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解密

昔日超级大国, 称霸世界200年, 却因一场中国内战土崩瓦解

时间:10-13来源:作者:点击数:
  在伊斯兰发展的早期,政治上存在过200多年的大一统,之后伊斯兰世界便开始分裂,至今未能统一,战乱、分裂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的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世界为什么会从统一走向分裂?
  
  在伊斯兰的历史中,创教初期的阿拉伯帝国是广大穆斯林最为推崇的。在阿拉伯帝国统治的数百年里,让这个原先很弱小的民族一跃成为能与拉丁、华夏媲美的世界级大民族,也让伊斯兰跻身于世界三大主流文明。
  
  阿拉伯帝国在崛起后的短短一百年里,他便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个西至伊比利亚半岛,东到兴都库什山脉的超级大帝国,疆域的东西方跨度空前绝后,领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而最让人赞叹的是,从建立到之后的近两百年里,阿拉伯帝国的中央政府,基本能够维持对领土的有效控制。
  
  df1e77c61ac030f20b61700bd0b4aa1ex580x394x63.jpeg
  
  这听上去让人瞠目结舌。为什么呢?
  
  传统的中西亚伊斯兰世界,完全不具备大一统的基本条件。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形成,通常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相对完整的板块属性,疆域的主体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地缘板块中;
  
  第二,拥有一个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本部核心区,凭借核心区的强大力量,压制住各边缘板块的独立倾向;
  
  第三,帝国的形状要相对规整紧密,最好呈类块状结构,核心区位于正中。因此结构下,边缘地区可以对边界的接受核心区的影响力辐射,来降低中央政府控制其他板块的成本。
  
  世界文明里,符合这项标准的国家并不多。
  
  而中国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基于长江——黄河流域构建的核心板块,其地缘实力远远超过东亚大陆其他所有次级地缘板块,并且其区位也大致位于东亚大陆农耕地带的中心,以此为基,中原王朝以发散的形式,将自己的影响传递到农耕帝国的各个区域。也正因如此,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央集权体制的佼佼者。
  
  俄罗斯则是近现代的代表。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集权程度相当高,但俄罗斯的板块属性被明显分割为东欧和北亚两部分,本部核心区又位于国土西端。作为一个东西跨度较大的国家,这决定了本部对亚洲板块的控制力度心力不足。
  
  而再看阿拉伯帝国:疆域遍及伊朗高原、图兰低地、新月沃地、阿拉伯沙漠、北非荒漠甚至伊比利亚半岛等各个地缘板块,各板块地理环境大不同,且形状不规则(南北方向存在伊比利亚半岛、图兰低地、阿拉伯半岛等几个凸出部)。至于两河流域这个核心本部,区位不错,位于帝国正中部,但地缘实力远不能和中国相比,用其去控制中东兴许还可以,但辐射到亚欧非如此辽阔的帝国,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从阿拉伯帝国的内部地缘格局,其完全不足以支撑其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存在。
  
  但阿拉伯帝国,却存活了六百年,而且,从其建立到9世纪中叶的两百年多里,作为帝国首脑的哈里发,已经可以有效掌控伊斯兰世界绝大部分的疆域。
  
  这看上去像是天方夜谭。
  
  再看政治上,阿拉伯帝国采用的是军事封土制。军事封土制是皇帝哈里发将帝国内的各个边缘行省分封给皇族和将军,由这些人长期代理执行治理全权,然后向上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采取军事封土制是为了便于统治疆域跨度大,地缘结构过于松散,各地环境又不同,周围还有华夏、印度教、天主教等强大文明觊觎的阿拉伯帝国。因中世纪时期人类的发展水平有限,中央政府只能通过大幅度分权的方式,让各地总督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以达到有效合理治理各个不同板块。
  
  军事封土制的弊端也一目了然。一旦中央力不从心,或者地方实力强大到可以自立门户时,诸侯叛乱很难避免。
  
  但至少阿拉伯帝国从建立之初到9世纪后期两百多年里是完整统一的。
  
  阿拉伯帝国的地缘结构如此分散不集中,为何能维持两百年之久的大一统?
  
