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6节:班务会:每天进步1%(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成功的组织总会引来模仿者。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优秀的组织都会有人研究,任何有效率的组织的成功经验都会有人总结。而解放军是被研究最多的组织之一。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哈佛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他对我说,在欧美,大约有30多家由
政府资助的专门研究解放军的机构。他们的研究非常细。他在东亚所看到一份研究中国红军长征的研究报告,细到长征中每一天中共主要领袖的活动都有记载。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党总参谋部专门组织人员总结了失败原因:
  共军军事思想,是以“唯物史观”为体,“军事辩证法”为相,“战争规律”为用,其一切战略战术,则为用之变化。……故我们与共军斗争30余年,除少数专家外,都是局限在以实用科学为基础的军事原理原则,去和共军变化莫测的军事思想相抗衡。〔《军事杂志》(台湾)第28卷第10期〕
  解放军自己也非常注重研究与总结。
  我在部队担任的第一个机关职务,是服役的第5年,到“红一师”所属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任组织干事。部队的组织部门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党委、支部建设,第二是部队基层建设,第三是部队的褒奖工作。而这些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写材料”,也就是对各种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记得政治处主任找我做任职前谈话,说,成绩是总结出来的,事物的规律是研究发现的。政治机关干部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上。
  很有道理。
  解放军的总结是有一套制度的。
  首先是班务会。几乎所有参过军的人都知道班务会。班务会上,班长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班里一天、一周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好的,批评不足,然后提出第二天、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训练科目讲评。在解放军的正规操课训练中,最后一个科目是讲评。这种讲评,大到一场有数万人参加的演习,小到一个班的一次队列训练。这既是一种制度,更成为一种文化。
  第三是阶段总结。解放军组织中,每一个阶段都要总结:月度、半年和年度总结。这种总结是全方位、从下到上的。
  总结使这个组织成员能够不断进步,总结也使这个组织具有了不断修正不足、不断进步的条件。
  企业管理的基础实际上是班组的日常管理。
  优秀的组织,实际上都是从小事情、小地方做起的。小事情,重复千百万次,就变成了大事情,变成了伟大的事业。
  翻开优秀企业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很少有跨越式、爆发式的成长,大多是在某个时间段成长速度快一些,某个时间段成长速度慢一点。当然,如果有机会,他们是不会放弃那种爆发式的增长机遇的,但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点一滴地做他们每日需要做的“工”。但就是这种“工”,使他们不停地进步。而相反,20多年时间中,那些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了超速增长、在中国市场成为行业“巅峰”的企业,许多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倏忽之间,樯橹灰飞烟灭。
  “日新又新”,“每日进步1%”,并不是否定创新,而是在实践和操作层次上的创新;是一种变革,是用变革、变化表现的创新。
  “日新又新”对企业来说实在是一种新境界。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明确提出:“我反对创新。”他要求华为员工,“99%是模仿、消化,只有1%是你自己”。实际上,任正非并不是反对创新,而是要求员工能够通过这种不断的1%进步和积累完成企业的创新式跨越。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不断的1%的进步,使华为从一个跟跑者变为电信行业的世界领跑者之一。2004年12月,华为一举击败国外几家电信巨头,成功承接了荷兰WCDMA商用网络。这已经是华为在全球承建的第五个WCDMA商用网络(前四个分别是阿联酋、香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它标志着华为已经步入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行列。
  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也说,在企业发展中,要“借鉴别人一大点,自己再创造一小点”。
  进步和进化一样,是不断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