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心理训练:最大的爆发力来自最深沉的冷静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NBA智慧金砖: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静水无以流深。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正是对心理素质极佳的肯定。人们对外界物质能量的挖掘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最大潜能,可能就是我们的心理潜能和精神潜能了。有多少事实证明,人类许多超常规发挥,都是来自心理或心灵的潜能引爆。许多优秀队员成绩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心理素质还不稳定。
NBA赛场上,总有明争暗斗。明争,拼的是技战术,讲求排兵布阵攻守韬略;而暗斗,玩的是心理游戏,唇枪舌剑、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过去五十余年间,NBA留存的史话浩如烟海,而其中那些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多与心理战相关。
所谓心理战,说白了就是斗心眼儿。我们常在武侠小说里看到,高手论剑,招式尚在其次,最终决定胜败的,是心境。也就是说,能扰乱对方心弦而兀自泰然者,方能取胜。而在篮球比赛中,扰乱敌人心弦的最佳方法无非两种:斗嘴、斗狠。斗嘴包括场外的口水战和场上的垃圾话,斗狠则包括对抗中的意志挑衅、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危难时刻的钢铁般的意志。而对心理战高手来说,斗嘴与斗狠又往往相辅相成。
确基德该算是当今联盟中心理素质最好的球员之一,纵然与马丁、杰弗逊、卡特等扣将大玩空中接力博得满堂彩,仍旧面无表情,目光空远,而每当比赛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总能心无旁骛稳扎稳打。
我曾误以为,基德之冷峻,因表情肌萎缩所至,但后来得知其童年玩伴佩顿时,才忽然想起基德的那句老话:“没有人天生就是杀手,其实每个杀手都有小学同学的。”基德小佩顿4岁,两人打小临街住着。基德自幼追随佩兄,混迹街头球场。少年佩顿,便已骂遍加州无敌手,而基德就是在佩顿的骂声中长大的,心理素质到底过硬。
佩顿和米勒最具威胁的心理攻势即边骂边战,骂得愈欢,战得愈勇。尽管乔丹后来自学成才,也能连珠炮似地喷射垃圾话,但在心理较量中,乔丹最令人胆寒的绝技并非咒骂,而是沉默。乔丹的沉默,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当年与骑士鏖战季后赛,面对威廉•威尔金斯自诩飞人终结者的妄言,乔丹缄默不语,然后以惊世骇俗的单场69分作为回击。
球员之间的心理战,往往催生出舍我其谁的个人英雄主义。决策者之间的心理战则理应少些英雄意气,所吐口水,须站在集体立场,以兼顾全局。今年季后赛,范甘迪与库班、约翰逊的攻心战闹得鸡飞狗跳。与库班之战,焦点在裁判哨音,与约翰逊之战,焦点在排兵布阵,但都以范甘迪失败而告终。而在季后赛里,判罚尺度和用兵之道,素来是主教练唾沫横飞的必争之地。在菲尔•杰克逊的执教生涯中,亦曾无数次对裁判执法大为光火,他喜欢笑骂:“真的很难想象,裁判竟能把这样一场摔跤比赛而非篮球比赛坚持吹完。当然,我也可以教我的球员们学习在球场上摔跤,但观众答应吗?”
同样是对判罚不公的质疑,禅师的嬉笑怒骂显然比范甘迪的铿锵控诉聪明得多,不仅明哲保身,也达到施压目的。至于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战,“禅师”留下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他不仅善于临场应变出奇制胜,更精于煽情,将麾下将士调整到最佳心态。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杰克逊对球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持之以恒,平日就常向弟子授业解惑,大灌心灵鸡汤。故从公牛时代到湖人王朝,从乔丹、科尔的最后一投到科比、霍里、费舍尔的锁喉枪,那一次次绝杀背后,都隐含着心理博弈的胜利。
一个优秀的球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强手,心里不畏惧,敢于拼搏,敢于战斗;面对弱者,不放松,不懈怠,始终以极佳的精神面貌去战斗。乔丹的心理素质,无论场上、场下都极其出色。赛前,他总是极为放松。在运动员休息室里,人们最常见的一个场面就是乔丹头戴耳机,惬意地躺在长椅上,欣赏音乐。要不就是纹丝不动坐定,平静内心的起伏,争取把精神状态高度集中。在比赛中间,乔丹显得十分冷静,因为他知道只有冷静才能最大限度地观察情况,发挥水平。最大的爆发来自最深沉的冷静。正是这良好的心理素质,造就了一位篮球场上的“天皇”巨星!
