑稽剧,是侮辱我们。出尔反尔的事我们不能做!”
  “董、邓如不出席,他们不会让你回去的。”
  “我本来就是准备在此待捕的。”周恩来把话说到了绝处。
  张冲仍不死心,再退一步道:“即使董、邓只出席一人也好啊。”
  周恩来觉得好笑,讥讽地说:“国民党请客吧,被请者为‘奸党’,还要客来捧场,岂不是侮辱?淮南兄,我对你的苦心深表敬意,我对你个人决无任何刁难之意,然而我不得不再次告诉你,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我方代表不可能出席。”
  29日晚,蒋介石坐不住了,亲自令张冲等人前去请董必武、邓颖超到会,“开幕式上,一定要让居里见到中共代表的面孔”。
  3月1日,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在重庆复兴关开幕了。是日晚,周恩来向延安报告说:“此次参政会,我们得了大面子,收了大影响。蒋亲提主席团名单,昨夜今朝连续派两批特使迎董、邓,一百多国民党员鸦雀无声,任各小党派提议最后延期一天。蒋被打得像落水狗一样,无精打采讲话。全重庆全中国全世界在关心着、打听着中共代表是否出席……”
  第二天,周恩来以书信形式经张冲向蒋介石转去共产党略作让步的临时解决办法“新十二条”:要求立即停止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承认边区合法地位,承认敌后的抗日民主政权,十八集团军之外再成立一个集团军,华北、华中、西北防地维持现状……
  周恩来又与董必武、邓颖超联名致函民主党派代表,告以中共为顾全大局,“已委曲求全,改定临时解决十二条”,倘能接受,董、邓必亲往参政会报到,如仍被拒绝,时局恶化,也“问心可告无愧”。
  蒋介石不肯接受新十二条。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蒋介石正发动一切压力迫我屈服,我若出席则过去有理有利的政治攻势完全崩溃,立场全失,对我一切条件他可完全置之不理,一切文章不能做了,因此,决不能无条件出席。”
  于是,董必武、邓颖超自始至终没有到会。
  3月6日,蒋介石在参政会上发表演说,虽然继续攻击中共,仍然大弹“军令、政令必须统一”的老调子,但不得不宣称:“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参政会虽通过了一份国民党参政员提出的反共决议,但那不过是退兵时的策略。《中央日报》社论称“即使中共参政员不出席,剿共事实亦不至发展。”
  3月12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这样评价参政会:“我们攻势结果,迫使蒋介石作正面回答,却把问题公开了,蒋原欲把问题缩小,现在却扩大了,由军事问题扩大到政治问题、党派问题。蒋的演说及参政会决议仍是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我们亦采取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这种拉锯式的斗争将延下去,就是所谓拖,可能再拖一年。蒋的演说是一种阿Q主义,骂我一顿,他有面子,却借此收兵,选举必武为常委及近日西安放人似是这种收兵的表现。”
  这以后,国共关系趋向一定程度的缓和。
  3月14日,蒋介石约见了周恩来。蒋夫人宋美龄在座。
  蒋介石说:“因事情太多,两个多月未见面了。参政会开会前,本想见见,你又很忙,终未见成。如今会开完了,情形缓和了,我们今天好好谈一谈。”
  周恩来客套一番后,又将新四军事件及近来各地政治压迫的状况说了一遍。
  蒋介石有意不提新四军的事,只是说:“你们感到政治上受压,都是来自底下,他们有很多人做事并不明白我的意思。《新华日报》的事,放人、发护照的事,都很好解决嘛。这些都是小事,我们要多看大的方面。如今国际形势于我们有利,美国人的态度日渐明朗了,只要他们太平洋的利益受到日、穗威胁,我们以后会顺利得多。”
  周恩来又提出防地和扩军的问题。
  蒋介石没有正面回答,但也没有再讲开往黄河北岸的事,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只要听命令,一切都好说。军队多点,饷要多点,都好说。”
  最后,宋美龄笑吟吟地说:“恩来,今天就不留你吃饭了,改日我专门请你和颖超。我前一段在长沙,学了一道汤菜做法,到时候请你们品尝一下。”
  果然,3月25日,宋美龄出面宴请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座的除蒋介石外,张冲、贺耀祖也出席作陪。席间虽也谈些正事,更多的是劝酒,拉家常。
  饭后,周恩来即向中共中央报告:“今天见面仍只是表面上的轻微缓和,实际上要看他是否真正做些缓和的事。”
