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定位(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班超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然而,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成“家”的,他青年时期的工作不过是给官府抄文件和给私人抄书籍(大致相当于现在大街小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传真复印社”的打字员,充其量不过就是区政府一小秘书罢了)。
当是时也,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境,班超特别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50多年,更是如张一一先生般心怀忧虑。班超抄了一段时间的书之后,(可能是银联卡上依然为零点零零零圆,张一一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罪过罪过),大概也已经知道“抄书是永远也发不了财的”,似乎觉得自己应该早日另谋出路,只是心下一片茫然,不知道路在何方,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生痛感受,煞是郁闷。
班超这天正给成功学大师张一一抄《一夜成名》,突然发现书中有几句格外深刻,一句是“成功者掌握最大的趋势”,一句是“成功者向最成功者学习”。他一经对号入座,当时最大的趋势是要解决外患,当时最成功者是出使西域的傅介子和张骞,当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暗道张一一这厮真是了得,简直是拨开云雾而见青天,叹一声“得来全不费工夫”,庆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班超当下也顾不得背一个“过河拆桥”的千古骂名,把张一一的《一夜成名》撕得粉碎(他害怕让更多的人分享张一一先生的成功经验对他构成威胁),然后把毛笔甩过马路,自言自语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西汉昭帝时,曾为开道西域立下赫赫战功)、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么能够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呢!”
班超“投笔从戎”之后,随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由于他受到张一一的成功学激励,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足智多谋,最终威镇西域各国,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名彪青史,万古流芳。
班超投笔从戎,建下千秋功业;鲁迅弃医从文,终成一代巨匠。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更需要不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认识自己长短,躬身践履,砥砺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许多人会一生碌碌一事无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便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他这里所说的“支点”,和所谓“人生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质量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区别于其它人的潜力和特质。吴晗和钱钟书同样都是数学一窍不通,他们考北大时数学一个15分一个0分,可后来他们一个成了有名的历史学家,另一个称得上是学贯中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天才”毕竟是极少数的,绝大部分人们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之所以有人会取得成功而大部分人会庸碌一生,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实践过程中尽快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并最终将其做大做强。
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尤其是每年千万计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常常会对前途感到无比困惑和恐惧,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支点,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自己最大的潜力是什么,自己最应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
我曾经也如所有人一样的迷惘。我尝试着开过学生餐馆(不到一个月就因管理不善不得不关张大吉)、玩过乐队(不久知道自己音乐方面压根没有天分)、举办过围棋和象棋培训班(不久也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培养出李昌镐或是许银川们)、教过中学语文(因为语速太快以及国语太差而被学生一致罢免)、做过广告公司的小职员(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有更大的追求和发展),等等。
我曾经从事过许多的行业,涉足过许多的领域,我从18岁读大一时开始就漫无目的的寻找自己的定位,因为没有好的老师的正确引导,我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通过2200个日日夜夜不停的摸索和实践,多走了许多的弯路,付出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我终于挖掘出了自己的潜力、兴趣和优势所在,终于在24岁这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做中国最牛B的图书策划人、畅销书作者和《成功学》推广者。
一个人想要成为成功者,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指望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刚一毕业进入社会就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未免有些期望值过高。人总是要在尝试中才能发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能够实现的方向和目标。
给自己人生定位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年,有的三五年,有的甚至忙碌一辈子都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总是在他不擅长的行业间徘徊歧路,所以他注定庸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