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篇 计(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有两个意义,狭义地说是指武器,广义地说是指战争、军事,这里的意思较偏重后者。
兵法一开始,就把战争的严重性挑明了讲。因为兵凶战危,好一点呢?胜敌而益强;糟的话呢?国破家亡。当然,每个争战者都希望一举而胜,因而国益强;然而,战场上的事,千变万化,安危之间,呼吸成变,没人能打稳赢的包票。一旦输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孙子特别强调:
这是关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国之大事”;正因为兹事体大,所以,不可不仔细思量,好好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经的意思是:筹划、经营、管理。
五事就是下文将提到的:道、天、地、将、法。
校的意思是:考核、考察。
考察什么呢?
考察下面将提到的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不但要筹划五事,考察七计,还要对五事七计详细探索,深入研究,因为这是决定兵家胜负成败最重要的关键。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的意思就是:好的政治局面与好的政治措施。
天,就是天时、时机、客观环境。
地,就是地理环境、地利。
将,就是将领或战略。
法,就是法令、规章与制度。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有好的政治局面与好的政治措施,就是有道。有道就可以使上下同心;上下同心就能生死与共;能生死与共,就不怕危疑艰难。
必须注意一点的是:这里的道,指的是“令民与上同意也”,目的是为了让部属与上司在战场上同生共死,所以,这里的道可以解释为高明的领导统御。在兵法上,就是高明的权术之道:有了高明的权术,就可以得部属之心;能得心就能得死力,能得死力,就能济患难;而这也是打仗时军队最重要的心理基础。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指的是时机、客观环境。因为时机和客观环境都会影响到战争胜负,所以要出兵前一定要仔细探索,是否能应天顺人,因时制敌。而所谓天,则包含下列三种意义:
(1)阴阳,就是星相、五行。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孙子是不相信阴阳的;但不相信,并不表示可以不必懂。因为一体必有两面,能利亦能害。如果对手很相信阴阳,说不定可以用阴阳打败他;反过来说,利用阴阳,但却不可受制于阴阳。
拓跋不信阴阳取北燕
南北朝时,北魏开国之君魏道武帝拓跋就是个不信星相、五行的雄才大略之主。
拓跋在位期间,不断开疆辟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帝国。
公元三九六年,拓跋 率军攻取后燕,一路势如破竹,最后兵临后燕国都中山城下;正当拓跋要下令攻城时,太史令晁崇进谏:
“今日攻城恐怕不太吉利,当年商纣王就是在甲子日败亡的;今天就是甲子日,兵家大都忌讳在今日出兵。”
拓跋一听,哈哈大笑道:“商纣王败亡于甲子日,但周武王不就是在甲子日兴起的吗?”
于是下令攻城,果然灭了后燕。
阴阳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就看怎么看待。
(2)寒暑,简单讲,就是天气冷热。
(3)时制,就是时令、季节。
前面的阴阳指的是无形的客观世界,而寒暑和时制指的则是有形的客观世界。打仗时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旦天时不对,地利不宜时,先天上立足点就不好,仗打起来,自然先立于难胜之地了。
周瑜利用寒暑时制大破曹操
汉末的赤壁之战,开战前,周瑜就胸有成竹地对吴主孙权说:
“现在天气寒冷,野地无草,马料供应困难,曹兵又大多是北方士卒,不但不善于水战,而且容易水土不服,这都是兵家大忌。曹操虽号称百万大兵,但天时不利,地利不宜,其实未战已先败矣!”
事实证明,周瑜的判断完全正确,赤壁之战最后以曹操大败告终,三国鼎立之势遂成,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美梦。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谋略家之一范蠡说: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意思是说,若客观环境不佳,决不主动兴起干戈。原因很简单:客观环境的制约力太强了,不是人力所能轻易对抗的;所以,聪明人做任何事,一定应天顺人,才会有较大的胜算。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地者,地形、地利也。这是有形的客观环境,包含下列三种:
远近,路程距离。
险易,地形的好坏,是否易于行军。
广狭,道路的宽窄。
死生,奋战则生,反之则亡,让人非生即死的险恶地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