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节:中国E世代消费生活形态实证研究(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亚洲对E世代消费者的研究
对亚洲E世代消费者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而且肤浅。Ogilvy & Mather Asia/Pacific 著《1997对亚洲未来一代消费者研究:精灵世代 GENIE》一书将亚洲年龄20~30岁之间的消费者说成是精灵一代。反映他们与美国的同类型消费者有较大的差异之处,他们更多的拥有雅皮一代的特征。他们代表着潮流,带有西方的生活形态特征,但是他们同时具有更传统的思维观念。主要差别在于,精灵一代批判西方的个人主义,更容忍规章制度,而且对权威和服务抱有尊敬;他们对西方某些社会制度表示不满,但是也愿意改变他们的生活形态,移民到西方国家。调查更提出品牌传播最有效的五大元素:质量、身份地位、回报、自我展现、启迪。
托马司(Thomas Tan Tsu Wee)1999年对新加坡14~19岁的消费者进行了对文化理解、与家庭的关系、计算机时代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价值观四个方面调查。Thomas Tan Tsu Wee, An exploration of a global teenage lifestyle in Asian societie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Santa Barbara, 1999.结果见图表9-5。
图表9-5 Thomas Tan Tsu Wee 的调查结果文化理解 戏剧角色生活形态
 注重外表、演绎自我
 对品牌感知与迷惑并重
 分为现实派以及乐观诡辩派
 拥有突出个性的需求与家庭的关系,随着现代化发展而改变
 亚洲社会的家庭纽带关系仍然存在
 望子成龙的看法日益突出,家长会处处限制子女行动
 努力学习,家庭观念重
 学生愿意留在学校
 受家庭束缚严重计算机时代的影响,学习装备齐全,更加见多识广
 信息广泛导致更开阔的世界观价值观,比西方一代更加乐观
 只顾眼前或者与居安思危两种并存
 具有更广阔的人类的欲望
 渴求安全的环境
 相对保守以及富有竞争性
3,对中国E世代消费者的研究
对中国E世代消费者的研究同样相对比较肤浅。2000年《中国消费者生活形态报告》Euromonitor, consumer lifestyles in china, integrated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2000 Apr.中提到中等收入家庭的年轻一代将成为引领中国消费的主要力量,他们引领中国消费时尚,而且对他们的“父辈”有着强烈的影响。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英国市场研究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99年11~12月组织调查12~19岁的青年男女——“2000中国青少年市场与媒体研究”。其根据调查数据将中国当代城市青少年生活形态分为追求时尚型、现代科技型、学习为主型、娇生惯养型、性格孤僻型5种形态,同时对青少年的媒体接触习惯、生活形态以及生活观念、时尚、品牌做了一定的总结。然而由于取样对象过窄,12~19岁的城市青年多为中学生,结果报告变成了单一形态的“中学生”研究报告,而忽视了19~25岁之间的相对成熟的E世代消费者。2001年江林、刘伟萍发表了《新消费者: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消费群体》一文,针对35岁以下的消费者总结出新消费者的特征,如图表9-6所示。然而,35岁以下的消费者既涵盖了我们所定义的伴随网络长大的E世代消费者,也包含了事业有成然而却与网络相对脱离的一群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忽视了两大群体之间的差别。图表9-6 新消费者的主要特征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设计本文的研究范畴是E世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主要涉及5个方面的研究:图表9-7 E世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研究框架
①E世代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
②E世代消费者对于网络的看法,从而得知网络在其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③E世代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
④E世代消费者的闲暇活动消费情况
⑤E世代消费者接触媒体的时间花费情况
通过对以上5个方面的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①E世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与其“父辈”的区别,分别从价值观,日常生活消费情况,闲暇活动消费与媒体接触习惯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②E世代消费者群体的内部变化。运用价值观、对网络的看法、闲暇活动消费三方面变量,通过先因子后聚类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内部细分,将E世代消费者群体的内在形态描述出来。
③找出影响E世代消费者内部形态变动的因素,通过对年龄、性别、上网时间、性格偏向、身份、所在城市6个因素于内部分群的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行。
针对以上的研究设计,问卷主要分成6部分:
