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引起四川士民的激烈反对,引发保路运动,之后运动遍及四川全省。清廷急命原驻藏大臣赵尔丰担任四川总督,并电饬赵尔丰到任后解散群众,切实镇压。这位平定西藏叛乱的末路将军从此也走上了自己人生中的不归路。
1905年时的藏兵
赵尔丰,字季和,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弟。历任静乐、永济等县知县,并得到山西巡抚锡良赏识,锡良调任四川总督之后,随之赴四川任职。川边西康地区,向称难治,在清朝中叶,曾经多次叛乱。1905年5月,西藏巴塘叛乱,时任清驻藏大臣的凤全在巴塘遇害,赵尔丰被调任建昌道,并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乱。之后赵尔丰充任川滇边务大臣,并开始在西康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同时办学校,修公路,架电线,设立警察局,邮电局,奖励工商业。在平叛过程中,赵尔丰因手段狠辣,赢得了一个“赵屠夫”的名头。1908年,清廷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兼任边务大臣。赵尔丰在打箭炉驻兵,改设打箭炉为康定府后又设登科等府,加强清政府对西康的控制。
保路运动
然而此举招致西藏噶厦的强烈不满,并调集藏兵,意图武力阻止赵尔丰入藏。赵尔丰率领军队挫败了英国幕后操纵的西藏叛军,率军顺利进入拉萨。这位61岁的老人在西藏清户口,查地亩,规定粮税,废除土司,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防。在赵尔丰的努力下,川藏抵抗住了英国的强力渗透,得到了稳定,时人评介道:“自清以来,治边者无有着功若此者!。”然而这样一个清末的能吏最后却在四川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11年5月,保路运动起,清廷将赵尔丰这个“救火员”派往四川担任四川总督,到任后的赵尔丰一度认为“四川百姓争路是极正常的事”,一面开导民众,一面电恳内阁“筹商转圜之策”,但清廷对赵尔丰等所陈各节置之不顾,反而急电赵尔丰解散群众,切实镇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赵尔丰只能执行清廷的旨意,部署弹压保路风潮。
临刑时的赵尔丰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四川也在不久后宣布独立,四川都督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已主动交出军权和政权的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斩首示众。后人对于赵尔丰的评价差异比较大,因为其在镇压保路运动中手段残忍。但在经营川边藏的多年中,其“所收边地(指改土归流),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废除土司制度,平定西藏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亦不能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