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章 如何成为优秀人才(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要想让企业对你“免费”,就必须让自己成为被企业认可的优秀人才,此外别无他法。成为优秀的人才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体验的,是一种尽心尽力的过程,同时还要看你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中,是否能够进入极其投入的状态,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给企业带来了满意的绩效以及利润贡献。
1.你为什么不是优秀人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抢手的人才,但并不是每个人希望成为优秀的人才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其中不仅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刻苦磨练的意志,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与适应时代的观念。
有文凭没水平
曾几何时,“文凭”成为一个人知识水平的象征,选拔、任用、招聘人才都有一道文凭的门槛,甚至精简机构裁人裁员时也要设个“大专”、“本科”文凭条件,一时全社会对高学历、高文凭趋之若鹜,寒窗苦读,苦打苦拼为的就是求得一纸文凭。
因此许多人拿到文凭以后自认为是个人物,认为这是铁饭碗,走到哪里都能用,可是铁饭碗时间久了会生锈的,比喻一下:有一瓷碗干净的水和一碗生锈的铁水,谁也不会喝这碗带铁锈的脏水吧!所以文凭看来也不是人生一辈子的保险。文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但绝不等于全部。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在文凭上毫不含糊,在技能水平上更应该是胜人一筹。文凭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它的本身并无价值,而没有文凭的人,也并不一定代表他没有水平。只要他们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努力接受新事物,使自己的一技之长提高再提高,那么在某种领域上就是一个高水平的人才。而如何走出“文凭=水平”的误区,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的深思!
那么靠什么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呢?
有了文凭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人一生工作、生活、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的体现和未来的保障,有了能力和水平就是为自己争得了金饭碗。所谓金饭碗就是越老越值钱的上等佳品,跟自己一生的、与自己共处的、能为自己写下历史的、能为后人留下可比可鉴的,就是为人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方法、水平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并为人所接受。
企业在辨别什么人是人才时,也需要在实践中去鉴定。这当然不是盲目的,要尊重人才规律,要讲究科学论证,要善于全面衡量,切忌偏激地认为文凭决定一切。而我们认为,企业的管理者既要重视在手的文凭,也不能忽视实际的水平,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发展,这或许是最实际的和重要的。
优秀≠实用
古人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优秀的人才,可能会因为企业工作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素质来。许多企业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但在选择人才时却往往以为优秀的才是最好的,而抛开了“适合”于本公司的概念,并将优秀人才定义为高学历、卓越的工作经历,以为拥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国际著名公司的工作经历才是有用的人才。更有甚者,有些老总不惜一切代价到外面去“挖人”,以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殊不知,即使是优秀的人才也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来发展,能够在卓越的条件下发挥自如的优秀人才,一旦进入貌似“贫瘠的盐碱地”的环境中往往就会显得束手无策。
对于一个慧眼识才的企业来说,优秀人才的被引进,其专业知识、经验以及能力是否与本公司的环境相宜是领导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高素质的人才往往相伴的是对环境的苛求,优秀人才失败不在于其缺乏知识,而是对恶劣环境或无序的竞争环境的不适应。于是,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看上去很美,可能并不一定实用。
许多企业总是看不到最实用、最合适的人可能就在自己身边。并非是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正如有位管理人士所说:“从公司之外请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做领导,往往对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在许多企业中,尽管有些人看来没有时髦的经历,但很实用,具有潜在的成长性和持久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对优秀人才的把握更应该放在“适合”上。选择人才与公司的规划、技术需求有关,对有些公司来说,如果考虑到市场或外部人员供给还可以,可能需要一般人员来完成工作就足够了,若是招来特别优秀的人才,只是资源浪费,还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