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效法良师,成就大事业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效法良师,成就大事业
这位普通的邮差因其平凡但持之以恒的送给人们快乐的工作,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授给各界名流、社会精英,授给一个普通的邮差却是破天荒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皆因他在清苦的工作中,把快乐传递给了人们。
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良师,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的那些老师,因此,“老师”的概念就扩大了。在造就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方面尤其如此。
几十年前,在日本的一个寺院里,一个小孩直勾勾地瞅着洗鲜桃的方丈。他想:这东西太好吃,我要现在能吃上一个多好。方丈看出了孩子的心思,把洗好的一个桃子递给小孩。小孩刚伸出手,他母亲却止住他,说:“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不好。”并对方丈说:
“师父,你自己留着吃吧。若给了他,您就少了一个!”
方丈笑着说:“我少吃一个桃子,但多了一个人吃桃子的快乐。”
方丈再次把桃子递给孩子,孩子的母亲同意了。方丈飘然而去。孩子望着他的背影,好像忽然间明白了许多:“是呀,快乐是可以到相互传递的。”
很显然,“传递快乐”的思想体悟要比吃到鲜桃的口腹快感重要得多。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孩子很平凡,长大成人后只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邮差。他每天一大早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现代社会的日本,很少有人以此为终身职业,因为这差事辛苦且收入微薄。但是,他一干就是25年,且不打算放弃。人们这样评价他说:“凡是接受过他服务的居民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从他手中拿到信件的时候,也收到了一分快乐。”
这位普通的邮差因其平凡但持之以恒地送给人们快乐的工作,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授给各界名流、社会精英,授给一个普通的邮差却是破天荒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皆因他在清苦的工作中,把快乐传递给了人们。获终身成就奖的那位平凡而伟大的邮差,叫清水龟之助。
清水龟之助先生坦言:最初当邮差时也很苦闷,但是方丈“传递快乐”的原则告诉了他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把自己的烦恼传递给别人,要把方丈的原则传递给接受他服务的所有的人……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个贫苦的农村孩子从乡下到远离家乡的大城市谋生。安顿好后,求人给家里写了信。此后,他天天盼回信。收到回信,他高兴地让掌柜的(也是东家)给他念。但听完信,他却呆呆地发起愣来:家里要他设法往回寄30块大洋,以便买一头好的耕牛;可是自己每月才挣一块大洋呀,这还是东家看在老乡的份上多给了工钱。
他没答应家里的要求,家里也没再来信。
过春节时,他回到家里,父母高兴地让他看大黄牛,并夸奖他:“儿呀,你真有办法,刚干活儿就捎回了三十块钱。”他如坠雾里,自己没寄呀。现在身上的钱,连东家赏的过年钱,才三块钱呀!
思想半天,他才明白,是东家托他的名义给家里送的钱。要么东家总是说:“孩子只管用心干活,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家里再不捎信,就等于说牛已有了。”
春节过后回到店里,他没向东家表示什么,只是干活比以前更勤快,对待客户更真诚。有一次,一位老太太买了药锅,一出门不慎打碎。他马上给老太太补了一只,说:“大娘,我不再收您的钱。东家的货钱从我工钱扣。”
老太太说:“孩子,这哪行?”他说:“大娘,摔了锅子说明你的病要好。等哪天你全好了,我上门给你把这个锅子也摔了去……”
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店里生意的兴旺,他也分到了股份。再后来,东家把他给“撵”了出去——让他自己开店。他不愿离开,东家终于说:“好兄弟,天下还有多少像你刚来时那样的穷孩子等着买牛呀。你得自己去干,能帮一个算一个,能帮两个算一双啊!”
