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第五回 同仇敌忾 台儿庄国军传捷报 先声夺人 诺门坎苏军显神威




  坂垣师团长贪功冒进,丢下了4000余具尸体。蒋委员长杀总司令、杀师长,军令大震。日本人没有想到在沙漠里被坦克追着屁股。
  话说淞沪会战后,日军攻陷南京,认为中国败局已定,无力再战了,就等着国民政府来请求停战谈判了。此时的蒋介石想的不是停战,而是如何整顿军队,与日军再战。
  半年抗战,国军一败再败,使这位拥兵百万,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感到无颜再见家乡父老。最让蒋介石痛心疾首,莫过于上海会战后,统帅部下令向国防工事线撤退时,数十万大军居然如同决堤的洪水,竞相掉头就跑,致使国民政府花费两年半时间在上海南京之间构筑的两道国防工事线,竟丝毫未发挥出守卫首都的作用。
  南京保卫战后,守城总司令唐生智下令向浙赣方面突围,可是各部队如惊弓之鸟,和老百姓乱成一片,争先恐后地夺路而逃。还因为,各部队之间尤其是各派系部队间在作战中有意保存实力,不肯再配合作战,这也让蒋介石感到非常气愤。
  蒋介石下决心整顿军纪,杀一儆百,这杀一究竟是谁。后文自有交待。
  且说,日本侵略者想掠夺山东资源和侵占山东之想,却遭到地方军阀的阻挡。这地方军阀是谁,就是那位与石友三、孙良诚并称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首的韩复渠。这韩复渠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想当年跟冯玉祥南征北战,后却在1929年的蒋冯大战中拥蒋倒冯,出尔反尔,两面三刀,这种性格也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拥蒋有功,蒋介石就任命其为山东省委主席。
  日本人想在胶济铁路两侧开采矿藏。于是,日本驻济南领事馆武官花谷想施美人计让这位山东省的土皇帝在合同上签字。韩复渠应邀赴宴,酒照喝,情照调,卖国的事情决不干。
  1935年后,日本人吞并山东的欲望越来越高,对韩复渠的引诱和离间活动更进一步了。日本人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没有使韩复渠投靠日本,不肯签订任何和约只想当自己掌权的土皇帝。
  1936年6月,花谷决定再次邀韩复渠赴宴。此时花谷已决定背水一战,就是先礼后兵,实在不行就逼韩就犯。他这一招就太小看韩复渠的为人了。他以为韩只是匹夫之勇。韩复渠是在刀尖上滚出来的,没有两把刷子,怎能得到冯玉祥以及蒋介石的嚣重。
  韩复渠感到此去必是鸿门宴,则对部下如此一般地布置了一番,然后腰挎手枪,带上百名荷枪实弹的卫队,前往日本领事馆赴鸿门宴。花谷见韩杀气腾腾而来,十分恼火,本想发作,可必竟有求于人,也只好忍气吞声。直到韩复渠酒酣意浓火气见消之后,花谷等日本人才道出本意:“华北自治政府即将组成,本政府的意思是请山东也参加,由韩主席出任华北自治政府首脑。”
  韩复渠听后勃然大怒,将酒杯朝地上一挥,破口大骂:“什么自治,这是他娘的强奸!咱把话挑明了吧,让老子当汉奸,没门儿!”
  花谷等人直惊得目瞪口呆。心道:“就连蒋介石也让日本三分,此人如此不受抬举,如此野蛮。"花谷一使眼色,使馆卫兵立即拔出枪,想用武力威胁韩复渠就犯。
  韩复渠双手插腰,冷笑道:“这里是山东地盘,不是华北,也不是满洲。你花谷是作不了项羽的,我韩复渠也不是刘邦,你要是惹毛了老子,可别怪老子不客气。”
  突然,一个门卫慌慌张张冲进来报告说:“中国军队把领事馆包围了,叫我们立即把韩主席放出去,否则就要朝里开炮啦!”
