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滚动的石头不长草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滚动的石头不长草  如果你的大脑停止了转动,势必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自小便是一个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孩子。至今,他仍喜欢坐在椅子上前后摇晃,正如乔丹投篮时爱伸舌头一样,妇孺皆知。这种习惯已成为微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尔·盖茨前后摇晃,用来稳定情绪,作出决策。  比尔·盖茨的软件王国获得成功后,事业蒸蒸日上,其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为使自己的王国更加巩固,必须不断创新,以此来迎接对手们的挑战。打败对手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自己的后盾。  聪明的比尔·盖茨深知“滚动的石头不长草,转动的大脑能生钱”的道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微软股票于1986年3月在NASDAQ市场首次公开上市,开盘报价为每股21美元,第一天收盘时,共成交360万股,收盘价为每股29.25美元,股票上市获得巨大成功。一周后,公司股票涨到每股35.50美元,一年后,达到90.05美元。股票升值超过了400%。  比尔·盖茨这一堪称经典的手笔,使各路对手深感恐惧和敬佩。不仅为自己的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利润,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股票的上市发行也为微软实行增资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1995年到1998年4月,微软公司顺利实施了28项兼并和12项投资计划,使其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7倍和1.4倍。  员工人数由1985年的910人上升到1990年的5 636人,1996年更达到20 561人。办公地点也由上市前在西雅图北区的办公场所搬至新办公楼,并在短短的6年内购买了269英亩土地,修建了22幢建筑。  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们凭借着转动的大脑不仅占据了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在应用软件领域也不断地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现在又在向互联网络进军。  与技术上的领先和独占相对应的是其耀眼的财富,对于微软,人们关注的还只是它的公司和产品的品牌;对于财富,人们更关注的是比尔个人的财富,其占有微软的股份近20%,总市值达到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是伊拉克国民经济总量的两倍。  点滴智慧比尔·盖茨不是哲学家,但他却以不停转动的大脑感知把握住了市场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2决不找借口  为失败找借口的人是懦夫!  ——比尔·盖茨     翻开世界上那些成功人物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从不为失败找借口。  被人们比喻为“软件皇帝”的比尔·盖茨,在他所著的书中说:“我们应该接受迅速的失败,而不是缓慢的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么只说明他们没有努力,他们没有费吹灰之力。”  天才的比尔·盖茨对失败的理解,也许超出了常人的思维范畴。但,却是他向人们透露出的微软的一个成功秘诀。  和比尔·盖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企业主管之一。  事实上,与人们对一个在软件业占绝对优势的公司的想象相反,微软公司的成功来自一系列的失败和错误,但关键在于每一次失败都能激励比尔·盖茨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  面对失败从不找借口的比尔·盖茨,曾拟了一份私人备忘录,标题是《微软最大的错误》。在这份备忘录里,他说:公司迟于察觉因特网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  为了战胜对手,微软曾两度企图进军小巧的掌上型电脑市场,却都功败垂成。  但善于在失败中寻找取胜方法的比尔·盖茨,于1998年又率领他的伙伴们挟着手掌大小的个人电脑,重返市场。  1993年,微软设法以约2.68亿美元收购网络服务业者美国线上公司(AOL),可是遭到拒绝。微软于是决定开办自己的线上网络,美国线上某主管预言,互动式服务会使微软在越南(Vietnam)占领一定地位。  微软网络(MSN)于1995年,在50个国家以26种语言推出。这项服务不那么稳定,广告服务一团糟,消费者并不对它趋之若鹜。尽管连自家管理人员都承认,微软网络可能会一直落后竞争对手,微软仍继续改善这个线上服务。  失败总会有的,但你应该从中吸取经验,重新开始。失败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合理的失误不应成为斥责他人的理由。  微软为什么能发展壮大到今天,而且在世界上夺得了霸主的地位?  那是因为在微软,允许你失败。  比尔·盖茨说:失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不可能不伴随着失败。聪明的人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认真寻找失败的原因。  所以,在微软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犯错误的人反而被提升。当然,由于偶尔的能力不足或愚蠢,也可能发生本应避免的失误。总之,搞清楚错误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  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他可能。