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女孩还是男孩(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我开始给你写这本东西的时候,曾经很担心会因为不知道你是女孩还是男孩而感到不方便,于是做好了准备像魁北克的作家与记者一样在形容词和分词后都用括号加上“e”法文阴性(女性)词汇一般在阳性形式后加上“e”。。但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不知道你的性别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问题。你就是我的曾子孙中的一个,和你交流的时候,你是女孩或男孩,这完全无关紧要。在我看来,你就是即将继续人类生命的一个“人”,当然也可以是女人。
谈到此,我们便会发现法语中的一个引起模糊的特性。我们的语言只包含两个性,而很多丰富的语言则包含三个性。而且我觉得两个性则应当是阴性与中性,但语法却指明是阴性与阳性。这两个词汇明显参照了两性:雄性与雌性。事实上这种参照已几乎丧失了本意。至多也只有一些表示一般由男人或女人从事的职业的词,它们自然地被给予性别化了。其他词的性的规定往往是随意的:爱情、战士是阳性,战争、军队又是阴性的;不同语言里随意性也不相同,太阳与月亮是一对,在法语与德语里它们的性正好相反。我们应当认识到一个词的性是独立的,与想像中的雌雄性没有联系,它们往往都是中性。
当研究对象是人的时候,我们语言中的这一模糊性尤其显得突出。“人”这个字表示人类的全体成员,无论其性别为男或女。其中有一部分有子宫的、可以生孩子的又有另一个专门的词来区分——“女人”,剩下的那部分却没有特殊称谓(这是一种自谦吗?还是正好相反表示一种将全体归为己有的方式)。由此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人”可以指全体人类,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半——男人。说地球上有60亿“人”,或30亿“男人”都是正确的。
法文中“homme”一词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男人”。
在这个平淡的法语现象上存在着人类深刻的一致性。基因学家试图区分并定义不同种类的人,却最终放弃,这便证实了人类在生物学上的一致性。当然,人类中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种类的人种有不同的基因组合,但这些区别远不足以在各种“类”间清晰地划出界线。人类共同演变的历史导致了其一致性。只要再往前追溯几千代人(在人类历史中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就会看到今天的所有人都拥有共同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惟一真正有意义的划分界线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关于生物课的一些回顾
请让我在此重提一下基因学关于两性的基本内容。在自然所产生的两个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并不在于黑人和白人、黑女人与白女人(由极少数基因的不同而产生)、或是A型与B型血的人、“正因子”人与“负因子”人(由一个基因的不同引起),而是男人和女人,因为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只是一些基因的不同,而是整个染色体的不同。在一个男人身上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组是由两个不同的染色体X、Y构成,其基因型写为XY,而女人则拥有一对相同的染色体X,写为XX。因此男人和女人的生理构造根据不同的基因模型展开,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这种不同是在受孕的最初瞬间产生的。母亲提供的卵子都包含有一个X的23对染色体,而父亲所提供的精子则以相等的可能性包含X或Y。一切都在于两个细胞的相遇,所钻入的精子携带的染色体决定了未来的孩子是女孩(XX),还是男孩(XY)。是否有些细微的因素引导着事情朝着某个预定的方向发展呢?我们是不知情的。最好就是将它看做巧合的产物,或者更严谨地说,结果是偶然的,两种可能性各有一半的机会。
一旦精卵细胞的融合结束,结果也就确定了,不同的道路已经形成,接下来机体或是去发展所有产生卵子及妊娠所必需的东西,或是产生精子所必需的。但并不只有被称为“性器官”的部分体现了两性的不同: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收到一个基因组合的完整复制,使它知道自己属于一个男性机体还是女性机体。无论每个细胞的职责是什么,它都被印上了这一属性。

对生育机理和生物学所定义的性别的理解是新近才有的,它是20世纪的贡献之一。我们还只是刚开始探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并剖析以往传说中所传达的观点,那些人们想像出的种种传说在这一领域尤其盛行,神秘的生育问题多半是最能够刺激人们想像力的。