  至此,半年来起草文电300多件的毛泽东终于可以缓口气了。他在一份党内指示中总结道:“这次斗争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形成了国共力量对比发生某种变化的关键……我党在这次反共高潮开始时采取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的退让政策(去年11月9日的电报),取得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在皖南事变后转入猛烈的反攻(两个十二条,拒绝出席参政会和全国的抗议运动),也为全国人民所赞助。我们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政策,对于打退这次反共高潮,是完全必要的,且已收到成效。”
  蒋介石在回顾这一段的情况时,则在日记中这样道出了自己的苦因心情:“共匪猖狂之目的,在引起内乱,破坏抗战局势,减低政府威信与丧失国家在国际上之地位。故其唯一阴谋,在激怒我向他进攻。如果我进攻时迁时不决,则匪势更张,国际舆论对我更劣;如我速战速胜,则匪不过迁移地区,不能根本清除其匪党,而我国内战既起,复不能根本解决,则国家威信仍有损失。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被之目的达矣!故对匪决策仍取守势,围而不剿,必须用侧面与非正式方法以制之,乃不宜公开或正面的方式以求解决也。”
  蒋介石万般无奈,却又心有不甘,于是决定采用派兵监视中共以遏制其发展的办法。
  1941年4月初,蒋介石密令两个师绕道绥西向榆林运动,以压迫中共首脑。4月8日,毛泽东急电周恩来:“蒋派陈长捷为晋陕绥边区剿匪总司令,日内率直属队经陕、甘、宁似赴榆林。蒋之目的在夺取盐池,压迫绥德。请严重向蒋交涉。”
  次日晨,敏感的毛泽东再电周恩来:“根据各处消息,蒋介石有从北面布置兵力向我压迫的可能。请一面向蒋抗议,一面告诉军令部次长刘斐,盐池为我给养命脉,如被占领非与蒋拼命不可!”
  恰在这时,何应钦飞到西安开了一个军事会议。4月10日,毛泽东等电告贸龙、关向应:“李文部四个师似有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如其进攻则可能是突然袭击延安、富县两点。你们应做好准备,并准备抽调五个团待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为保卫延安之用。”
  延安的神经再次绷紧了,不过事情没有发生。
  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尽管当天苏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即约见中国驻苏大使邵力子,表示苏将继续援助中国,但无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同时,这一条约也使得蒋介石的“求和”与反共活动更加不利了。
  4月底,日本大本营同意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团骏关于进攻山西南部战略要地中条山的作战计划。5月7日,中条山战役打响。与此同时,日军又在集结兵力准备打通平汉路,占领云南,截断中国西南、西北两条交通线,加速灭亡中国的进程。
  这样,国共两党并肩御敌的问题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5月7日,军令部次长刘斐约见周恩来,要求八路军在军事上配合国民党军行动。
  9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电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负责人:“仍按我军现在姿态,巩固各根据地,耐心发展敌、伪、奸三种工作,按当地情况许可,拔取敌伪某些深入我区的据点,在接近豫陕地区,应有相当部队配合友军作战,并极力发展统战工作,但不要乘机向国民党地区扩展,使蒋桂各军放心对敌。”
  5月11日,刘斐会见周恩来,指责八路军在西北集结重兵,而面对日军向中条山的大规模进攻不予打击,不配合友军的行动,使国军遭受严重失利。
  周恩来当即反驳:“我军在华北及各地配合友军打击敌人,从未停过。所获成绩,妇孺尽知,并为国际人士所称颂,何能叫不打击敌人?至于与日妥协,移兵西北,打通国际等等,纯属谣言。反之,半年来,反共成为高潮,辱我党为奸党,我军为匪军,到处打人、骂人、杀人,在西北更是彰明昭着。”
  当晚,刘斐将周恩来的话报告了蒋介石。
  第二天,蒋介石约见周恩来,表示:“你们能配合行动就好,只要有成绩我决不会亏待你们,饷弹自然发给,捉的人我会命令他们放的,根本问题也可以谈好。”
  接着,蒋介石一再要求周恩来请示延安,答复配合中条山作战问题。
  周恩来说:“中共中央已致电八路军总部,报具体配合作战计划,请校长通知卫立煌和阎锡山,直接同八路军总部联系。”
  蒋介石连连称赞:“这就好,这就好!”