  花谷把头伸到窗外一看,吓了一身冷汗,心说:我的妈啊,原来一只乌黑的炮口正对着小楼,中国士兵正在往里装炮弹。真把这个土皇帝搞毛了,就算此刻不死,参谋本部也要自己脱层皮。花谷见风驶舵,马上回头打了卫队长两个耳光说:“混蛋,韩主席乃我们请来的贵客,怎这等无理,快退下。"随即又点头哈腰连连向韩复渠赔礼道歉。并亲自送韩复渠到领事馆门口。再看韩复渠好不威风,拂袖而去。
  且说,日军主力攻打山东,占领德州之后,日军后援还没能跟上,脚跟未稳。蒋介石电令韩复渠与冯玉祥:立即协同作战反攻德州,并进攻沧州,以牵制西线日军。冯玉祥奉命率属下部队及第29师和第81师,从徒骇河一线向北反击。21日攻取德州、桑园后,又一路挥师北进,直逼沧州、马厂。正当乘胜追赶日军之即,韩却下令让其部第81师撤到禹县境内。蒋立即电令韩继续北上,可此时的韩复渠却来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按兵不动。日军抓住时机,立即全线反扑,终使冯玉祥兵败西北。
  韩复渠的做法使蒋公怒火万丈,1937年底,蒋介石又命令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务必死守山东战略要地。韩又一次违抗了蒋介石命令。却将省政府机关迁往豫西鄂北,接下来不放一枪退出山东。几天之内把整个山东拱手让于日本。
  1938年1月,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会上蒋介石主要指出山东失守问题。韩复渠企图争辩:“山东失守固然是我的问题。可是,南京失守又是谁的责任。"这句话不说或许韩还有一线生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无疑在蒋介石伤口上撒了把盐。蒋介石将桌子一拍道:“我说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问题我自会处理,用不着你来说。"随即散会。会后,韩复渠立即被捕,并交高等军事法会审讯。
  1月24日夜,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渠被判死刑。这住山东省的土皇帝在山东失陷后终于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韩复渠之死,无疑给中国军队上至战区司令,下至普通士兵打了一支镇静剂,此后他们很少有人开小差,打了几次胜仗。
  再说1938年初,日军攻占华北大部、上海和南京后,参谋本部就给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茨下达密电:“要打通津平铁路,使南北日军连成一片,以便更大范围地侵略中国其它地区。使北平和南京两伪政权合流;使国民党政府丧失继续抵抗日军的能力,迫使中国政府最后投降。”
  不久,日军统帅部制定了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同时南下和北上,于徐州地区聚歼敌军,继而挥师西进直取武汉的作战方针。日军统帅部以为,只要日军占领北平、南京和武汉,国民政府必败。他们认为当年国民政府北伐就是占领三个地方而胜利的。
  中日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再次决以死战,徐州会战的帷幕就要拉开了。
  1938年1月上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石根派出吉住良辅中将的第九师团,沿着津平线和大运河进攻,日军一路上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原以为会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能攻到蚌埠,未料才到滁州,就遭到中国第31军的抵抗。吉住良辅中将派重炮队和航空队对31军阵地狂轰滥炸,共发AE?了上百次冲锋,妄图撤开31军阵地,均未成功。急得吉住中将在指挥部坐卧不宁,下令要日军拿出武士道精神孝忠天皇。此令一下,日军各部队指挥官纷纷亲自到前线督战。这样还是攻不下阵地,许多指挥官在前沿阵地剖腹自杀以求解脱羞辱。日军援兵不断增加,然而尸体也在不断增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再说北线日军,是由北向南进攻。矶谷第十师团和坂垣第五师团,是侵华日军中最精锐部队。两师团分兵两路南下:坂垣师团首先攻下青岛,随后沿胶济线进犯,目标是临沂。驻守临沂是第3军团长庞炳勋。庞率部死守临沂寸土不让,眼见不支,幸好第二十七军张自忠一部赶到,两军密切配合,拼死抵抗,终使日军攻打不成,撤出战斗。
  经过这次战役,坂垣第5师团后退了90英里,损兵4000余人,使这支日军精锐失去了战斗实力,也使大本营用两军在台儿庄会合的计划落了空。
  台儿庄为山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位于津平线台枣(庄)支线和台淮(坊)公路交叉点上,西临大运河,是徐州的门户,也是战略要地。中国守军在此做了防御工事。筑石墙两英里,宽1英里,内设碉堡70余座。
  3月23日,日军濑谷启旅团一部开始从正面攻打台儿庄,立即遭到守城的中国军队的抵抗。随后濑谷旅团暂停对台儿庄的攻击,集中所有日军和蒋介石嫡系部队汤恩伯部队一决高下,汤部此时准备包围攻打台儿庄的濑谷启旅团。
  27日,日军见汤军攻势缓和后,又命荣福联队再次向台儿庄发AE?猛烈进攻,为配合荣福联队。濑谷启为其配备了一个大队重机枪、轻重装甲车两个中队、野炮兵两个中队及15厘米榴弹炮两门。为迅速拿下台儿庄,日军首先用重炮对台儿庄猛轰,台儿庄城墙被炸开了口,日军开始突入城内,但立即遭到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很快被赶了出来。一次又一次的冲进城内,一次又一次被中国守军击退。双方战斗异常激烈。
