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2节 打虎英雄在新形势下(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报业竞争,规范市场,读者受益
记者:以北京的报业市场为例,目前的竞争状态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如果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程度,像南京报业市场,很多报纸零售甚至降到一毛钱,虽然很便宜,但是很多报社亏本。就像家电打价格战,彩电可能便宜了,最终消费者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崔恩卿:现在北京的报业市场实际上也在打价格战,而且跟南京的降低价格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定价没有变化,但是已经采取了各自的销售方式,比如《北京青年报》是订报送奶,《北京晨报》是订报送水,几乎相当于无偿订报。
一些新报面世的时候更是这样,有的在地铁里送饮料,其实,这样做很麻烦,而且并不一定能够送到读者手里。我看还不如跟商家联合打折,凭你这份报纸可以享受一定折扣优惠。
今年9月份就快到订阅明年报刊的关键时候了,到时候一定又是五花八门。反正不管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送东西。订我一份报,送你相当价值的东西。
北京的报业市场,今年到明年,也还是一种平稳状态,不会非常激烈。因为今年、明年市场的情况,就是《信报》、《京华时报》这两张报在冲击市场。
今年、明年的市场是竞争待发,竞争的态势有了,并不是一个恶性的竞争。就是这个局面恰恰受益的是读者,为什么呢?竞争最终的结果是在信息量上加大,在贴近性上加大,在服务性上加强,也就是现在都市报的发展势头,读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定价不会上升,但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我觉得北京是市场有序,竞争待发,规范报业,成熟报业,受益读者。我觉得明年肯定是这样一个局面。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报业规范,报纸规范。这是北京的市场。规范报业本身就是竞争产生的一个正面的效益,不是负面的。
中国报业需要职业经理人
记者:报业的不成熟,一方面也体现在缺乏管理人才,尤其是职业经理。当一个行业发展的时候,必定要吸引行业外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现在报业处在开放的过程中,但是报业人才还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即大多是由编辑记者成长起来的,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作为管理者的基本功不完备。
崔恩卿:一些企业或者机构投资报业后,希望参与到报社的管理工作,但因为他们对报业不太了解,现实情况往往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失败?我举个例子,许多合作的企业进入报纸后,只管广告和发行,编辑业务不管,这就存在问题。报纸原来的样子就不是能带来广告的样子,原来的样子没有变化,能带来广告吗?带不来广告,你负责的发行和广告找谁要去?肯定是最后失败。现在有的一些巨额投资到报纸,几乎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改造报纸的产品,没有抓住重要环节,虽然政策上说编辑权不能放,但并不意味着作为产品的报纸不能改造,你不改造,投入几千万进去是干嘛的?投资进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改造产品,改造成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卖的出去,才能赢得读者,才能有广告。
从这个角度来看,报业要市场化就需要职业经理慢慢的形成,包括引进报业外的人才。而现在正好是青黄不接,原来的编采人员;对经营管理不太了解,包括对报业的规律不太了解,造成这样一个没有发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才有资金进来,投资的人进来之后,想参与管理,但是他又不懂得报纸。这就是现实情况。应该说报纸的职业经理人问题刚刚开始,过几年之后,报业开始规模化之后,肯定职业经理人会成熟起来。现在开始有这个势头了,大家坐在一起,很少再讨论新闻如何写,都讨论如何经营,已经讨论到职业经理话题,可是还不成熟。我觉得这已经开始有这个气候和土壤了。
记者:你创办《北京娱乐信报》,有没有一个最终目标,比如要当第几,把谁挤下去?
崔恩卿:我是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局级,报社社长是兼任的,毕竟不能在第一线,加上我的心态,年龄在增加,一定要把谁灭掉,没这个想法,但在市场上就是要竞争,不会和平相处。
我其实知道有相当大的风险,但仍要一试。我脑子里没有假想敌,没有那种好斗的气魄,但力争上游、激流勇进的本性没有改,可能变成比较温和的方式去表达,是友好的,但是竞争的。
在《北京青年报》时,我曾有四句话赠报友:“跋涉新闻纸,九天云鹤渡。随缘寻胜境,妙在有无处。”这次办《北京娱乐信报》,很多人问我是何心态,我的回答是:心智所限,力不从心,但尽力为之,随遇而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