①个人价值观量表(List of Value,LOV):问卷的第1道问题采用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研究员比蒂等人于1985年基于马斯洛(Maslow,1954)、罗凯奇(Rokeach,1973)以及费瑟(Feather,1975)的终极价值观基础发展的List of Value量表。
②对网络的看法量表:第2题是为了测试被访者对于网络的看法,研究网络在被访者生活中担任的角色,从而将被访者的网络消费形态进行分类。量表是根据A,C,尼尔森2003年1月公布的《中国网民“新五类”》报告编写而成。
③日常生活消费情况量表:第3道题是为了测试被访者日常生活消费情况。量表来源于《2002~2003 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第二篇《消费者日常生活形态》中的量表。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需要以及被访者年龄范围,抽取了其中“时尚与流行”、“购物与消费”、“工作与休闲”三部分进行测量。
④闲暇活动量表:第4题测试被访者假期进行闲暇活动情况。量表内含16项中国年轻人日常的活动,取材于IMI、Dentsu等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结果。
⑤媒体花费时间量表:第5题测试被访者一天内花费在各媒体上的时间,包括“网络”、“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四大媒体上的花时情况。
⑥个人资料量表:第6题用于了解被访者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份、所在城市以及性格偏向,目的是确定问卷来源及研究E世代消费者群体内部分群体变化的因素。
为了解决第1个问题——分析E世代消费者与其“父辈”的区别,同样需要针对其“父辈”的生活形态进行调研,而该调研结果主要为参照作用,为E世代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提供背景,因此采取深度访谈形式(indepth interview),随机抽取26岁以上的样本,对其价值观、日常生活消费、闲暇活动消费与媒体接触习惯四方面进行深度访谈。
(二)资料收集与样本分析
1,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个人访问”与“网络问卷”并用。其中网络问卷方式为,在网络开通问卷链接,自由点击,加入限制程序只录取完整填写的问卷,而且记录了被访者的IP地址防止重复填写以及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发放书面问卷330份,回收323份,有效问卷30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2,12%。网络问卷收集170份,有效159份,问卷有效率93,5%。总回收问卷463份。
2,“父辈”的深度访谈资料收集
该部分的研究对象为26岁以上的消费者,另外由于本研究时间、地点的限制,将以广州地区的符合条件的消费者为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3位年龄介于29~62岁的消费者进行访问,受访者资料见图表9-8。
访问中除了确切记录受访者谈话内容外,经受访者同意,以录音笔录记下访谈内容,以求正确无误以及整理方便。访问提纲采取半结构方式,部分问题采用问卷选项方式请受访者勾选。
图表9-8 “父辈”深度访谈受访者资料编号年龄性别职业单 位 性 质143男一般员工外企249男管理层外企339男一般员工外企438男一般员工外企529女一般员工外企658男一般员工国企756女管理层国家事业单位832男公务员政府机关单位962男下岗退休国企1052女下岗退休国企1148女一般员工国企1237女一般员工国企1332男一般员工国企
3,“E世代”样本分析
样本说明:样本中23~25岁样本居多,主要是因为这一年龄层次的样本有已经工作和在读学生(研究生)两种身份类型,为更好覆盖各种形态,该年龄层次抽取样本量相对比较多。再者,样本身份分布方面,由于E世代消费者的年龄段多半处于学生阶段,因此学生比例占有大多数,年纪偏大的则会呈现在职状态。
本问卷发放主要以广州地区样本为主,在上海、杭州、深圳也有发放,希望以此消除样本的地域差异。性别方面以女性居多,主要因为年纪偏小的样本中,男性抽样较少,而且年纪偏小的男性样本填写问卷相对不认真,造成较多废卷。
图表9-9 样本概况年龄人 数%城市人 数%性格偏向人 数%16~1810322,2广州29764,1外向27860,019~206514,0上海5511,9内向15834,121~2210823,3深圳7516,2其他275,823~2518740,4杭州316,7其他地方51,1性别身份男19842,8学生31568,0女26557,2在职人士12727,4半 工 读194,1其他20,4
图表9-10 样本年龄分布图
三 资料分析(一)“父辈”生活形态资料分析将所收集的访谈资料加以整理、归纳与分析后,整合出以下几方面的结果。
1,价值观的分析:“健康”与“和谐”最重要
大部分的被访者认为现阶段对自己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家人的健康”、还有“儿女、亲人有更好的发展”。几乎没有人提到“工作上的成就”、“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追求新鲜的事物”。可见,被访者比较看重个人价值观因素中的“安全感”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两大因素。图表9-11 “父辈”被访者价值观看法分布
2,对时尚、流行的看法:不敏感、不追求
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已经多年没有改变装扮和自我形象,最长的为20年,平均保持个人形象时间为4,65年,分布如图表9-12。在对西方文化的接触方面,84,6%(11位)被访者表示通过电影媒介接触过西方文化,但没有一位被访者表示有兴趣移民和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图表9-12 “父辈”未改变形象时间分布图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