  4月3日,日军占领四分之三的台儿庄地势。池峰城师伤亡惨重,池峰城请求孙连仲让其部退至运河南岸。孙连仲断然向池峰城命令道:“部队决不许撤,打到最后为止,胆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随后,孙连仲顶着炮火冲向台儿庄,亲临第一线。并下令炸毁所有的船只,准备背水一战,死守不退。5日拂晓,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临前线督战,并令汤恩伯部于6日拂晓赶到台儿庄,否则军法从事。
  4月6日拂晓,汤恩伯率部赶到台儿庄。日军向台儿庄攻打正欢,眼见要拿下台儿庄。忽然日军腹背受敌。矶谷师团原本想喘口气调整之后再与李宗仁战区官兵决一雌雄。不料,中国军队没有给日军以喘气的机会,乘胜猛追,日军溃不成军,矶谷师团长率残部逃进峰县城闭门死守不出。
  台儿庄一战,日军共损失第5、第10两个师团的主力,伤亡20000人以上,损失坦克30余辆,火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机枪数百挺、步枪万余支。
  台儿庄战役的失败,使日本东京军统高参们沮丧不已,坐立不安。可日军统帅部还硬着头皮说:“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的失误,第5、10师团的余部不是溃败逃跑,而是做新的战略转移。”
  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表示:日本政府不能蒙受如此羞辱。日本天皇原在2月16日的御前会议上说:“在8月以前决不向新地区发动进攻。"台儿庄惨败后,日本天皇立即决定: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台儿庄惨败之仇,以雪奇耻大辱。
  4月中旬,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集结了13个精锐师团,约30万军队,并配有各种重武器,飞机数百架,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分六路向徐州地区包抄而来,企图围歼云集在徐州一带的中国第三战区的重兵集团。
  日军一路杀来,于5月底扑到徐州城下,发现国民党唱了一出空城计,日军官兵叫苦连天。结果,日军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
  日军大本营对武汉会战又做了周密的布置,制定了明确的作战方针: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团在华中方面军一部配合下,向西追击从徐州退下的中国军队主力。然后挥师南下进军武汉;华中方面军第十一军则溯江而上。两军从北、东两方夹击,攻取武汉。
  6月6日,华北方面军第2军和华中方面军一部占领开封,逼进郑州。6月9日蒋介石下令掘开郑州东北花园口处的黄河大堤,造成了豫东、皖北的大面积黄泛区,形成郑州至蚌埠地区长1000英里的大地障。阻止了日军自北南下的包围进攻。
  6月18日,日军大本营又下达命令:以华中派遣军新编成的第11军所属5个师团,1个支队(一旅团级)担任长江方面作战,该军司令官为冈村宁茨中将;以第2军所属4个师团担任淮河方面作战,该军司令官为东久迩宫稔彦亲王中将;陆军部派出140个大队,约35万余人。航空兵团500多架飞机配合进攻,海军第三舰队120余艘舰艇,从长江水路进攻,以配合陆军参战。并要求于初秋占领武汉。
  7月份开始,日军又派出飞机连续对湖口要塞的各主要炮台进行猛烈轰炸。使中国许多炮台失去了战斗力。日陆军在空军的掩护下于7月5日攻陷了湖口。
  日军攻克湖口后,又向九江进攻。这是武汉外围剩下最后一道屏障了。日军统帅部派了大批增援部队赶往九江战场。中国守军不战而退,九江失守。
  对此蒋介石对整个战区重新部署、调整,即在瑞昌至富池口几十英里的地段上调来了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关麟征的第32集团军、汤恩伯的第31军和孙相堂的第12军。这些部队都屡次获战功,是赫赫有名的精锐部队。
  面对强大的中国军团,冈村宁茨改变原来进攻路线。采取分兵两路:一部兵力从庐山西麓向南浔线南下,占领德安;一部兵力从德安地区向西进攻,然后迂回作战。
  冈村宁茨亲自乘飞机观察中国军队的动作。
  再说日军北线进攻的第2军。8月下旬,第2军以4个师团的主力部队,分兵两路沿大别山南、北两麓进攻,妄想从信阳地区南下,从北面迂回包围武汉。
  8月27日,日军筱义男的第10师团从驻地出发,与第13师团联手打败了于学忠、冯治安两军后,于8月底占领六安。同日出发的还有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该师团于9月2日,攻到大别山口构筑的富金山等阵地。日军获洲立兵师团素以王牌军著称。其攻击目标是国民党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第71军。
  日军先以异常强大炮火对中央军第71军猛轰。又立刻派航空队飞机数十架,从空中对中国守军阵地轰炸。使中国守军的防御工事荡然无存。获洲立兵师团对大别山峡口发动了长达一星期的攻打,未能拿下阵地,伤亡惨重。
  7、8月份的中国正值气候炎热,不利于行军打仗。日军许多士兵水土不服,疟疾流行,许多士兵丧失了战斗力。
