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没事找事”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没事找事”——7-Eleven的“开庙会”绝招
事件行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轰动而轰动,更关键的是迎合目标消费者的口味,使得消费者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牌的卖点,认同品牌的内涵。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你的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中,去寻觅创意事件行销的元素,从而为消费者创造近在眼前的体验。
由于现代商业广告品质的良莠不齐,包括一些企业的大量过度和一些失实的宣传,人们对传统媒体广告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
据一家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世界上约有近80%的人口对广告开始失去信任甚至产生反感,只有大约不到30%的人口还对广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任。
与广告的单向传输、被动接受的属性相比,体验式的事件行销活动经过企业的精心设计和诠释,向人们诉求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可替代的理念,向人们暗示着商品与特定事物的某种联系;同时也增加和延伸着人们的体验,使品牌的目标顾客感到品牌与其身份、个性、生活方式、习惯、偏好、价值观等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联。
于是,这些关联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顾客的购买行为。
台湾著名的7-Eleven超市的事件行销操作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启示。
一段时间里,著名的7-Eleven超市的集客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超市越来越萧条。于是,该超市特意聘请了台湾奥美广告公司为其诊断。
经过缜密的诊断后,奥美公司的项目小组发现,7-Eleven在货品陈列、卖场环境美化、服务人员态度以及其他配套的便民措施上都做得非常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况呢?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一天,项目小组一群人到天后宫上香,发现该庙香火鼎盛,信徒如织。
这个原本极普通的现象激起了善于思考的奥美一帮人的强烈兴趣,大家决定来检视一下天后宫客流量大的原因。
首先分析一下庙宇客流量大的原因,庙宇的神灵灵不灵验可以说是吸引善男信女来朝拜的核心原因,也就形成了庙宇的核心集客力。
而庙宇隔三差五举办的各种大小庙会活动扮演了“事件”的角色,为善男信女朝拜庙会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探讨到这里,思路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要让店里不断都有事件发生,让消费者随时都想到商店里看看。
想到这里,问题出来了,既然要创造事件效应,就必须要有具有吸引力的事件作为支撑。
那么,用哪些事件来创造7-Eleven的“庙会效应”呢?
要知道,如果你的事件缺乏可信的由头,苍白无力干巴巴地闹腾一阵是达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
延伸到深入层面来说,所创造的事件还必须切合你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欣赏习惯、偏好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节庆等元素。
这样才能使你的每一个事件都让消费者感觉到离他们很近,才能取得好的事件行销效果。
在奥美人的帮助下,7-Eleven迅速制定了他们的事件行销策略,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件行销策略,其核心主题为“扮演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吹笛者”。
7-Eleven在这个策略的指引下,充分地与包括政府、媒体、社区、供应商等策略合作伙伴进行密切的互动配合,结合中西方节日、民俗、热点事件、天气等元素不断地为消费者吹响生活的笛声,提醒消费者跟上生活的脚步。
另一方面通过策略合作伙伴不断地向外界发布事件信息,扩大事件行销的影响面。
仅仅半年时间,7-Eleven就举行了8场记者会,话费代收、圣诞火鸡大同盟、饥饿募捐、贩卖肠病药皂、近20次抽奖活动,累计回函上百万封。
7-Eleven事件行销取得了极佳的业务绩效,也为7-Eleven创造了极高的媒体曝光率,7-Eleven的事件行销成绩斐然。
通过对7-Eleven“庙会行销”的案例剖析,不难看出,事件行销并非只是图一时轰动和风头的活动。
它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品牌精神、内涵、市场策略以及销售任务等紧密相连,已经成为贯穿企业发展战略始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消费者体验的过程中,事件行销的任务不仅仅是追附一些热点去跟风,而是要根据市场任务的趋向和重点去发现事件、创造事件,与顾客的期望值紧密切合,使顾客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