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适度享乐而不忘道德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塔木德》中,有一则关于道德与享乐之关系的寓言,其中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一般看法。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才发现船的位置不对,同时,大家也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暂时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阴,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地分成了五组。
第一组旅客认为,如果自己上岛游玩时,正好出现顺风顺水,那就会错过起航的时机。所以不管岛上如何美丽好玩,他们坚持不登陆,守候在船上。
第二组的旅客急急忙忙地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闻闻花香,在绿阴下尝过了水果,恢复精神之后,便立刻回到船上来。
第三组旅客也登陆游玩,但由于停留的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之时,以为船要开走而慌慌张张地赶回船上来,结果,有的丢了东西,有的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占下的理想位置。
第四组的旅客虽然看到船员在起锚,但没看到船帆也在扬起,而且以为船长不可能扔下他们把船开走,所以,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船要起航之时,他们才心急慌忙地游到船边爬上船来。其中有些人为此受了伤,直到航行结束,也没有痊愈。
第五组旅客由于在岛上陶醉过度,没有听到启航的钟声,被留在了岛上。结果,有的被树林中的猛兽吞吃了,有的误食有毒的食物而生了病,最后全部死在岛上。
在拉比的解说中,故事中的船,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善行;岛则象征着快乐,各组的旅客象征着对善行和快乐持不同态度的世人。
第一组的人对人生的快乐一点儿不去体会;第二组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必须坐船前往目的地的义务,这是最贤明的一组;第三组的人虽然享受了快乐并赶回了船上,但还是吃了些苦头;第四组也勉强赶回船上,但伤口到目的地还没有愈合;人类最容易陷入的还是第五组,往往一生为了虚荣而活着。
犹太教的一位拉比说:“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理想的人格决不是那种闭眼不看世界、逃避尘世乐趣的禁欲主义者,而是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却又能不越出一定限度的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