  为了解脱获洲师团的困境,第2军司令稔彦亲王中将派第10、16两个师团兵力去援助。第10师团打算穿插到第71军背后,未能得逞。第16师团迂回商城成功。使中国军队第71军和第30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出峡口一带阵地。日军以惨重的伤亡攻占大别山峡口后,开始休整,以备再战。大别山口一战日军共伤亡21886人,其中将校官佐628人。
  再说日军统帅部见几个月过后,仍没有攻下武汉,大伤脑筋。9月初,日军大本营决定先占领广州,以彻底切断武汉来自海上的主要供给线,以策应武汉的日军。10月12日,日军趁中国军队主力调往北方之机,在南海大亚湾登陆,获得成功,便迅速占领了广州。
  日军第2军经过休整后,于10月初派第10师团、第3师团,以及华北派遣军劲旅骑兵第4旅,在信阳以东围攻胡宗南第17军团。胡宗南乃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但因寡不敌众,歼灭日军5000余人后西退。6日日军切断平汉线。12日,日军占领信阳,又分兵两路进攻,向武汉逼近。
  10月25日,中国军队撤离武汉。各部队向战略纵深转移。不久日军占领武汉,武汉会战结束了,但日军元气大伤,无力再发动新的进攻。日军仍末达到速战速胜的梦想。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浪潮日益高涨,中国战场无疑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总格局之中,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战场。自武汉会战以后,中国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从防御阶段过渡到相持阶段。为最后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7年11月6日,日、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三国轴心侵略集团正式形成。1938年初,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肆侵略扩张。此刻,日本正加紧对中国侵略。德、日两国政府都在积极活动,希望签订三国军事同盟。日本军事当局为了向德国表明反苏之决心,蓄意制造军事挑衅。张鼓峰事件就是由日本人一手制造的,日军参谋本部对这次武装挑衅扬言说:“要不了多久,大日本皇军就可以狠狠地教训'老毛子'一顿。”
  张鼓峰并非是人,而是临近中苏边界,在图们江口上游20多英里的东岸地名。还有一个叫沙草峰,此乃张鼓峰北方2英里多的一个隆AE?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这里所说的张鼓峰事件就是日、苏双方军队围绕这两个山峰,反复进行战斗的地方。
  7月30日,日军派出一部兵力抢占张鼓峰;次日,又派一部兵力抢占沙草峰,进行武装挑衅。这次行动日方共派出日军万余人,大炮37门。一贯自认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谁知同强大的苏联红军一交火,就被打得一败涂地。苏联红军对来犯日军作了充分准备,共派出20000余人的兵力,大炮百余门,坦克200多辆。苏军以优势兵力把日军第19师团数万人马包围在两座山峰,使日军断绝一切供给。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纵观全局认为对苏联威胁最大的不是来自东方的日本法西斯,而是西方的德国法西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两面同时作战,苏军以自卫原则对待日军。因为当时,德国法西斯在英、美、法的"绥靖"政策下,气焰十分嚣张。苏联方面主动提出停战言和,日军主要目的是侵华,也不敢扩大事端。苏联将日军第19师团放回,"张鼓峰事件"就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失败而告终。
  “张鼓峰事件"后,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对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攻击对象问题发生意见分歧。
  7月,经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五相会议讨论决定:同德国签订反苏军事同盟;同意大利签订攻击英国协定。陆军将领则主张接受德国主张。签订包括对付苏、美、英、法在内的三国军事同盟。1939年平沼骐一郎组阁,继续谋求统一意见。
  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事当局,希望早日签订同盟协定,借以增加反苏资本。为了进一步推动军事同盟的签订,为了报复"张鼓峰事件"的一箭之仇,以及对苏联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行武力恫吓。日本于1939年5月,在中国东北西部中蒙边境制造了续"张鼓峰事件"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挑衅,借以向法西斯老大哥德国表明自己的立场。
  日军何以再次在中蒙边境制造事端?日军早在1933年AE?,就对苏联作战争准备,修筑了战备铁路、公路、仓库和机场等军事建筑。1938年"张鼓峰事件"的惨败,于同年9月5日制定了对苏军进攻的反击方案。由于对中国作战急需兵力,此作战计划一直未能实施。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人力对苏联作战。作战的地点就选在中蒙边界的诺门罕地区。
