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斯的复仇(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凡是发财的机会很集中的时候,也是人才聚集的时候,这些人通常豪情满怀、神通广大,就连平日里偶尔出现的优柔寡断也一扫而空,霎时间变得浑身是胆。现在的华尔街、好莱坞和已经陨落的印加帝国非洲沿岸的奴隶贸易等都是这样。18、19世纪之交蒙大拿州的比尤特也是如此。
蒙大拿向来是一个堆金叠玉的地方。该州的官方别称为珍宝州,其格言也非常直截了当的是:黄金和白银。但是,是比尤特这块“世界上最富饶矿山”上的铜矿使得该州闻名于世。
在鼎盛时期,比尤特铜矿的采挖坑道长达600英里,每年的铜产量为3亿磅,据说把装铜的货运车排列起来的话,可以长达20英里。比尤特的一些矿石纯度高达40%,随着当时电力需求的剧增,对铜的需求也骤然增加。当时,红铜是卖方市场,当年那些为争夺铜矿市场而相互较量的重量级人物,例如威廉·A·克拉克、马库斯·戴利等,至今在蒙大拿还是家喻户晓。
但是,这些人,虽然被尊称为铜王,都比不上一位来自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西南部一区)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F·奥古斯塔斯·海因策。他是一位天生的采矿者,既具有政治头脑,又具有一种即使在土生土长的布鲁克林人中间也少有的“厚脸皮”。他利用这种秉性很快取得了—几乎又以同样快的速度失去了—一笔巨额财富。
海因策生于1869年。父亲是位富有的德国移民,母亲生于美国的康涅狄格,具有爱尔兰血统。海因策才华出众,年仅20岁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哥伦比亚矿业学院。由于当时比尤特铜产量的迅猛增长,海因策决定去那里一试身手。
海因策相貌堂堂,他身高6英尺(1英尺大约等于0.305米),虎背熊腰,满头金发,眼珠褐黄。另外,他个性突出、嗓音雄浑,任何人和他讲话都会有一种亲近感。他的一位兄弟曾经说过,“他一走进房间,你就能够感觉到很亲近。”在比尤特,他很快在波士顿和蒙大拿公司找到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该公司是当时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海因策通过与经验丰富的矿工广泛交流,很快就对公司的业务和比尤特的地质特征了如指掌。
不久,他便离开波士顿和蒙大拿公司,自己开办了一家采矿公司。他从詹姆斯·默里手中租来埃斯特拉铜矿。当时,人们虽然都认为詹姆斯·默里是最精明的矿主,但是与海因策相比,他就不是那么精明了。双方约定,海因策只需对那些达到一定纯度的矿石缴纳矿区使用费。但是,海因策小心翼翼地把低纯度的矿石和高纯度的矿石混合在一起,使之刚好低于所要求的纯度,从而逃避大量的租金。默里很快取消了租约。蒙大拿早期的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海因策“没有用多长时间就交了很多朋友,也赚了很多钱,不惜以牺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为代价”。
随后,海因策短暂离开美国,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特雷尔。在那里,他从政府手中取得一块修建铁路的土地,负责修建从特雷尔到维多利亚的铁路。加拿大太平洋公司对这条铁路的前景感到十分吃惊,据说用120万美元买断了它的所有权。
海因策再次返回比尤特时,已是腰缠万贯,很快建立起一座冶炼厂,买下拉鲁斯矿和明尼希利矿。拉鲁斯矿的矿藏非常丰富,明尼希利矿虽然在购买时产量很低,但是在购买的一个月后,海因策发现它是整个比尤特储量最丰富的铜矿脉。
在海因策看来,拉鲁斯矿和明尼希利矿紧邻他以前的东
家—波士顿和蒙大拿公司旗下的大矿根本不是什么不利条件。当时,联合铜业公司,也就是所谓的铜矿托拉斯,拥有波士顿和蒙大拿公司大部分的股票。这两家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当时东部沿海的金融巨头,如当时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银行家J·P·摩根,以及拥有强大的美孚石油公司的亨利·H·罗杰斯和威廉·洛克菲勒。对于铜矿托拉斯的规模或关系网络,海因策无所畏惧,他打算利用自己在比尤特地质方面的知识、对自己铜矿的了解以及蒙大拿州矿业开采法律的遁辞从容应对。
“矿脉顶法律”的立法意图虽然很好,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容易引起误导的法律之一。该项法律规定:某一矿脉的矿脉顶(达到或接近地面)所有者可以随矿脉的延伸开采,即使延伸至其他矿的矿床也同样可以开采。这条法律的目的是鼓励勘探,但是其结果是酿成了“铜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