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为了学艺不怕辛苦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美国,“钻石大王”彼得森和他的“特色戒指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彼得森从16岁给珠宝商当学徒开始,白手起家,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后一跃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钻石大王”。
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时父亲便撒手人世,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携彼得森移居纽约谋生。在他14岁时,作为他生活支撑的母亲也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亨利不得不结束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到社会上做工赚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
当亨利·彼得森16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一家小有名气的珠宝店当学徒。这家珠宝店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是纽约最好的珠宝工匠之一。作为一个珠宝商,他在纽约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和公子小姐中颇有声誉,他们对卡辛的名字就像对好莱坞电影明星一样熟悉。卡辛手艺超群,凡经过他亲手镶嵌的首饰都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并卖到很高的价钱。
但是卡辛作为珠宝店的老板,又是一个目中无人、言语刻薄的暴君,他对学徒的严厉简直到了暴虐的程度,珠宝店的学徒在他面前无不蹑手蹑脚、谨慎从事,唯恐自己的疏忽和过错惹怒了这个六亲不认的老板。
对于珠宝尤其是钻石的生产而言,最艰苦、最难以掌握的基本功莫过于凿石头。亨利上班第一天,卡辛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练习凿石头,开始了他炼狱般的学徒生涯。根据卡辛的“教诲”,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要求用手锤和斧子打成10块尺寸相同的小石块,并规定不干完不许吃饭。亨利从没有干过这种活,看着这一块石头发呆良久,不知如何下手,唯恐一不小心招来老板的训斥和挖苦。但是他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干。他先把大石头劈成10小块,然后以10块中最小的那块为标准,慢慢雕凿其他9块。虽说石头质地不是特别坚硬,但是层次非常分明,稍不小心就会把石头凿下一大块而前功尽弃,并招来老板的呵斥。
后来据亨利·彼得森讲,尽管老板非常苛刻,但也是为了让他们早日掌握打造石头的要领,因为对于钻石生产而言,打造石头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基本功。老板也是借此来考验学徒们的意志,因为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成功的钻石商人的。学徒第一天下来,亨利腰酸背痛,四肢发软,眼睛发胀,但依然没能完成老板的任务。以后的数天里,他简直变成了一台麻木的机器在那里机械地运转,整日挥汗如雨地在那里劈凿。但是后来成就了事业的亨利·彼得森对于卡辛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说如果没有卡辛的严厉要求,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钻石大王”。
母亲看着孩子日渐消瘦的面容和血迹斑斑的双手,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受这种委屈与折磨。但她知道对于穷人家的孩子,除了靠吃苦而谋生外别无选择。在母亲的感召下,亨利也别无选择,并且在心里燃烧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他相信自己受一些苦难与委屈,并最终能够学到这门手艺。
万事开头难,自己支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张工作台就可以了,但是在房租昂贵的纽约找一块地方又谈何容易?关键时刻,还是有着互助意识的犹太同胞帮了他的忙。他就是彼得森在珠宝店里当学徒时认识的犹太技工詹姆。詹姆与他人合资在纽约附近开了一个小珠宝店。彼得森去找他想办法,詹姆他们的小珠宝店很小,约有12平方米,已经摆放了两张工作台。詹姆很热心,看他处境艰难,允许他在这个小房间里再摆一张工作台,每月只收10美元租金。
工作台得到了解决,但是身无分文的彼得森无力预付房租,必须找到活儿干,否则仍然无法生存。到了第23天,他终于揽到了一笔生意,一个贵妇人有一只2克拉的钻石戒指松动了,需要坚固一下,她在拿出戒指前郑重地问彼得森跟谁学的手艺,当得知面前这个首饰匠是卡辛的徒弟时,她就放心地把戒指交给了他。这对彼得森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想不到卡辛的名字在这些有钱人中有如此分量,他马上想到借助卡辛的名气揽生意。也正是从此开始,他深刻地意识到了声誉的重要性。
尽管自己和师傅之间有一段无法说清的恩怨,但是他从心里还是对老师心存感激。彼得森靠着“卡辛的徒弟”这块招牌干了两三个月,生意不错。这时,西州的一家戒指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急需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做装配。在听说彼得森的名气后,这家戒指厂商慕名请他去负责,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工作。有很多人慕名来找他加工首饰,他都一一热情接待,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加工首饰上。当然,他每星期的收入也开始明显增多,有时可赚到170多美元。这样,他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加工首饰,终于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里渡过了失业难关,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人生也像一块宝石,磨砺的次数越多,磨砺得越精美,其价值就越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