  再说中蒙边界上有一条哈拉哈河。该河以东有一块无人居住地。这块地究竟归属于谁,外蒙古与关东军是各持己见。1935年,日军关东军测量员曾在这一带被蒙军抓住。这以后,关东军骑兵就经常与蒙军发生武装冲突。由于边境冲突不断发生和日本吞并外蒙野心日益明显。1936年3月12日,苏蒙两国签订了《苏蒙互助协定》。因此同蒙古作战就等于是同苏军作战。
  诺门罕周围是一片荒无人烟之地,到处都是沙丘、风淤沙堆和洼地。事件发生时又正值盛夏,遍地丛生着杂草和灌木。
  日军在军事行动之前,关东军就对诺门罕地区苏蒙兵力的配置以及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行周密的侦察。之后对日军进行战略布置。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就命令所属各兵团司令官要执行《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要求一旦发生纠纷,要求部队"采取果断行动",至于后果,由"司令部处理"。
  还有一战略要地就是哈拉拉河西岸的台地,比河面高出近百米。这一有利地形在苏军手里是胜败的关键所在。苏军炮兵就在这个高台上,将充分利用其高度,对日军进行轰炸。日军却无法看到台地上苏军的情况。
  1935年5月11日,在诺门罕地区的日本侵略军,与近百名蒙军骑兵交火。蒙军骑兵不敌退回河西台地。12日,蒙军增加兵力,骑兵又进入诺门罕。驻海拉尔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得到关东军司令部的默认后,决定袭击这支蒙古部队。
  5月15日中午,第23师团日军,在日军第10飞行队轰炸机的配合下,向诺门罕地区的蒙军部队发动"闪电式"的袭击。蒙军部队很快被击退,只好退到河西台地。日军第23师团得胜撤回海拉尔。第10飞行队的飞机仍在哈拉哈河上空巡逻和侦察,不久就与苏军战斗机交战。
  日军用武力解决边境纠纷,气焰十分嚣张。苏联的红军根据协定向诺门罕地区增兵,并在河东修筑了坚固阵地。日军第23师团小原松决定对苏、蒙军队再次进行攻击。5月22日,日军第23师团的64联队、师团搜索队及伪满骑兵等部队,开进了甘珠尔庙(诺门罕附近)。为了抗击苏联空军,取得制空权,第12飞行团的第11飞行战队在东荣治少将率领下,于23日习抵海拉尔(哈尔滨AE?飞)。
  5月27日,日军部队按预定计划行动。担任这次作战的指挥官是第64联队的队长山县武光大佐,根据地形指挥官作出决定:即三面包围对苏、蒙军队进行围而聚歼的作战计划。
  第23师团搜索队包括一个骑兵中队,一个装甲兵中队。主要任务是右翼迂回。出发不久后就遭到苏、蒙军队阻击。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分出一部投入战斗,掩护主力前进。没走多远就被苏蒙重兵阻挡,河西岸台地上的炮群立即切断了该部后路、这下前无路,后也无路的日军只好听任台地炮火的轰炸。28日夜22时,苏、蒙军队用探照灯,对搜索队阵地猛轰。接着步兵又冲上来展开厮杀。阵地上到处是日军的尸体。战马被打死,坦克被炸毁,汽车也着火了。至29日下午6时左右,第23师团搜索队没有逃脱被全歼的恶运。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被击毙。
  再说64联队正面进攻也毫无进展。64联队在山县武光大佐的指挥下多次冲锋,付出巨大伤亡后,才下令停止进攻。
  左路64联队第11中队,一路畅通无阻攻到哈拉拉河的东渡口。却接到山县武光队长的命令:“该部立即撤回,加入联队作战。”
  经过几天激战,日军却没有能前进一步,最后只好"撤离战场,返回海拉尔。"日军的第一次诺门罕作战,损兵折将,无功而退。
  第一次诺门罕作战的失利,关东军总部作出了所谓"诺门罕事件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
  ——围歼哈拉哈河东岸全部苏蒙军队;
  ——渡过哈拉哈河,攻到河西岸,消灭苏蒙预备军队;
  ——夺取并扩大哈拉哈河西岸的登陆场,以保障以后的军事行动。
  为了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军事当局继续增援部队,并组成第六军,司令部设在海拉尔。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开始。
  与此同时,日军关东军参谋部就是不让第23师团继续担任主攻发生分歧。参谋部讨论用第7师团换下第23师团。参谋部认为只有使用战斗力特强的老部队才能完成同苏军作战的艰巨任务。随后,将作战方案和情况报告,一并送交关东军司令部植田谦吉大将批准。
  植田谦吉大将同意整个方案的步骤。但没有同意换用第7师团。这位久经沙场的法西斯大将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为了第23师团的尊严,为了皇军的尊严第23师团遭到全歼的恶运,同时不带上第7师团,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植田将作战方案提交到大本营。大本营在讨论关东军作战方案时发生了激烈争论。好战派强烈要求,趁此机会狠狠教训一下苏联,以报张鼓峰事件之仇;而另一派则认为关东军任务是防卫,不应该主动挑衅苏军,有的主张不打,认为这样牺牲和消耗部队不值得,应交外交部解决。几方各持意见,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最后,以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中将的所谓"中庸"的调和态度,解决了两派争执。坂垣说:“只是为了一个师团的小事,各位都是有脸面的人物,用得着争得面红耳赤吗?既然如此,干脆交给关东军自己处理去吧。"日军大本营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支持了关东军对苏开战。得到最高统帅部默许的关东军,开始作战前的最后准备。