他离开了东家的杂货店,为了不与东家争生意,自己开了一家鲜货店,贩卖家乡的水果,渐渐地成了富甲一方的巨商。
他没忘人生道德恩师的教诲,在致富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别人。为了纪念他的品德,受过他帮助并致富了的后辈们在他的家乡修了一座庙。他坚决不同意立自己的塑像:“没有老东家的指点,我到不了今天,更别提帮你们了。这座庙,谁的名字都不用写,只叫它‘善人庙’,让后人记住行善救人的道理。”
清水龟之助在获得日本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之后,成了名人,而“善人庙的故事” 由于被颂扬者的刻意自谦,使后人只记住了故事而淡忘了主人公的姓名,平凡之身也作了古。
1950年代初期,在美国一个偏远的乡下,一家小银行,有一个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小会计。他在学校时酷爱文学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时老师的评语是:“该生兴趣不在专业上。”——这无疑等于预先给他在银行的晋升打了否定评分。但小伙子上班后在老职员们的影响下发现:这个工作太有意义了!通过与各类企业打交道,通过处理各种信息,自己能够为公众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他完全放弃了“拒绝”心态。有时,为了让客户的信汇单据早一天到达供货单位,他一天要发两次叫“联行信”的专门信件。按常规是每天上午将上一天的信件登记发出就行了。
他是多付出了一点劳动,但他所在的小银行的资金周转快了。他的上级发现了他的秘密,在全县范围内用一部专车传送银行信件,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在电脑没有普遍应用于银行的时代,这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改进。而这种改进完全是由于一个“兴趣不在专业上”的小伙的道德信念所致。
小伙子在银行工作中努力涉猎更宽广的经济学知识。经过8年的默默工作与辛勤的笔耕,他终于在全美一次重要的金融学术会议上大显身手,并被两家著名的经济研究机构聘为兼职专家。不但他所在的小银行的经理对他十分佩服,连州总行的总裁也不时问候他。
其实,他的变化与成就完全来自于“康妮嬷嬷”。
康妮嬷嬷并不是修女,并且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丈夫是州总行的资深分析师。她为什么来到偏远的小镇?她为什么那么受人尊重?刚到小银行的小伙子既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又对身边的人和事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晚上,暴雨连天,小镇上的供电设施遭到了雷击,寂静与黑暗让他产生出丝丝恐惧。他忐忑不安地去敲开康妮嬷嬷房门。“进来吧,孩子,门没关。”
他走进了门,室内只有烛光幽幽,康妮嬷嬷站在窗前欣赏着外面的雨帘与天空不时出现的闪电。她好像自言自语:“多么美妙的雨夜!”
康妮嬷嬷转过身来给他斟上咖啡,但好像欣赏之意未消:“很遗憾,我要退休了,再没机会欣赏这里的风景了。比这电闪雷鸣的夜更能陶醉人的还有秋末满街的落叶、深冬的大雪……”
小伙子似乎心情平稳了一些,他的眼光从蜡烛边的一架马车的模型边移开。“孩子,你喜欢它吗?”“不,只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久的时间了?”“这是我祖父送给我的,他亲手制作的‘南丁格尔马车’,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场乘坐的那架马车的模型。”
康妮的原籍在英国,从父亲那一代才移民到美国,经营木雕与装修行业。她的祖父乔里斯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在一次夜战中,乔里斯上士奉中尉的命令去对面山头上送信,返回时,乔里斯的马灯引来一阵密集的俄军子弹。乔里斯奄奄一息,被抬进了救护所。救护所里放满了伤兵,人们呻吟着,叫骂着。最后一丝意识告诉乔里斯:自己肯定会死。因为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医药匮乏且救护手段简单,十个伤兵死掉四五个是正常的。乔里斯的肺被打穿,一条腿也被打烂……
“赶快救这个重伤员,腿部止血,迅速人工呼吸!”南丁格尔护士给助手下命令说。乔里斯的战友们实在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悲伤地看着一群忙碌的护士们。“士兵们,不要怕!乔里斯上士会好的。”一位护士对发呆的士兵说。经过十余个昼夜的昏迷,乔里斯苏醒了。他本想向南丁格尔护士致个敬,但她太忙了。乔里斯被送回英国之后,一直没有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康妮出生后,老乔里斯激动不已。这是他的后裔中惟一的女孩。他决心让这个可爱的孙女成为护士或医生,他的小儿子乔治·威廉·乔里斯也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要让女儿成为老乔里斯所希望的那种人。为了让孙女记住他的死而复生的经历,七十岁的老乔里斯亲手刻了一架南丁格尔的马车模型。
“遗憾的是,我没能成为医生和护士,也许是我怕见血的原因。但是祖父的那句话,我却实现了:‘最艰苦的地方,人们更需要别人的爱!’……”
烛光中,小伙子泪花闪闪,他把“南丁格尔马车”拿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是呀,一个护士也许永远没法超过医生的地位,一个记账员同样也许无法超越分析师,可是生命的意义不在职位的高低,而在于他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多少真诚的爱,在自己卑微的地位上体现多少道德原则。
正是康妮嬷嬷的教导,使小伙子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他在职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要善待人生中的每一位老师,虚心地接受他们的教导。我们人生的充实和成功,皆赖于此。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