如果一个球员的心理素质不强,心态不稳,这是球员的一个致命弱点,也是球队的一个致命弱点。
球员的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球员技术的发挥。一支球队,如果球员们心态稳定、心理素质良好,他们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够在困境中崛起,在无为中奋斗。
NBA教练们对球员的心理训练,是通过如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的。一是通过在时间压力下投篮,这样的训练能够锻炼投手面临压力时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二是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球员的心理状态,还有哪些不良的心理需要调整;三是通过专家分析,找出心理症结,对症下药;四是通过互动游戏、野外拓展等训练,提高球员的心理素质。这些内容组成的“心理素质训练”,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NBA的课程表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良好的心态,是企业胜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心度决定胜负”,这句话也道出了心态的重要性。心度比教育、金钱、环境还重要,80%的CEO,不是靠特殊人才而是凭借“心态”达到目前的地位。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积极的心态呢?
1、培养员工积极思维的习惯。积极行动会激发积极的思维,而积极思维会赋予积极的人生心态。
2、培养员工必胜的信念,要让员工有积极的想法。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
3、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随着员工的心态与行动日渐积极,员工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这样的员工所吸引,因为人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员工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其他员工获得这种积极态度。
4、使员工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对他的需要与感激。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5、培养感激之心。在日常生活中,持有消极心态的人常常对生活充满抱怨而不是感激。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女孩因为她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了一个没有脚的人。”世间很多事情,常常是因为没有珍惜身边所拥有的,而当失去它时,才又悔恨。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你常流泪,你就看不见星光。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东西,要让员工们都心存感激,那样员工就会感到他们的人生很美好。
6、不时地称赞员工。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生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管理者适当地赞美员工,会增强这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在生活和工作中,以鼓励代替批评,以真诚的赞美来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会比你责怪,比你埋怨有效得多。这样将会使人们都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而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7、用微笑面对员工。微笑是一种含意深远的身体语言。“微笑可以鼓励对方的信心,可以融化彼此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如果要想在员工中,建立积极的心态,那么管理者就要学会微笑。
8、培养员工寻找最佳的新观念。有积极心态的人时刻在寻找最佳的新观念。有些人认为,只有天才才会有好主意。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主要靠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不轻易放弃一个主意,直到他对这个主意可能产生的优缺点都彻底弄清楚为止。
9、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拿破仑•希尔曾讲过关于一个名叫沙都•逊达•辛格的人的故事。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但辛格不忍去想像,丢下这个人,并让他惨死在冰天雪地里的情景。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全力背着这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了的身躯温暖了起来,那人活了过来,于是两个人并肩前行。可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这就说要让员工明白奉献的同时,不经意间回报也眷顾他。
10、激发员工的潜能。要让员工认为自己能行,并让其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会发现他能爆发出很大的潜力。在工作中要让员工把“不可能”三个字抛弃,要培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精神。
11、培养员工的乐观精神。工作中、生活中的变化是很正常的,每一次发生变化,总会遭遇到陌生及预料不到的事件。要让员工不要躲起来,使自己变得更懦弱。相反,要树立他们敢于去应付危机的心态,要从中培养出他们的信心来。
12、管理者要经常使用激励提示语。积极心态的激励提示语是不固定的,只要是能激励员工积极思考、积极行动的词语,都可作为激励提示语。一些重要的激发词还应当经常使用,让它们成为员工精神的一部分。这样,潜意识就会映射到员工的意识中去,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去指导人的思想,控制人的感情,决定人的命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