  关东军确定了第23师团为主攻力量,仅抽调第7师团之第14旅团,以两个战队予以加强。日本军部大本营,对关东军是否能够击败苏军,感到前景不明,于是就将大本营的野战重炮兵第3旅调归关东军指挥。同时想将大本营直接管辖第5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划归关东军指挥。狂妄自大的法西斯将领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认为无此必要,自信关东军力量足可以消灭在诺门罕地区的苏军。
  关东军参谋部计划于7月上旬完成进攻任务,以便在秋季到来时结束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关东军参谋部好战派,认为这次蓄谋已久的进攻是十拿九稳,决不会失败的,为了宣扬大日本皇军的威名,东条英机邀请了一些外国新闻记者和武官到作战地区。来报道他们的"战功"。被邀请的客人,主要是德、意两法西斯国家的记者和武官。
  6月22日,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日本航空兵第24战队与苏联空军进行了两次空战,结果日军损失飞机4架,第24战队之第2中队长森木重信大尉亦被击毙。23日,日军向将军庙一带集结,苏军为狙击日军集结和攻击集结后日军,苏军投入了大量兵力。
  日军飞机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因此负责诺门罕空战指挥官第2飞行集团长仪彻二中将认为,日军应于主动出击,对苏军后方的塔姆斯克机场等军事设施轮番轰炸。日军这样作是违反国际法公约的,这种做法是涉及外交问题,应由驻外使馆向该国呈交战书。日本关东军没有将此行动上报大本营,即开始对苏军后方机场轰炸。
  6月27日,119架日本战斗机穿过呼伦贝尔草原,扑向蒙古境内的苏蒙各空军基地,企图将苏、蒙空军设施和飞机炸毁在飞机场上。可是英勇善战的苏、蒙空军,以前所未有的惊人举动,很快进入战斗状态。飞机迅速升空,投入激战。日军空军非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损失战斗机多架,真是应了"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事后向东京大本营报告了这一情况。大本营对关东军越权问题以严厉指责:如引AE?国际干预,将由关东军自己负责。
  7月2日夜,日军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并开始按计划行动。其计划是:由第23师团的步兵23兵团长小林恒一少将,率领所属步兵第71联队和第72联队,于7月3日子夜,从北面渡过哈拉哈河,随即向西南进攻,歼灭苏蒙军队,占领高台阵地;河东战线由第1战车团长安冈正臣,指挥其战车第3联队和第4联队,及步兵第64联队、野炮兵第2大队,于7月3日拂晓向河东苏蒙军发动进攻,将其全歼以河东地区,并策应河西进攻台地。
  话分两头,先说进攻河西的小林恒一少将的部队。
  日军第23兵团的渡点,是在离诺门罕约20英里的达克湖附近。7月3日是小弦月天气,零点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天。这样就给渡河日军带来许多不便,使部队比原计划晚了三个小时。
  首先渡过哈拉哈河是第71联队的藤田千野少佐的第1步兵大队。这支日军过河并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藤田便通知主力部队迅速过河。至7月3日凌晨3时半,第23师团的兵力全部渡河完毕。小林恒一少将为这次顺利渡河感到非常高兴。心道:“这下可以杀苏蒙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可以名震关东军,乃至整个日本"。孰不知,苏蒙军早已搭好戏台,正等着这位跳梁小丑上台表演。
  看官要问,苏蒙军队何以知道日军行动,且听道来。
  说来也巧,真是天绝这一支日军。7月3日拂晓,苏军驻蒙军总顾问沙弗宁上校到巴英查岗山视察蒙军第6师(骑兵师)的防御工事。意外地发现了日军的军事行动。阿弗宁上校立即向苏军指挥部报告巴英查岗山的情况。前线司令官朱可夫立即对其作了周密布置:让日军前进而后再围歼。让蒙军骑兵第6师退至巴查岗山西北地区待命,等待援军。对阿弗宁上校作了布置后,又下令让所有的预备队立即向巴查岗山方向前进,并向敌人展开进攻。向巴查岗山前进的苏军部队是:坦克第11旅、装甲第7旅、摩托步兵第24团、一个炮兵营、一个装甲营以及所有能出动的飞机。
  苏军炮兵和飞机封锁哈拉哈河渡口,阻止日军增加援军。上午9时,苏军坦克第11旅前卫营赶到巴查岗山地区,同蒙军骑兵第6师向日军展开了猛烈进攻。不久所有增援部队赶到。
  这下,正向南推进途中的小林恒一部就惨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苏军的机械化装备发挥其威力。到处是纵横驰骋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部队。