  5月14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目前国民党非常恐慌,望我援助甚切。判断在日寇此次打击下,国民党不能不讨好我,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但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而是周密考虑情况,给以有计划的配合。”
  这次中条山战役,日军利用了国共矛盾。战役发动的同时,日本散布了大量的谣言,对共产党和八路军进行攻击。国民党军从中条山一线溃败后,国民党对八路军的配合作了多方指责。国民党参政员许孝炎公然对新闻记者说:“中条山激战时,第十八集团军不遵命配合对敌作战。”
  周恩来闻讯,立即约见中外记者,以事实驳斥许孝炎,并一再要求国民党当局更正。5月18日,他又向美国通讯社声明:外传所谓“八路军不抗日,打中央军”之说,全系日寇造谣中伤。
  蒋介石不得不派刘斐向周恩来说明:他只希望八路军有战报,并无其他用意。
  不过中条山失守后,国共关系还是比较缓和的。因为日军占领这一战略要地后,洛阳、潼关、西安门户顿开,国民党军不得不调重兵设防;陕甘宁边区与晋南根据地联系被切断,中共也不得不派兵加以防备。按下不表。
  话说时间进入1941年下半年,风云变幻,战争席卷全球。这对于中国时局,不能不发生重大影响。
  6月22日,德国不宣而战,突然进攻苏联。当天,自称“最近25年来,没有人比我更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声明说:“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诺岛的先声,因之苏联的危险也就是我们的危险!”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声明:“美国决定于可能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
  对此,蒋介石顿时产生了一种依额外力战胜日本的乐观心理和希望日本北进的侥幸心理。
  毛泽东更是迅速作出了反应。战争爆发第二天,他就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决定,提出要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他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更明确指出:“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凡反法西斯者就是好的,凡助法西斯者就是坏的,以此来分界限。”谈到国内形势,他着重强调了蒋介石的作用。6月28日,他电告彭雪枫:“蒋介石还在抗战,蒋在全国军队中,在中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中,还有很大信仰,目前抗战还少不了他,他也没有破裂统一战线,他还是两面政策……我们对付蒋介石反共政策的方针只应该是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政策,你的意见却超越了这个方针。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我党对国民党态度允须慎重,不可大意。”
  9月1日,国民党驻八路军的联络参谋陈宏漠等人拜见毛泽东,帮蒋介石、伺应钦、张治中等捎来一个口头请柬:希望未德总司令能到重庆走一趟。毛泽东当即表示:国共两党应进一步改善关系,共产党决不推翻国民政府,决不越过现有疆界,国民党应承认共产党在敌后有发展的权利,承认现有防地,承认边区;在敌后的国共两军,双方下令互不攻击;何应钦停止反共,共产党即停止反何,并可重新往来,但何若再反共,共产党必再反何。
  此时,毛泽东正在集中力量领导大生产运动,以克服边区遇到的巨大的财政经济困难。同时,他已开始发起整风运动,以统一党内思想,分清路线是非,消除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王明开始受到清算,虽不服气,但很快成为众失之的。