  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中国内部的变化对其也起到了深层次的作用。
  
  对阿拉伯帝国而言,面对这些分散且环境迥异的地缘板块,要想实现大一统,短期内用武力或许可以将他们强行扭到一起,但要实现长期统治,要让各板块都愿意接受被中央政府在哈里发的统领下,他们可以得到切身利益。
  
  0c4ae32a61729632042785fe78587cc6x640x357x47.jpeg
  
  而东西方商路,便是实现帝国下各方利益最强有力的纽带。只要这条商路能给帝国带来可观的利益,那各次级地缘板块也就有动力好好维系商路以此来获得利益。而确保阿拉伯帝国内部统一,使商品流通可以有效实行便成为维系关系的方式。
  
  阿拉伯大一统与华夏大一统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地缘条件,决定了华夏帝国的向心力更多的是来自本部核心区的强权,是政治主导;而阿拉伯帝国的大一统,则更多的是各次级地缘板块看在钱的份上,是利益驱使。
  
  在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前两百年,利益驱使大一统并不是一件难事。当时中国,正处于隋唐时期,国力空前强大,中国的核心区依然在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上的长安更是东方世界的最闪亮的明星。连接中西亚内陆的丝绸之路,中西亚能从对华贸易中取得丰厚的利益。沿着商路拓展出来的阿拉伯的各次级地缘板块对维持丝绸之路自然是乐意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在战乱频繁下,大唐国力大衰退严重。在诸侯割据,四夷作乱的形势下,帝国内部商业交流不畅。再加上黄河流域的衰落,经济重心逐渐向长江流域转移。这些都给丝绸之路带来了致命打击。
  
  国力衰退下,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水平自然下降,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商品的采购难度和风险也大为提高。另外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导致通向中国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的收益大不如前。
  
  丝绸之路虽只是东西方商路的其中一条,除此之外,北印度洋的海上商路,直接与印度,以及南中国对接,即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但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可以串起各地缘板块的纽带。比如中亚的图兰低地(大致就是中国史书中的“河中”地区),和印度洋相距甚远,完全不能享受到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
  
  而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性质不同。伊朗高原、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中南部,甚至非洲东北角的埃及,不同地缘板块的势力,都可以组建自己的商船驶向东方。
  
  c3e7708f57b7d8ecc4c9eb06a644c945x497x384x121.png
  
  海路也不需要经过他国的地盘,不需要中西亚各地缘板块的共同维护。相反,市场有限,谁强占的市场份额多,谁的口袋就会更鼓。如此一来,东西方贸易,在以陆路主导时的共赢模式,转向了海路主导时的部分竞争关系。
  
  商业上带给大家共同的利益基础消失,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后,也就会动摇伊斯兰大一统的根基。而阿拉伯帝国本部又没有足够能力去化解地缘板块间的互相争斗,中西亚的分裂便不可逆转。而北非和伊比利亚板块,一直以来受东西商路影响相较而言不大,在很早时便开始了分裂瓦解。
  
  之后的阿拉伯帝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倘若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重新恢复,阿拉伯帝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还有重新聚合的机会。但大唐衰亡后,中国的五代纷争不断,之后由于宋王朝武力不济,没有能力抵抗辽的入侵,西夏也割据了河西走廊这条丝绸之路上的西北交通干道,随后金人南下,北方陷入水深说热中,宋王朝南迁,陆上丝绸之路在动荡不断的背景下已经回天乏术,处在荒废的边缘。
  
  商路的不通畅,使得伊斯兰丧失了政治大一统的机会。当蒙古帝国崛起后,东亚、西亚、中亚被占领,也重新开启了东西方陆上贸易之路。但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全面南移,路上丝绸之路的性价比相应的下降,商人们也更愿意走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蒙古帝国的分裂的原因之一。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阿拉伯帝国各区域的利益驱使已不足以维持高度同质化的政治大一统,物质基础决定意识形态,于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国力衰退,便只能以宗教形式,在文化上实现松散的一致,也导致了原本统一的伊斯兰世界的分裂。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