  一位死里逃生的日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90辆坦克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鸣,拖着火炮车到处乱窜,汽车四处乱开。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个个都心惊胆颤。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怕'、'可悲'、'心惊肝颤'、'惊心动魄'。”
  日军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对于苏蒙军猛烈攻击感到震惊。急调在河东守卫军桥的步兵第26联队和野炮第3大队到河西增援。此次增援只是徒劳,在苏蒙军的炮火轰击下,增援部队无法渡河,激战数时,只渡过为数不多的援军。
  7月3日下午3时,关东军副参谋长矢野晋三郎少将,根据河东进攻失利和眼前的情况。向第23步兵团长小林恒一建议:部队不能继续留在河西作战,立即停止进攻,并于当晚撤回到河东。
  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小林恒一此时也无话可说,决定当晚撤回河东。夜幕降临后,部队在黑夜中依靠北极星辨别方向回撤。可老天并不帮这位背运的法西斯军官。突然空中落下大批的照明弹,将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苏蒙军的炮弹铺天盖地从天而落。惶惶如惊弓之鸟的日军以为又将遭到坦克部队的冲击,部队一征混乱。小林恒一在慌乱中无法指挥部队。忙中出乱,参谋长大内孜大佐在夜战中被击毙,日军且战且退。7月14日早晨,日军退到军桥附近,战斗已移到军桥附近。被打得昏头转向的日军好不容易才退过桥。担任守桥和最后炸桥的是工兵第23联队,最后过桥的是第26联队,两队队长分别是斋藤勇中佐和须见新一郎大佐。二人是第25期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当这两位昔日同窗在桥头相见时,已全无当年英姿,衣衫褴褛,面黑发焦狼狈不堪。
  再回过头来看,担任河东岸作战任务的安冈正臣部队的运气如何。此路日军也是恶运当头。
  按计划,安冈部队本应于7月3日拂晓发动进攻。因为是草原作战,日军无此先例,黑夜里在草原上行军,因为没有固定的道路可循,日军出发后不久,各部队便失去联系。最后只能凭借枪炮声来判断相互的大致位置。日军突破苏蒙军警戒阵地后,三个联队都迷失方向,并同安冈的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当一部与苏蒙军接火后,这才给晕头转向的其他部队,指明了进攻的大致方向。
  日军战车第3联队在攻击开始后,立遭苏蒙军炮火的猛烈反击。第3联队队长吉丸清武大佐亲自指挥,在攻到离河岸4英里处的苏、蒙军主阵地时,由于伤亡惨重,于晚9时半停止进攻,休整集结待天明。原与第3联队共同作战的山县武光大佐的步兵第64联队,由于迷失方向,未能与第3联队协同作战,等与战车第3联队会合时,已停止进攻。
  战车第4联队的进攻目标是:占领海拉斯台音河汇入哈拉哈河的河口北侧军桥,妄图切断苏蒙军回撤河西岸的一条退路。想法虽好,却不敌苏蒙军队的攻击。于3日早晨4时半,撤回到诺门罕以西的公路边休整。
  再说那战车第3联队与步兵第64联队会合后,于7月3日中午,再次向苏蒙军主阵地733高地发动进攻。在苏蒙军大密度的炮火下,两联队日军、欲罢不成,欲达不行,最后以13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被击毁、第3联队队长吉丸武清大佐和联队副官古贺音人少佐战死的惨重代价,战车第3联队余部才得以突围。但苏蒙军733阵地最终还是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河东发AE?的进攻作战至此结束。使日军的一些军官认为,同装备如此精良的苏军作战,日军实不是对手。如下去必将遭到惨败。前线中下级指挥官却不能决定关东军司令部作战计划。
  再回过来看看遭到惨败的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却不顾惨败而罢手,依然野心勃勃,妄图以用重野战炮兵部队的配合下对苏蒙军发动攻势,但均未能攻克主阵地。
  一次次的惨败,未能使日本死心。8月4日,日军大本营决定投入更大的兵力发AE?新的攻势。下令让海拉尔地区的第6军,辖第23师团和海拉尔第8国境警备队,该军司令官获洲立兵中将担任,这位参加武汉会战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又向苏蒙军队伸出罪恶之手。这次伸出去的手却未能收回。
  一直处于防守的苏蒙军队,得到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要求给关东军致命的最后一击。苏蒙军队指挥部立即进行总攻前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消灭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日军。
  为了这次总攻,苏军共向哈拉哈河以东地域,投入了5个装甲旅、两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机械化步兵旅、两个步兵师、1个空降兵旅,以至大量的炮兵和航空兵部队。另外还把5、6万吨的重要物资从长达650英里以外的供应站运来。
  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日军为何未察觉,原来苏蒙军为了掩护队伍在夜间行动,使用各种音响器材来模拟各种军事行动。经过前几次的战斗,日军已经精疲力尽,又经长时间的模拟音响。使后来日军对任何响动都习以为常,以为是苏蒙军有意破坏其休息,使之无力作战。一切准备完毕,总攻就要开始。