“神秘”现象现在被一个简单的过程解释清楚了:形成胚胎需要将一个含有父亲基因一半信息的精子细胞核填入到卵细胞中,卵细胞核中也包含有母亲基因的一半信息。这一新的理解带来了一种可能性,即人为地制造不同于自然所自发完成的事件。例如,为什么在给卵子配对时不能用另一个卵子的细胞核代替精子提供的另一半的基因信息?倘若某天这样的操作成功,便可确定孩子是女的,因为整个过程没有Y染色体的介入;而且她有两个母亲。由此可以拟定一份让部分女性满意的蓝图:一个专门生育女孩的女性社会,有何不可呢?这样的前景预测至少和克隆现象一样值得思考。所谓克隆是指在卵细胞中植入从活的生命体上取出的细胞核:如此受孕所生的孩子与摘取细胞核的母体有一样的基因组合,从生物学角度看,他将成为母体的复制品,“克隆”产品。生育活动的一切偶然性行将消失。由此可见这也正是个伦理民主领域内值得争论的话题。
就目前来看,这些东西仅仅丰富了科幻小说作者的想像力,但到你们这一代,这一领域内必然会出现惊人的科学运用。这些推论展示了自然力以外的可能性,并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所构建的关于两性角色的看法是多么可笑。那些以前所能给出的解释下的幻想,现在大家都已知道它们与真实情况并无联系。
希腊人就生殖问题所给出的错误答案曾引起严重后果。他们认为一个“个体”是天生不可分割的,因此顺理成章地它不可能有两个来源,所以尽管外貌上与父母均有相似点,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基因遗传者。希腊哲人们并没有多想就认定父亲为基因遗传者。这一假设的后果便是认定了男人的生理组织包含孕育孩子的基本元素,他们是播种者,而母亲只是代产的土地。
关于人类生生相息现象的这种解释与其他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一样,都具有“政治性”后果,它肯定了国家该由男人来控制,因为他们身上带有下一代将有的特性,下一代是他们未来的保管者,所以把男人而不是女人看做公民是很正常的。世纪更迭中,“亚里士多德如是说”成为权威的论据,让人们坚信不已,从未曾遭到过怀疑,至今我们的文化仍然深深地带有这一信念的烙印,然而它与事实正好相反。
关于家庭姓氏传延的规定,成为这一错误被普遍认可的最明显例子。孩子沿用父亲的姓氏只能从亚里士多德那儿找到依据,因为他将男人看成播种者,然而谁都知道这并非实情。按理来说在孟德尔孟德尔(Mendel,1822~1884):奥地利植物学家,1856年开始植物杂交实验,1866年发表的实验结果成为基因学基本法则。
的发现(每个有性别的人都继承了来自父亲和母亲各一半的基因信息)之后,传统的家庭姓氏制度就该销声匿迹了。姓“雅卡尔”还是姓“杜邦”严格来说毫无区别。倘若由我到你的家谱上只有男性,那么你就是个姓“雅卡尔”的孩子,但若有女性介入了这条线谱使你姓了另外的姓,这个细节一点也不会让我们之间就此拉开距离。难以想像,这一规定带来的不良后果,女人们竟忍受了如此之久,不仅她们自己在婚后丧失本姓,生下的孩子也要用父亲的姓。而其实就生育本身而言,用母亲的姓氏也是一样完全合理的。
但若仅为澄清实情而取消家庭姓氏,大概会引起习俗的紊乱,又可能会推翻每个人对自己的固有看法,立法者便对此深恐不已,宁愿一切照旧。芬兰人倒在这方面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自1998年的头一个孩子出生起,夫妻可以决定孩子跟谁姓,孩子成年后自己也有权改动自己的姓。
在谈及文化、行为方式以及自我塑造时,是否从属于一个“大家庭”、一个宗族显然意义重大,而若仅涉及个体的生物学定义,这些便无足轻重了。令人费解的是,科学研究最初的一些摸索倒像是给希腊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17世纪末精子被发现后,显微镜的发明者柳文侯克自认为在这些微小生命的头部发现了成型的小人,一些“分子小人儿”。所以显然在生育过程中,男人比女人更为重要。既然自然或者说上帝都支持这种男人具有优越性的观点,那么在国家管理事务中怎能不考虑到这一因素?
然而在同一时代,卵子的发现支持了相反的观点。卵子体积较精子大得多,因而卵子包含未来孩子的雏形的可能性更大。假设成形的小人是在卵子中就更为合理,于是父亲的作用便无关紧要了。这样,在“精子说”与“卵子说”之间展开了严肃的斗争,双方都有有力的证据,但双方论理的结果在今天看来都足以变成夸张的笑话集。例如17世纪的支持卵子论的学者医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女人在与人私通时竭力想像她的丈夫,那么想像的作用可以使得孩子将来会像她的丈夫而不是孩子的生父。”
今天即便中学生都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来拆穿这些谬论。但相关知识也很可能只是填在脑子里,和马里兰马里兰地处意大利境内米兰附近,历史上法军在这个城市打了两次胜仗,对手分别为瑞士(1515)和奥地利(1859)。战役的时间、π的数值那些信息一样无聊。正如你知道芒戴尔法则,也能识别染色体组型,但是否会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