  这一年的10月16日,日本近卫内阁总辞职,18日,东条英机任首相的新内阁宣告成立。这一事件表明日本已经彻底走向了法西斯化的道路。从此,世界格局再次发生了巨变。
  10月2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时局问题。毛泽东在会上说:“最近时局有到转变关头的味道。国民党说不要悲观,实际上有悲观情绪,蒋介石又开始提日军北进、国民党军北进、我们北进的政策。现在我们党员中也有悲观情绪,这种悲观失望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的路线仍须继续过去的方针,坚持团结,要团结就要斗争,我们要使国民党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现在莫斯科危急,但德国的进攻可能已达到最高点,决定的关键在今后一二个星期内,一个星期后看形势发展会更明显。日本新内阁应估计为直接准备战争的军人内阁。”
  同一天,他又电告周恩来:“国民党正肯定北进,我们不必与之一致。无论日本北进南进,其对华侵略决不放松,此点我们应加强调……根据某些情报,国民党似有转圜之意。望加注意。”
  恰在这时,重庆国民参政会又要开会了,这无疑为国共的进一步和解提供了机会。
  11月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国民党在放叶挺或发饷二者中做一件,我们即派一参政员出席;如一件不做,则以请假方式不出席,而不公开提出条件表示不出席。”
  于是,又一轮开不开会的智斗开始了。
  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开幕会上和国民党联络参谋陈宏漠谈了何文鼎部进攻边区和中共参政员是否出席重庆参政会两件事。他说:“何文鼎只要南下,我们必打。放叶发饷。二事做一,我方即出席参政会,否则我方请假,不作别的指示,以示不与国民党为难。”
  陈宏谟说:“开不开会,你们的态度无可指责。伤仍的部队只要不打响,我们担保何文鼎不会进攻你们。”
  毛泽东一笑:“这样自然好。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共产党有困难,可以欺负,须知国民党还有极大的困难在后头。我也向你们保证,只要国民党抗日,不论国民党有何等困难,共产党决不起火打劫,仍与你们合作,”
  11月9日。周恩来转来了蒋介石的两条意见:一、何文鼎部接防命令已下,不能改变;二、何文鼎部决不进攻陕甘宁边区,如八路军攻何文鼎,必变成全面破裂。收回成命不可能,只能将来减少兵力。
  次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连日侦察,何文鼎尚在桃力民未动,王震、贺晋年已集中约6千兵力于三边,有可能吓住何文鼎不来。你处可不再进行交涉,如被方说减少兵力,决不要答应他。至于蒋以破裂吓人,只是瞎吹牛皮,他决不敢的。”
  也在这一天,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建议周恩来见蒋提出席参政会的条件。毛泽东11日电告周恩来、董必武:“放叶、发饷,必做一件,否则请假,空言不算数。坚持不变。”
  3天后,仍没见何文鼎有开拔的意思,毛泽东变得更加强硬,决定以了参政员名义致函王世杰,说明因事不能出席本次参政会,特此请假。并电告局、董、邓,准备应付各方面可能的压力。
  电文刚刚发出,压力就来了:崔可夫告诉周恩来,希望中共参政员出席参政会。毛泽东接到周的电报,当即电告周、董、邓:“我们是被聘的参政员,蒋介石决无强迫我们出席之理,我们绝对不能在蒋介石的压迫下出席参政会。请以下函即刻送达参政会。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王秘书长勋鉴:同人等因事不克出席本次参政会,特此请假,敬希谅察。毛泽东、陈绍禹、林伯渠、吴玉章、秦邦宪、董必武、邓颖超11月15日。因事二字请勿漏,并请你们即刻准备对付蒋介石从各方面给予我们的压力。”
  毛泽东真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竟连一张请假条如何写都想到了!
