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4节 中国人的三大典型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虽然说每个人各有各的能耐,但是对中国人这个群体而言,还是有很多方面的能耐可以得到集中体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能够看出中国人的一些特性。中国有很多极富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的主人公,尽管大都是虚构的,但是在他们身上,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能耐。剖析一下这些典型中国人的形象,对于全面认识中国人,无疑是有帮助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三种典型的中国人,他们确实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三类人,分别来自于三个著名的寓言或神话故事,同时也是三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叶公好龙。
愚公(精卫)——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愚公移山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在中国人心目中知名度极高。愚公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神话形象,但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褒扬和赞颂,愚公精神,更是历来受中国人的尊崇和弘扬。因为愚公所代表的,乃是中国人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很难说愚公有什么了不起的能耐,但是他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和精神。面对门前两座大山,愚公发誓要把它们移走。他用的虽然是最原始的方法,但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哪怕搭上子孙后代,也一定能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愚公的这种精神最终连上天都感动了,能说他不伟大吗?
当然,愚公精神近来也颇受到了一些质疑,不少人提出了“移山不如搬家论”,似乎也很有道理。很多人认为愚公很“傻”,头脑固执、行为偏激、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等等。其实这就是一个寓言而已,何必跟愚公较真儿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要学愚公做事的方法,但是这种愚公精神却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
跟愚公类似的神话人物,还有一个“精卫”。传说精卫本是炎帝之女,一天她在东海里游泳,不幸溺水而死。于是她怀着对东海的深深怨恨,死后化为一只鸟,每天从远山衔来树枝和石块扔进东海里,发誓要把东海填平。这只鸟就是精卫。当然,精卫填海的动机并不可取,只是为了发泄私愤而已,还免不了殃及海里的鱼儿,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愚公不可同日而语。但精卫的这种精神无疑是可歌可泣的。
愚公和精卫,一个移山一个填海,倒也算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他们所代表的,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的精神,也就是一种奋发图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杞人——忧患意识和危机观念
跟愚公比起来,杞人的行为就可笑多了。那个杞人,我们连他姓甚名谁都不曾知晓,只知道他是春秋时的杞国人。杞国本来是在河南一带的蕞尔小国,如果不是因为那个杞人的话,恐怕根本就没多少中国人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的存在。
杞人很会异想天开,眼光也比常人远大。当别人都还在为自己的生计犯愁的时候,杞人就已经开始为人类的前途和未来担忧了。大约他平时科幻小说看得太多,一直对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崩地陷,导致女娲补天的传说心有余悸,于是杞人整日仰望青天、忧心忡忡。因为他拿不准自己头顶上的这块天是不是足够结实,没准哪天会突然掉下来。别人拿他实在没办法,只好编造一堆谎言来安慰他,总算打消了他这个荒诞的念头。
杞人已经逝去了好几千年,可是他的轶事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世中国人的笑柄。人们总是讥讽他天真幼稚、不识时务、妄想臆测,没来由地瞎操心。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呢,你不觉得杞人也挺可爱的吗?夸张点说,杞人可谓是中国古代具有宇宙意识的第一人,而且有比较强的探索欲,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动力。再说,像杞人这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危机观念的人物,没准哪一天还真的能拯救人类呢。
从杞人身上,我们又可以发现中国人能耐中的两大特色: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当然如果客观地分析,杞人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的想法很是荒唐可笑,行为也很荒诞不经,但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中国人一方面需要有杞人的那种忧患意识,时时刻刻注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树立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机制;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夸大潜在危险,过于谨小慎微,凡事都怕这怕那,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样的话恐怕什么也干不成。
叶公——挂羊头卖狗肉的表面文章
我们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愚公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式的人物形象。杞人虽是一个很可笑的反面教材,但他身上并不乏可取之处。而下面我们要谈到的这个叶公呢,估计是没什么人会对他有好感的。
这个叶公看起来是个道貌岸然的忠厚长者,他比前两个人强一点,有名有姓。据记载,此公姓叶名子高,一代名士,还在楚国当着大官,受封于叶地。叶公并无不良嗜好,似乎还深得属下的爱戴。不过叶公也是个附庸风雅之人,他在繁忙的政事之余,也有一点自己的消遣。叶公所好的,倒不是什么金钱美色,而是传说中来无影去无踪、见首不见尾的“龙”。
真正的龙是个什么样子呢?没人见过,叶公也没见过,但他偏偏喜欢跟带龙的事物打交道。于是在叶公居所,到处都刻着龙、绣着龙。无论是桌子椅子台子凳子,还是茶杯茶碗茶壶茶盖,都雕满了龙。叶公没事爱摆龙门阵,喝茶要喝龙井茶,就连吃水果,也偏爱龙眼。反正他的生活中无一处离开龙,就差穿龙袍、坐龙床了。正因为叶公对龙如此顶礼膜拜,结果真的把天上的龙给感动了,于是那条龙就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兴云驾雾,专程前来拜会叶公。叶公可没这个思想准备,一见到真龙在大堂上露面,差点吓个半死,从此再也不盲目进行对龙的图腾崇拜了。真可谓是“一朝被龙找,十年怕井绳”啊。
叶公的行为,当然落得个贻笑千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叶公的人还是很不少的。这些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表面文章倒是做得很足,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躲得远远的。这就是典型的平时喜欢唱高调,事到临头却溜之乎也的中国人。他们奉行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哲学,实则装腔作势、口是心非。对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提防这样的人。也许,叶公的行为本身也是不自觉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喜欢龙。总之,像叶公这样的滑稽人物,今天还大有人在。
愚公、杞人、叶公这三个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了典型的中国人的特征,三个角色一正一中一反,倒也相映成趣。直到今天,这三种类型的人在中国人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对管理者来说,只有充分把握了中国人的这些心理状态和行动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管理能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