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节 我的伙伴施振荣(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叶紫华
有关施振荣的“内幕信息”,我了解得并不会比其他伙伴多。除了大学谈恋爱的时候,他一天寄给我一封“生活报告”(实在称不上情书),以及他撰写硕士论文期间,花了些时间详述制造半导体的照相原理外,他的耐心大半都贡献给了工作。
这几年,因为宏碁的据点分散在全球近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必须经常外出。施振荣喜欢看书,阅读速度也很快,当然舍不得虚度搭飞机的时间。回到台湾,才走出中正机场大门,司机照例递过一大公文包的文件,一坐上车,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这时和他说话,完全是自讨没趣。看完文件,他便仰头呼呼大睡。
大概因为我多年担任总稽核,负责公司合理化工作的缘故,对于生活周遭或社会发生不合理的事非常敏感,在我发出不平之鸣:“这是什么世界”时,他不疾不徐地回答:“这世界本来就有很多问题,不然怎么叫做‘花花世界’?所以人生的价值就是去解决困难啊!”我的另一半,真是无趣得有趣。
幸好,他质朴的个性始终如当年我所认识的施振荣;而在宏碁的20年,则让我亲身体验了他事业生涯的顺境与逆境。他虽不喜多言,但他的悲喜忧乐就在我的眼前。
从小事想大道理
当年,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创业(否则,以我择偶的“限定要求”—不嫁生意人,我也不可能成为施太太),更别提经营一个跨国企业,因为左看右看,他都不具备生意人的特质。他害羞、木讷、不善交际,既不耀眼,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若说能从什么细微之处看出他经营的潜力,应该说是他特殊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施振荣非常喜欢动脑筋,往往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都会让他想出一番道理,而且他不但能从正面的榜样中学习,也可以从负面的教训中学习。
举例来说,他经常参加政界或工商界召开的会议,看到部分大老板为自己公司利益说话时,疾言厉色、姿态极高,而另一方面,又极尽能事主动攀附政界高官,他心里觉得不舒服,想必别人也不会喜欢这样的行为,便引以为戒,而且,“他要让大家相信,不摆派头、不靠政商关系也可以做出成就来”。
外界经常嘲讽这种会议为“大拜拜”,因为言不及义的场面话就占去大半时间,很多人不是半途退席,就是心不在焉。但不管他人发言内容如何,施振荣一贯的态度都是认真听,也尽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就是因为专心,他总是可以从听来无奇的意见当中得到收获。他曾说:“就算别人的意见都不可取,起码也能学到如何避免犯相同的毛病,否则呆坐着也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参加会议是他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些年,他常受邀到海外的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但他讲完之后必定留下来听其他专家的演说。对他来说,这不仅可以增加宏碁的曝光度,也是宝贵的进修机会。在台湾,他对外演讲的机会也很多,但很少背讲稿;他喜欢以问答方式进行,一方面是为了给发问者特殊的问题提供意见,更重要的是,这是他脑筋“练功”的好时机。
这些当然不是他“上了年纪”以后才养成的习惯,追本溯源,幼年的成长环境,对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施振荣三岁丧父,孤儿寡母在大家族当中处境原就艰难,婆婆年轻时候相貌娟秀,街坊邻居更是闲话不断。他没有与环境对抗的条件,于是学会倾听与观察。他看到母亲长年吃素,辛苦独力经营小杂货铺,让他衣食无虞,便下决心和母亲一样有毅力;虽然他也看到长辈插队、贪小便宜,却没有有样学样,还从中思考到别人也一样难免会贪图方便,便懂得包容他人犯错。
爷爷非常疼爱施振荣,常常带着他到鹿港龙山寺去和老朋友聊天,小家伙总是兴致盎然地在一旁,听着老人家谈论谁收不回账,谁又有独到经营手法,脑海里联想到母亲坚持不二价与不赊账的原则。施振荣发现母亲从不串门子、道人是非,这让她在亲族与邻里间维持着相当好的人际关系,客人也就乐意上门。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他也开始对生意有些概念。
上小学的时候,施振荣偷着抽过烟,但第一口就呛着了;初中偷着赌过钱,但在一次看同学赌钱的时候,被老师逮到了(还好当时只是旁观)。他觉得抽烟、赌博的滋味并不好受,往后就连碰也没碰过了。
渐露管理才干
我想,幼年时期片片段段的琐事,对施振荣并不见得都立即产生影响,但却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反刍,形成了他的人格特质。
施振荣有些性格和婆婆非常相像。例如,婆婆不认同“年轻寡妇一定会改嫁”,而施振荣不相信“念医科才有前途”,母子俩对偏执的世俗观念都有不同的观点,对于自己认定的价值观都非常执著。但是他们的叛逆与执著,却不是时下流行“举白布条”式的抗争,而是想出方法、做出成果以兹证明。施振荣的“反向思考”哲学大约也是由此开始形成的。
施振荣日后的生涯,可以说就是这些特质在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我的观察中,施振荣原本内向的性格,在大学时代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在交大搞社团活动的经历,让他交了很多朋友,也开始建立自信,这当然对于日后的创业很有帮助。但是,就他的经营能力而言,更大的成长,是来自于就业期间的学习。
他前后在环宇和荣泰两家公司服务过。在环宇的时间不过一年多,但却是他事业的第一个转折点—从研发工程师变成生产部门主任。当时与他共事、后来和我们一起创办宏碁的林家和形容施振荣:“他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整个人架势就不一样了。”
他的改变当然不只限于衣着。因为我大学念的是企业管理,于是,他就向我借了一本有关企业管理的教科书,读完之后走马上任,配合着他待人谦和的个性,将几百人的工厂管理得有板有眼。因此,他才有机会被老板的儿子挖走,参与荣泰电子的创立。
我常想,施振荣虽然沉默寡言,但却总有一套让别人注意到他长处的方法。
施振荣在荣泰的成长,比环宇时期更大。当时,除了外销和财务之外,其他部门都由他负责,因此得到多方面的经营历练。而且,荣泰的老板林森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作风开明,两人年纪相当,对管理有许多地方看法一致,施振荣从林森那里学到不少观念,公司也经营得很顺利。
当时,老板曾给他若干技术股(但我们始终不清楚数量有多少),另外也邀请施振荣出钱入股,但是我们都不愿意,一方面是没钱,一方面是公司并没有提供透明化的财务结构,实在没有信心投资。这原本是件小事,但却对日后宏碁的管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困境中成长
宏碁在创立的第三年推动员工入股制度。由于过去的亲身经验,我们体会到要让员工有信心入股,财务透明化是第一要务。我们设计了一套制度,包括每季公布财务报表,以净值作为买回离职员工股票的价格等,因此,在宏碁电脑股票上市之前,内部就已经有公平的交易市场。
其实,宏碁从创立第一天开始,财务就是公开的。因为公司当时只有11个人,会计账本放在桌上,谁都看得见。而我们也一直认为员工理所当然有权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财务公开的做法,刚开始的确为我们带来一些困扰。例如,有一位业务人员发现我们代理发展系统的毛利较高,就把业务推展困难的责任,归咎于我们定价太高。事实上,这产品毛利高是因为售后服务成本较高。然而,我们并没有从此把会计账本藏起来,而是去和员工沟通清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