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女权力爱好者的通病(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书中虽然一再强调耶律齐是一代青年才俊,但是很明显武功也稀松平常的紧,他穿了软猬甲上台比武,本来就是作弊了,还是打不过霍都,如果不是杨过出场,这场比武竞选,都不知道如何收场。当时在场的人都想,要杨过当了这个丐帮的帮主。本来杨过和洪七公,黄蓉都颇有渊源,还会打狗棒法,武功之高就不用说了,更兼聪明绝顶,这次又是他夺回打狗棒,击毙霍都,给老帮主报仇,如果有他来作丐帮的帮主,对丐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杨过抢先说,“耶律大爷文武双全,英明仁义,是我昔年的知交好友,由他出任贵帮帮主,定能继承洪、黄、鲁三位帮主的大业。”
黄蓉在一旁听着,什么话也没说,也许她听了杨过的话,心中也是窃喜吧。杨过此时对郭靖夫妇已经前嫌尽弃,而且他对郭靖义守襄阳的大义心中也很佩服,如果此时黄蓉郭靖以丐帮帮助朝廷抗击蒙古的大事需要他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来领导啦,杨过未必就那么难说话,掉头就走吧。可是黄蓉不开口,郭靖也不开口,就这样把丐帮交给了一个连降龙十八掌都学不全的所谓青年才俊。这件事情,大违我们经常说的“作人嫡系没便宜”的职场晋升原则,原因就在于这个女老板黄蓉存了私心,什么避嫌不避嫌的,事到临头,也顾不得许多了吧。
黄蓉在接班人问题上的一系列作为,反映了最典型的女人在用人和权力交接问题上的通病。黄蓉再聪明再能干,她也脱不去女人的小心眼和管理上的局限,比如如何控制已经掌握在手中的权力?黄蓉和很多女主一样,她对自己的能力其实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她们按照一个自己以为安全的标准来挑选人才,就是忠心。鲁有脚的忠心,黄蓉能看在眼里,所以她很放心地演了一场假让位的把戏。鲁有脚一死,其他外人黄蓉信不过,所以又演了一场假竞选的把戏,实质还是任人唯亲,杨过技惊四座又怎样?在这场比武之前说的武功最高者作帮主的标准,或者夺回打狗棒,替老帮主报仇的标准,杨过全部符合又怎样?他不是黄蓉的亲信,他绝不会对黄蓉忠心,这样的人,就不能用。
其实,执笔到此,每每深感,权顷武林的黄蓉,特别象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真实女CEO孝钦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慈禧掌握朝政四十年,她的任期内也算的上名臣倍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荣禄,这些人,虽然历史上评价功过不一,但无可否认他们统统是具有良好行政和运营能力的干员。能把这些厉害人物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各有各的有发挥,慈禧肯定不是以前电影里渲染的那个只懂骄奢的老妖妇。不过,在已经开始国际化的年代里,慈禧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她的外交办得不高明,喊打喊杀之后就认输服软,明显没有外交头脑。此外,慈禧的最大失误,恐怕和黄蓉一样,在于继承人问题上栽了好大的跟斗。
慈禧个人的命运左右着晚清王朝的盛衰。在人治的帝王统治时代里,政治对统治者个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意也好,被命运的轮子推上刀口浪尖也罢,慈禧踏上了政治的道路,就不得不一辈子在追求权力、维持权力和扩展权力中挣扎。这一点上倒是和黄蓉有着共同的命运阴影。
清朝的皇太后,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皇家培养接班人,慈禧做的很多事情,是好是坏,历史学家似乎都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慈禧一败涂地。相反,同样是一度对朝政有巨大影响力的孝庄皇太后,就做得远比慈禧做得出色。不用历史学家提醒,铺天盖地的小说影视作品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真理,作为一个统治者,顺治和康熙比光绪和宣统更有作为。慈禧恋栈权位之外,更不识教养,对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始终私心太重,只关心家天下。她选择皇家接班人的标准,只是考虑人选是否能够利于自己继续掌握大权,接班人只要听话就行,水平高低全不在意。孝庄对顺治的教育谈不上太成功,不过也算不失,对康熙的教育就实在让人感佩,并且她在身为太皇太后对政局作出的一切干预,目的只是在于巩固孙子的统治地位,而非让自己手抓大权。相比之下,聪明一时的黄蓉和政治手段老辣的慈禧在这一点上,就要甘拜下风了。
继承人的问题,江湖帮派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要面对,现代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千百年基业,同样逃不过这个门槛。一间在上海成长很快,规模百亿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的创办人郭广昌总结在用人方面的最大的体会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你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他还特别老实地承认,“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