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篇 谋攻(8)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击其惰归 张绣胜曹操
东汉末年,曹操征伐张绣。有一次,两军大战一场结束后,曹军忽然收兵撤退。张绣看到退兵,便立刻率军追击。谋臣贾诩劝他别追,否则必败。张绣不听,果然吃了败仗,回来后,贾诩反而改口说兵势已变,劝他再追击一次,一定会胜,张绣又再次领军追击,果然获胜,张绣很迷惑,请贾解释其中道理。贾诩说:
“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不如曹操。第一次追击时,已被曹操算准了,所以他亲自断后,因而打败了您。曹操来攻您,在没打败仗的情况下就退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既然您追击被打退,一定会急着赶路回家;在疏于防范中,才会被您打败!”
识众寡之用者胜。
知道兵多、兵少战法者,就能得胜。
兵多有兵多的打法,如“十则围之”、“伍则攻之”、“倍则分之”;兵少有兵少的打法,如“不若则能避之”、“少则能逃之”。
如果不懂这种用兵之道,明明兵多,却不围而战(像昆阳之战的王邑),因为不符用兵之道,稳赢的仗也会输;知道兵少,而能避之,逃之(像参合陂之战的拓跋珪,因为合乎兵道,不容易赢的仗也能赢。
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的意思,就是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就能形成节奏;有节奏,就能把力量发挥到极致;能发挥力量到极致,就能胜利。
不妨以拔河比赛来理解。
比赛时,队长(上)大声喊杀,队员(下)听到杀声时,一起瞬间使力。如果队员使力时的时间点越一致,就表示节奏感越好,瞬间爆发力越强,因而致胜。反之,若队员不能在杀声时,掌握同一时间点使劲,则尽管力量出了,却不能在瞬间凝聚,力量就会分散;力量一分散,爆发力就不强;爆发力不强,就不容易赢了。
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原本的意思是忧虑、预料,这里可解释成准备。有准备对没准备,有准备者胜。
所谓有准备有两个意义:
(1)充实自己,积累自保的能力。
(2)掩饰自己,摸透对手,把敌人的弱点找出来。
这一来一回,使敌人想打我打不了;我想打敌人时,敌人逃不了,当然稳操胜券了。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将帅有能力,而国君又能充分授权,不横加干预者,就可获胜。
将能而君不御 李牧大破匈奴
战国时,李牧之所以能大破匈奴,除了李牧本身的本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赵王的完全信任、充分授权的结果。
李牧刚开始守赵边时,知道匈奴战力强大,己方的准备也不充分,所以,一方面加强训练,一方面示弱欺敌;几年下来,虽不胜,却也没损失。由于李牧一直不肯主动出战,引起赵王不满,便将李牧撤职,另派人替代。结果,新人一上台就主动出战,一战就败;一年下来,损失惨重。赵王无奈,只有请李牧复出。李牧的条件很简单:
“用我的方法,我就复职。”
赵王同意了,李牧再上任后,在赵王全力支持下,果然大破匈奴。
这就是预知胜利的基础。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了解自己,又能摸透敌人,打百次仗都不会陷入危境。
摸不透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机率各半。
摸不透敌人,更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每次的战争,都会陷入严重危机。
不妨从打麻将的角度来了解。
当你能猜中对手在等什么牌,而这张牌又在你手上时,对手决赢不了你。
当你知道自己的牌很烂,而对手的牌很好,而且好得根本让人赢不了时,可以少下筹码,因而让自己不大输。
当你总能把对手的牌摸得一清二楚时,你就赢定了,而且大赢特赢。
打仗和打牌也一样,致胜的关键在于:
(1)知道对手那点强,避开强点;知道自己那点弱,掩饰弱点,不让对手有可乘之机。
(2)知道对手那点弱,自己那点强,再以自己的强点去猛击对手的弱点;这就是以强击弱,以实击虚,以众击寡,想不赢都难。
再换个角度看,就算知道自己很强,但不知道对手虚实;因为不知道是以强攻强,还是以强打弱,基本胜率当然只有一半而已!
最麻烦的是,连自己几斤几两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还和人打,就决不可能打赢;因为连自己都搞不清的人,一定是笨蛋。笨蛋打仗,只有一个结果——完蛋。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