  然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秘书送来了共产国际的电报,毛泽东只得适当妥协。他16日致电周恩来:“接共产国际来电,主张我们出席参政会。请要王世杰担保放叶、发饷,则在渝两个参政员的请假书可以撤回,并准备出席。”
  当天,周、董致电毛泽东:“张治中、王世杰已担保在参政会后释放叶挺,故决定董必武、邓颖超向参政会报到。”
  11月17日,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董必武、邓颖超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众人瞩目的会场上。
  然而,参政会后,国民党既没有放叶,也没有发饷。可以想见毛泽东是如何愤怒,周恩来又是如何懊恼了。
  过了十几天,何文鼎部已向安边移动。而在参政会前夕,蒋介石已表示何部将缓调。毛泽东气坏了。11月30日,他电告周恩来:“请质问刘斐,所谓何师缓调是否缓兵之计。我军直到今天未放一枪,如何师一定南下,则将坚决自卫,一切责任由彼方负之。”
  紧接着,国共两党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太平洋上了。
  12月7日晨,日本电令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占领了西太平洋美属所有岛屿。星条旗的灰烬在太平洋上空飘洒,美国无心也无法“超然物外”了。一夜之间,太平洋水域中的侵略和反侵略界限淫渭分明。在同一时间,日军南方军在马来半岛登陆直逼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接着,英、美等相继对日宣战,美国与德、意之间也相互宣战。
  蒋介石望眼欲穿的局势出现了。在山城重庆,一片欢欣鼓舞的热烈场景。英国作家韩素音这样回忆:
  街上不多时立即喧嚷起来,报童喊叫卖号外,人们从屋子里潮水般涌出来争相抢买报纸,他们拥挤在一起,喧闹声音竟盖过了车辆的嗜杂声……军事委员会一片欢腾;蒋介石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口里哼起了一段京剧的唱腔,并且整天向圣母作祈祷。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互相祝赘,仿佛已经获得一次伟大的胜利。在他们看来,美国对日作战,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伟大胜利。美国终于同日本打起来了,终于打起来!现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了。美国的钞票和装备将源源不断地流入。
  12月8日下午,蒋介石召见了英、美、苏三国大使,告以中国对时局的态度,并在与三国大使签署的一项备忘录中声明:反侵略阵线的各个国家,必须认为各轴心国为公敌。同时,他又建议中、英、美、澳、荷、加、新应成立军事同盟,订立不单独媾和条约,并促使苏联对日本宣战。
  9日,中国国民政府在中日全面战争进行四年半之后,发表文告,正式宣布向日本国宣战。蒋介石终于对中国的抗战鼓起了信心,不再对“和平谈判”感兴趣了。
  当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为中国抗战四年重申敬意,呼吁共同努力打败日本。其实,蒋何尝不清楚美国突然这么热烈的真由呢?他说:“往者美国限制日本,不许其南进北进,独不反对其西进。”而今,因为共同利害,美国才来找朋友。
  同日,蒋介石电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建议立即在反轴心国各国间组织某种联合军事会议。10、11日,他又两次邀请美、英大使及武官,商讨中、美、英、澳、荷五国联合制敌的具体计划,请美国为这一军事联盟的盟主。12日,丘吉尔首先表示赞成这样做。11日,斯大林表示目前苏联力量不宜分兵远东,一时无法对日宣战。16日,罗斯福来电,请蒋在重庆召开一次联合军事会议,“借以交换情报,并考虑在东南亚最有效的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盟国”。
  12月20日,中国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拟就关于中、美、英、澳、荷五国协同作战的总方略。
  15日,罗斯福和丘吉尔拟订了联合宣言,约定加盟诸国应各尽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单独与任何敌人媾和。这个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共有26个国家加盟。
  本年的最后一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组织中国战区。作为东南亚抗日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请蒋任中国战区总司令。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确立了大国的地位。而蒋介石本人,在国际上许多人的心目中,也成了中国和中国抗战的化身。他的形象,突然间高大起来。
  这个时候,西方人还不知道,有一个更加厉害的中国人正在对世界战争局势发表惊人的预言。
  正是:
  世界风云多变幻,
  且看何人具慧眼。
  未知发出预言之人姓甚名谁,请听下回分解。

  ------------------
  文学殿堂 疯马扫校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