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发展战略失误;之所以产生发展战略的失误,则是源于对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将这种历史性永恒化了;之所以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是源于企业家们在经济事务中的不成熟性,在经济行为中的不成熟性,使之未能深刻地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从而在经济高潮之时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及时控制投资风险,对经济低潮进行未雨绸缪式的防范,以致低潮一旦来临,失却相应的抵御能力而陷入困境。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的共同根源。而这种共同的根源又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企业家们经历大起大落的经济大潮的洗礼和锤炼尚少,加之中国经济大潮的心脏地带由社会边缘人群“捷足先登”,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较低,因此,他们存在不成熟性和认识论缺陷几乎是必然的了。我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会有那么多“航空母舰”式的百年老店,而中国的民营企业竟这样弱不禁风?比如两所大学实行两种体制,一所是中国式大学,免试入学,文盲白痴都可以上大学,另一所是美国式大学,实行严格的升学考试,它们都在毕业时设立一样的考试制度,凡通过毕业考试者都发给大学毕业证书。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崛起就像进入中国式大学一样容易,但他们能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即立于不败之地者却寥寥无几。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无数,企业家精神代代相传,千锤百炼,加之整体经济运行也相对平稳,西方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像进入美国式大学一样难,能够顺利毕业即长盛不衰的比例自然要大得多。大浪淘沙,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量地被淘汰出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规律的力量是无穷的
规律的力量是无穷的,与经济规律相对抗,结局是很悲惨的。即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不乏这样血痛的教训。
董建华的名字如雷贯耳是在他当了“特首”之后,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年轻人不会知道董建华是何许人,而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则更是鲜为人知了。提起船王,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包玉刚,绝不会与董浩云或董建华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怎能想到,董浩云曾经是比包玉刚出道更早、名气更大的世界级华人船王。对一条经济规律的不同判断和应对策略,使两人的船王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大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世界航运业盛极而衰,世界级船王董浩云没有看清这一形势,他被繁荣的假象所迷惑,逆流而上,增加投资,大肆扩张船队,正是在这时,他还向日本订造了世界上第一大的超级油轮,一心要巩固他的世界船王地位。而包玉刚则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决定激流勇退,上岸分散经营了,终于于一九八О年和一九八五年两次由女婿吴光正成功收购老牌英资“九龙仓”和英资“四大行”之一的“会德丰”,以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商战经典的方式,完成了战略性转移。
结果果然好景不长,八十年代开始,全球航运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不景气,董氏家族陷入了几乎是全军覆没的困境,当此之时,董建华临危赴任,他卧薪尝胆,历经长达八年的大手笔债务重组,得到汇丰银行38亿港元贷款和霍英东11亿港币的援助,才使董氏集团起死回生,董建华也因此在香港商界名声大振。但是,经此挫折,董氏家族已元气大伤,董浩云与包玉刚的船王地位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包玉刚连年位居香港十大富豪之列,按其家族的市值计算,一九九四年名列香港十大富豪第六名,总值为154亿港币,一九九五年名列第七位,总值132亿港币。其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会德丰”、“九龙仓”等,总市值近千亿港币,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财富,家产更是惊人。而董建华的身家“东方海外”的总市值约24亿港元,只有包玉刚的一个零头了。
战略性错误铸定之后,想用细节来改变命运,挽回败局是很难的。如三株、五0五、太阳神、飞龙等等企业迄今还回天无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