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我的第一步行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因此那天从红塔礼堂听完课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第一步行动。
我知道要达到对长串数字神奇的记忆效果,关键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代码。如果所有两位数都有一个代码,而且这些代码都能编得确实很容易记忆,那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步行动——为所有两位数编代码,目的是使一个个抽象难记的数,变为一样样形象易记的东西。
那什么东西形象易记呢?
根据记忆的规律,这样一些东西是很形象易记的:
有形状的东西容易记;
有色彩的东西容易记;
有声音的东西容易记;
有节奏的东西容易记;
有动感的东西容易记;
有性感的东西容易记;
有次序的东西容易记;
有逻辑的东西容易记;
有意义的东西容易记;
有夸张、幽默、荒诞、惊险、刺激的东西容易记;
……根据以上规律,我决定对从1到100的所有数都编码,因为以上我们谈到的两位数肯定都在这100个数中。但这样做工作量会很大,会望而却步。
怎么办?
这时那盏奇妙的神灯——习惯——就发挥其神威了: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习惯,每天只编10个码。第一天从1到10,第二天从11到20,这样每天就轻松多了,用10天不就编完了吗?
因此第一天我就对1到10这10个数编码。
那根据以上记忆的规律,‘1’这个抽象的数用什么作为代表,最形象易记呢?
“形状、颜色、声音、节奏、动感、性感……”我逐一在这些易记的要素中搜索。
“对了,可用‘树’来代表。‘1’这个数从形状看,多像一棵挺拔的树啊!”
就这样第一个代码我编好了,以后一碰到“1”我就用“树”来代表(你也可以用你相应更熟悉易记的东西来代表)。
那“2”呢?
“‘2’多像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鸭子’啊!”
很快,第二个代码又编好了——“2”就用“鸭子”。
……
就这样,第一天用不到5分钟我就完成了任务。而依靠每天编10个代码的习惯,我真地只用了10天,就很轻松地为这100个数全都编好了代码(但在平时运用时,一般会选择使用两位数的代码,因为这样更容易记忆)。
谈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顺便回答你。你前面不是纳闷过,为何一看到“68”、“50”、“57”、“34”、“13”,我的脑子里会立即闪出“坦克”、“周春园”、“林彪”、“非典”、“女巫”这些词吗?
知道了以上编码原理,现在这个谜就可以给你揭开了:
我们先看“68”为何是“坦克”。
1968年我们清华发生武斗,情况非常惨烈。当时我们班同学高晋占是“坦克手”,驾驶着由拖拉机改装而成的土坦克,在战场上运送物资。一天,他因事进城,但就在这一天,临时替他上阵的一位清华同学就惨死于对方的穿甲弹下。要不,我们高晋占那天也就给“壮烈”了。因此用“坦克”代表“68”,我印象会特别深,很难忘。
我们再看“50”。1950年我大弟周春园出生。我们手足之情,他哪年出生我当然难忘,因此我便用他的名字代表“50”。
再看“57”。不知你是否知道,文革中林彪为了谋害毛泽东,搞了个臭名昭著的《571工程纪要》,因此“57”用“林彪”代表印象会很深。
那“34”呢?你看,“34”两字的读音,多像那年可怕的“SARS”?因此用“非典”代表“34”,也许再妥当不过。
那最后一个“13”又何以是“女巫”呢?这道理很简单,在西方“13”这个数字是不吉利的,许多高楼没有13层,许多房间没有13号,因此用“女巫”来代表“13”,自有它的妙处。
通过以上种种,现在你知道了这编码是怎么回事了吧?我相信用这套方法,不出10天,你也很容易给这100位数编上代码。至于你编的代码和我是否一样,那没有关系,只要你自己容易记,也就行了。
以上是听完课后我所采取的第一步行动。
我的第二步行动
有了第一步,我为何还要采取第二步行动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100个数的代码我虽然现在都“知道”了,但真正要用的时候我还是没法“做到”。因为我对它们十分生疏、根本不熟,甚至前记后忘。
那怎么办?
此时那奇妙的神灯——习惯——又大显神威了。我又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习惯:每天必须将这100个代码从头至尾背一遍,不多不少,就背一遍!
每天背一遍是什么概念?就是每天花上两三分钟时间。但没想到,就是这每天两三分钟,使这100个代码在我脑子里由生而熟,由熟而巧,以至到了后来,我只要一念数字,其代码立即会“倏”地一下,条件反射似地在我脑海里闪现出来。
而你想一下,当我走完了这第二步,对那100位数的顺背、倒背、抽着背不就功到自然成了吗?平凡不又化为神奇了吗?我们无限的潜能不又一次得到了不可思议地开发了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