在许多情况下你能够找到足以奏效的另一种方法、另一套系统、另一种解决方案。迅速失败意味着迅速找到另一条成功之路,而不是对项目的完全否定。  点滴智慧“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那些不向失败找借口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3敢向公众承诺  一个不敢向公众承诺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企业。  ——比尔·盖茨     微软在198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霸主地位。而应用系统软件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正被可视、莲花、微处理公司分而食之。看到这一情景,争强好胜的盖茨坐不住了,他决定把手伸向应用系统软件领域。  盖茨十分清楚应用系统软件不像操作系统软件那样,开发出来可以直接和生产主机的电脑公司打交道;而是要进入零售市场和经销商打交道。所以,这就要求微软公司除了开发一流的应用软件之外,还必须建立一支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队伍。  精明的盖茨知道如果拥有了这样的队伍,同时就拥有了向公众承诺的资本,那么,它将给公司带来滚滚的财源。  盖茨虽然不乏雄才大略,但在市场营销、服务方面,却是个外行。  那时,微软公司也有一个用户服务办公室,但那完全是一个摆设。那间不大的办公室,每天只有两个对软件略知一二的女人在那里坐着,除了能回答“这个改进版还在研制”、“我们一定替你转告”之类的不疼不痒的问题外,就是把留言簿很有礼貌的推到客户面前:“对不起,请你把你要问的问题写在这儿,我们向老板汇报”。剩下的什么也不能干。  办公室的桌子上,堆满了用户关于软件的质量、相关的技术服务之类问题的建议和写满了厚厚的几本留言簿,那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以致后来当杰瑞·拉藤伯受命接掌销售部门、走进这个办公室时,竟然倒抽了一口凉气:“天哪,怎么会是这样!”  用拉藤伯的话说,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在美国已小有名气的微软公司,在用户服务方面竟糟糕到如此地步。作为一个正规的公司,都会把用户服务看得高于一切,把用户当上帝看待,有的甚至把它看成公司的生命线。正式的公司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服务部门,想要在零售市场站稳脚跟,甚至大展宏图,几乎是白日做梦。  所以,微软公司要进入零售市场,必须解决销售部门这一薄弱环节,这就必须要找一个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又具有电脑、软、硬件方面的知识的人才,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来担任微软公司的这一职位,盖茨进军应用软件领域、分一块蛋糕的战略计划,就只能流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裁谢利和比尔·盖茨绞尽脑汁,到处寻找合适担当此任的人。  时间到了1984年初,一个叫杰瑞·拉藤伯的人,引起了谢利的注意。杰瑞·拉藤伯,最初在IBM公司任职,后来又到阿塔里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现在在科瓦拉技术公司工作,任该公司的销售督导,具有丰富的零售营销技巧,上乘的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正是微软想找的那种人。  合适的人选敲后,谢利和盖茨马上决定:聘请杰瑞·拉藤伯为负责零售部门的副总裁。经过谢利一番游说,1984年5月,杰瑞·拉藤伯正式到微软公司上任。与此同时,微软已经开发出“多元计划”,“微软词”等应用软件,由“奥德赛”易名为“超凡”的开发计划,也正在实施中。  在当时的市场上,由于“多元计划”、“微软词”在性能上不敌可视公司的“词星”、莲花公司的“莲花1-2-3”,所以,微软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状况不好。盖茨准备用“超凡”的应用软件领域和莲花公司一决雌雄,扭转微软的不利局势。  微软的应用软件产品正不断的开发出来,但微软懂得零售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实在太少。微软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销售,但范围太小,格局有限,所以效果不好,所以,微软缺少一支真正的销售和服务的队伍。  杰瑞·拉藤伯到微软后,凭他的经验和知识,立即就发现了病因。在一次碰头会上,拉藤伯向盖茨直言不讳地说:对于一个大公司而言,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服务队伍,给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对营销一窍不通的盖茨,听着拉藤伯的侃侃而谈,也得把平日一向采用刁难方式向他人学习这一手收敛起来了。拉藤伯到任后,便开始着手创建微软公司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队伍。经过四处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有60多名技术人员和30多名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用户服务队伍,负责回答咨询、技术维修等一系列的工作。  由于这支队伍的不断完善,在微软公司占领应用软件市场的商战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使微软公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后来,盖茨也不无自豪地说:正是拥有了这样的一支队伍,微软才敢永不言败。  点滴智慧向公众承诺,会使企业树立起良好形象,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