  1939年8月19日夜间至20日拂晓,苏蒙军大批轰炸机群,对驻扎在诺门罕地区的日军第23师团和第7师团第14旅团,进行了空前猛烈轰炸,投下的炸弹像雨点一样。轰炸机飞回后就是各炮群的高密度的持续覆盖的射击。8月20日,是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经过长时间交战的日军指挥部深信苏蒙军队还没有做好进攻准备,因而允许军官星期日休假。日军这一致命弱点,却被苏军前线司令官朱可夫上将猜中,并决定只能在该天发动进攻。苏蒙军的突然袭击惊人的成功,使日军在精神上、火力上都被压制住了;日军在一个半小时内,无任何炮火还击。致使日军的观察、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
  就在苏军空袭和炮火的打击下,苏蒙军队的两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以及迅速的动作从南北两翼,向日军侧后发AE?迂回攻击。力图合拢予以分割,各个歼灭。到23日晚日军伤亡惨重,由于流沙、沙坑、沙丘使战斗行动极为困难。但日军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教化却异常顽固,表现出他们孝忠天皇进行圣战的"武士道"精神。但有些士兵已经逐渐识破官方所吹嘘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士兵中开始有厌战情绪产生。一位日军中尉福田在日记中写道:“清早天气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出现在天空,对我们进行轰炸。6时30分,炮弹开始在我们头上呼啸。炮弹遮天盖地打在我们近旁,真可怕。我们却无法还击。情况很糟。士兵们怨声至天……像在地狱一般。士兵心灵是悲哀的……敌人炮火仍不停地向我军射击,到处是炮弹,我们看来是无法活着回本土了。不知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总之我们的四周都是人。步兵开始向我们冲来……士兵们个个胆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我们开始想富士山了……军官们都战死了,我被任命为中尉。"福田被任命为中尉,生命就中断了,总算可以回本土去了。
  时间到了8月24日,日军处境越来越困难。第23师团之第23步兵团长小林恒一少将被击成重伤,第72联队长酒井美喜雄大佐也受重伤,两人相继离开火线。已到末日的关东军,却不肯就此停战。急调第7师团主力,妄图打破苏蒙军对第23师团的围攻。调驻牡丹江市以东的第2师团、野战重炮兵联队,速射炮部队至战场,又调驻佳木斯的第4师团赶至诺门罕。增援部队相继到达战场时,苏蒙军担任两翼迂回的部队,已于26日形成合拢之势,将日军23师团等部团团包围AE?来,日军多次突围均未成功。
  8月27日开始分割歼灭被围的日军。指挥战斗的第23师团参谋长冈本德三大佐右腿被炸成重伤、绝望中的日军各级指挥官纷纷自杀,日军已溃不成军。到28日战争已基本结束。经过8天8夜的激战,全歼日军第23师团、第7师团一部及配属的几个炮兵联队。
  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的日军第6军全军覆灭。
  诺门罕事件给以日本法西斯的沉重打击,迫使日本法西斯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武装力量的威力。
  正当日军在中蒙边境的反苏战斗被打得惨败时,8月23日,德国和苏联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曾与德国密谋好一致反共的日本法西斯,立刻感到被德国人愚弄和出卖了。这会儿才闹明白,原来是给她人做嫁衣裳。遭此惨败的日本关东军。还不肯就此服输,企图抽调关内的第5师团和第14师团等部队继续再战时,立即被大本营于9月30日予以制止。日军最高统帅部也开始追究与该事件有关人员责任,借此来平息世界舆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参谋长矶谷廉介被免职,并转入预备役。
  苏德签订条约,日本毫无所知。消息传来,日本政府大为震惊,于是便向德国提出抗议,责备他背信弃义。苏德条约签订加深了日本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平沼内阁被迫辞职。
  1939年9月9日,日本驻苏联大使东乡茂德,向苏联提出停战请求。15日,东乡大使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诺门罕地区的停战协定。诺门罕军事行动是相当于局部战争规模的反苏军事挑衅,以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军伤亡5万多人,损失飞机180架,火炮损失72%。
  此后,日本法西斯再也不愿意,也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了,而将其全部精力和所有兵力,都转向中国战场。
  诺门罕事件的失败,使法西斯头子东条英机和其他军政头目大感震惊。在这以后,日本法西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决定暂停三国军事同盟谈判搁下来,留待以后解决。日本法西斯开始考虑在北方对苏联"保持静谧",以便通过在南方扩大侵略来摆脱因全面侵华战争而造成的困境。
  正是:对苏挑衅遭痛击,侵华战争无转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