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崔永元有意栽花花不开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亟待消除的一大社会不公(四)
崔永元主持的《实放实说》因为他的努力曾成为央视的品牌节目。
然而我真正关注崔永元,却是在他离开《实话实说》之后。
先是听说《实话实说》收视率下降,小崔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做节目;后来又听说小崔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长期失眠。
再后来知道他得了抑郁症。
第一次亲耳听他讲自己的疾病,是在央视的一个节目中。记得那天请了许多主持人,其中有崔永元。他对着全国的观众讲话,说他得了抑郁症。这种病非常痛苦。“……常常在黑夜中睁着眼,挺到天亮,看到日出才能勉强入睡。每天的平均睡眠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之后,不时看到媒体对崔永元的采访,《南方人物周刊》竟用了“病人崔永元”这样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对他的专访。
应该说,许多人喜欢崔永元,但也有人不喜欢崔永元。不喜欢他的人中,有人说他偏执,极端。有人说他过分嫉恶如仇,总爱和人过不去。还有人说,明明处在争抢眼球的时尚时代,他还一味曲高和寡地唱精英,太不聪明。然而,人们可以有许多理由不喜欢崔永元,却有一个理由不能不赞同崔永元,那就是,他是一个真正实话实说的人。
崔永元退出“实话实说”之后,又做这做那,包括“电影传奇”。仍然有许多人喜欢。然而,不管他如何想做得不同凡响,都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没达到众多小崔迷们的期待,我想,也可能没达到他本人的期待。
然而,崔永元恰在这时“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不经意中,他做了一件值得人们记住的大事。
那就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的歧视。
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很多歧视,它们都属于极欠文明的社会不公。有种族歧视,有信仰歧视,有地域歧视,有身份歧视,有对同性恋的歧视,还有疾病歧视,如对爱滋病的歧视,对乙肝的歧视。这些都是当今文明社会亟需逐步消除的社会不公。而这些不公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了。
然而,今天还有一种比对爱滋病更普遍同时又更隐蔽的歧视不被社会认识,那就是对抑郁症等一些心理疾病的歧视。在崔永元面对公众坦言自己患抑郁症之前,公众对这类心理疾病一般缺少认识,通常人们会认为患者无非是小心眼,认为是没事找事,认为思想意识消极甚至人有问题。绝大多数人患了头痛感冒,哪怕是心脏搭桥、换肝换肾,都会理直气壮地求医看病。然而,人得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却往往讳疾忌医,即使求医也尽量隐姓埋名,不敢让人知道,甚至不敢让自己最亲近的人知道。
多年来,我曾接触过不止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也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研究,知道这些患者的痛苦和难言之隐。
崔永元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在央视坦言自己的病状,告诫人们,要正视这种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同样有权利得到治疗和关爱。这使得“抑郁症就是精英症”这样的标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位心理医生曾对我说,崔永元坦言抑郁症,可能比拨给卫生部一亿元资金宣传心理卫生更有价值。这里,崔永元以自己“实话实说”的黄金品牌投入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就像高耀洁医生、桂希恩医生和演员濮存昕为消除爱滋病歧视做出贡献一样,崔永元独挡一面,开始了消除心理疾病歧视的新纪元。
这是唯有实话实说的崔永元才能如是做的。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会对此投赞成票。
今天,全社会亟待解决的是,要尽早消除对心理疾病的歧视。
这种歧视已经毒化到几乎每个人的头脑中。
忙于竞争的现代职场人士,中青年知识分子、金领白领,据说已有多达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比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抑郁症,还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之类在很多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现代亚健康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的先驱。
心理疾病伴随生理疾病,成为人们再也不能忽视的生存问题。
消除“疾病歧视”这一大社会不公,让全社会都敢于在实话实说的气氛中明明白白正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关怀他人的身心健康,创造一种真正平等自由的气氛,那是建设现代文明小康的必须。
让我们从今天起,绝不歧视自己、也绝不歧视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敢于自我坦言为勇。
以善于理解和帮助他人为荣。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