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教育幽默(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谨慎的男孩
安全总是以色列人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约瑟夫是一个11岁的少年,他的父母叮嘱他和陌生人讲话时要小心谨慎。
一天下午,约瑟夫带着他的狗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散步。一辆小车开了过来,坐在司机身边的乘客对他喊道:
“请告诉我,小孩,这儿离耶路撒冷还有多远?”
“这要看你行路的速度。”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你叫什么名字,小孩?”
“我的名字和我爷爷的名字一样。”
“那么你爷爷的名字叫什么?”
“和他爷爷的名字一样——我们家给孩子取名时都用爷爷的名字。”
“你家还有几个像你这样的孩子?”
“我妈妈给多少个孩子开饭就有多少个孩子。”
“那么需要多少个座位呢?”
“在我们家,每个人都有个座位。”
旁敲侧击
数次惨遭灭族之祸的犹太民族,被迫流亡到世界各个国家。但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胆大谨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渗入他们的教育思想理念中。
体会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皇帝在两国交战间,大败后,逃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这时,村庄早被敌人包围了,他无路可走,只好钻进一家犹太裁缝店。
“快将我藏起来吧,” 皇帝声音颤抖地恳求小裁缝,“要是俄国军队发现了,我会被杀死的。”
小裁缝是个好心人,虽然不认识这个矮个子男人,但对他深感同情,于是对他说:“躺那张毛皮床上面去,别出声。”
皇帝躺下后,裁缝在他身上盖了厚厚的毛皮褥子。
不久,门被撞开了,两个手里拿着长矛的俄国士兵闯了进来。
“有没有人藏在你这里?”他们厉声问道。
“我这个地方哪儿能藏住一个人呢?”裁缝答道。
士兵搜遍了每个角落,毫无结果。临走之前,他们随便用长矛戳了戳毛褥。
士兵走后,皇帝从毛褥里爬出来,面如死灰,满头大汗。他转身对裁缝说:“我告诉你,我是皇帝,为了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可以满足你的3个要求,你说吧,什么都行。”
小裁缝想了一会儿说:“陛下,我的屋顶年年夏天漏雨,我又没钱去修,您发发善心帮我修一下吧。”
“真是个傻瓜!” 皇帝不耐烦地说,“这就是你向最伟大的皇帝提出的要求吗?算了吧,我负责给你修好屋顶。现在你可以说第二个要求了——这次可要认真点。”
小裁缝挠了挠脑门,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要求,突然一个念头来到心间。
“几个月前,另一个裁缝在街对面开了一个铺子,抢了我的生意。要是不麻烦的话,您让他另找个地方。”
“真是个笨蛋!” 皇帝蔑视地说,“好吧,我会叫你的对手去地狱的。现在你再想一个真正重要的要求,记住,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
裁缝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最后脸上露出顽皮的神情。
“对不起,陛下,”他满怀好奇地问,“我很想知道,当俄国兵用矛戳毛褥子的时候,您是什么感觉?”
“蠢材!”皇帝气得暴跳如雷,“你竟敢向一个皇帝问这样的问题,你真是活腻了,我等天一亮就枪毙你!”
他说到做到,小裁缝被送进了监狱。
那天晚上裁缝怎么也睡不着。他不停地颤抖哭泣,然后他开始祈祷,乞求上帝给他安宁。
第二天清晨,他被带出牢房,绑到一棵树上。一队士兵站在他的对面,用枪瞄准他。旁边站着一个军官,手里拿着表,等着发出射击的命令。他举起手开始计数:“———二——”还没等说三,只见皇帝的侍卫骑着马飞奔而来,边跑边喊:“不要开枪!”
那侍卫下马走到裁缝跟前对他说:“皇帝陛下赦免了你,还叫我给你捎来了一张纸条。”
裁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打开纸条来看。皇帝写道:
“你不是想知道当我藏在你家里的毛褥下是什么感觉吗?恐怕你现在体会到了吧。”
旁敲侧击
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就是亲自体会,身临其境的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让人记忆犹新。所以犹太人的教育理念重实践而非理论,并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
有一位学者,为人虔诚正直。而他的父亲却嗜酒如命,经常喝得醉醺醺地跌到臭水沟里,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儿子为父亲的堕落觉得很不光彩,因为他深深地爱着父亲。他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意看到父亲出丑的样子。
有一次,天下大雨,儿子去教堂做弥撒。在路上,他看见一个醉鬼躺在臭水沟里,浑身都湿透了。一大群孩童围在他身边,向他扔着泥巴和石块。
看到这个情景,他自言自语道:“我要是把父亲带到这儿来,让他看看这个躺在水沟里的醉鬼,他一定会感到羞愧,说不定以后就不会再酗酒了。”
于是,他回家接来了父亲,带他到醉鬼躺着的地方。
老人凝视了一会儿倒在地上的人,然后弯下腰对他说:“快告诉我,老兄,你在哪家酒店喝了这样的好酒,让你喝得烂醉如泥?”
“我不是为了这个才叫您来的,”儿子不高兴地指责父亲,“我只是想让您知道一个醉鬼怎么不体面啊!您喝醉了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求您记住,以后再也不要喝酒了。”
“我的儿子,”父亲说,“在我的生命中再也找不到比喝酒更大的享受了,酒店就是我的天堂。所以,还是让我去吧!”
旁敲侧击
犹太人都是很有个性的,他们也都尊重他人的个性与嗜好。在教育方面,犹太人认为,培养孩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看孩子有没有个性,以及在自己的个性上有怎样的发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