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1篇 九地(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谈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读者,孙子在这里谈的是,军队一旦陷入困境时的战术,而这些战术都是从人性的本质反映出来的。道理很简单,因为:
事物有向其对立面转化的特性。
打个比方来说:
有钱人最怕的是变成穷光蛋;
穷光蛋最渴望的是成为有钱人。
当一个有钱人发现财富正在大量流失,而又无能阻止时,也就是他恐惧开始升高的时候;一旦财富归零,成为穷光蛋,甚至还欠一屁股债时,恐惧会升至最高点。而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情会出现重大转折——从极度恐惧变成无所惧——反正都输光了;不但输光,还从大正数变成大负数,既然已经输无可输,心理上反而会逐渐安定下来。俗话说: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就是这种心理反应的产物。
孙子兵法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孙子对人性有极深刻的透视;再透过对人性的深度了解,发展出这一套因应人性以战胜攻取的战略,因而能百战不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人总有失算、受困的时候。有鉴于此,孙子特别从人性特殊的心理现象中,研拟出这一套“死地兵法”。读者们切勿本末倒置,以为用兵之道,一定要先让自己“投之无所往”、“甚陷”、“深入”,“不得已”,才能为胜之道,否则,书就算白读了!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我军士卒不累积、恋栈钱财,并不是厌恶财富。
我军士卒不畏惧英勇战死,并不是讨厌长命百岁。
决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坐着的士卒泪湿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知道,局面已到最后关头;财富、生命在这种存亡之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不拼死力战,就不可能死中求存。也就是在这种绝对逆境之中,因为不再惧,所以无所惧,因而像专诸和曹刿那么有勇气!那么勇敢!
诸就是专诸,刿就是曹刿,这二人都是春秋时以勇敢闻名的人。前者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受公子光之托,刺杀了吴王僚;最后虽然身死,却帮公子光扫除了登上王位最大的障碍。后者曾在诸侯大会上,以一支匕首当众劫持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签下了对小国鲁国的城下之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所以,善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般。
率然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生长在常山的蛇,攻击它的头部,尾部就会救应;攻击它的尾部,头部就会救应;攻击它的中部,则头尾都会来救应。
请问:用兵作战,可以像率然这样运作自如吗?
回答:当然可以。
你看吴国人和越国人彼此互相仇视,一旦这两国人同船渡河;当狂风暴雨来袭时,为了生存,即使互为仇雠的吴越两国人,也会暂时放下仇恨,一起联手对抗这个可能让双方都致命的大风暴。
方马埋轮:方的意思是并列,方马是把马排列,埋轮是把马车的轮子埋起来。整句的意思是把战车排列成阵势,以强化防御工事,进一步的解释是比喻形式条件强大。
在争战决胜负中,强大的形式条件,不会是战争胜利的最佳凭藉。
战争胜利的方程式是: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三军一起奋勇,上下同心,目标一致,打出应有的节奏,这是治兵、用兵的基本原则。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善用地形条件的优劣势,以地利强化我方,以地利弱化敌人,这是善用地形作战的基本原则。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大部队的运作,就好像一个人的行动般那样顺畅自然;而达到这种境界,最主要的基础,就是运用形势的力量,使节奏的产生浑然天成。
指挥大部队最大的困难点,在于行动节奏。
道理很清楚,大部队,兵员一定多;其中有勇者、有怯者,有智者、有愚者,有廉者、有贪者,有公者、有私者;心思一多,意志当然也多。加上组织庞大,命令从上至最下,在技术上就会比较繁琐;落实在行动上,也不易贯彻。
但一个人的话则不然,一个心思、一个性格、一体行动,因为一个人就是一个完整个体。当有人攻击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时,整个人就会救应,因为自救是人的本能。
孙子以常山之蛇作为比喻,一个好将领在指挥大部队作战时,即使再大的团队,也会像一个人般,意志统一,行动快速,整体运作流畅自然;而这种最佳效果的基础,就是来自现实形势。
因为形势的力量超强,不是人力所能对抗、左右的,所以,人的行动会因形势而本能反应:
碰到火时,手会自然缩回,身体会后退。
碰到突如其来的攻击时,就会闪避。
地上有宝贝时,会弯下腰捡起来。
前面有障碍时,会自动转道,或把它清除。
最强而有力的例子,就是同舟共济的吴人与越人。不管彼此间有多大的仇恨,但在眼前已经出现共同致命危机的压力下,求生本能就会驱使他们先把仇恨抛开,联手排难再说;事实上,当灾难过去之后,说不定仇人就会变成友人呢!
高明的兵家就是这种很能看透形势发展,并利用形势的人,当面对形势压力,顺则生,逆则亡时,又有谁能不被形势牵着走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