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5节 文联与《戏剧电影报》(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四)
《戏剧电影报》要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即进入符合文联办报初衷的角色。
首先,要进入文联工作的大环境。戏剧电影报是文联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联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文化产业,无论从社会功能上,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上,戏剧电影报都承担了为文联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从上至下务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种以为戏剧电影报可以游离于文联整体工作之外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戏剧电影报要进入市场大环境。报纸的社会价值不是人们主观规定的,而应当由市场来确认。
例如:1994年,《深圳风采》杂志刊出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公众对报纸的认可度的调查报告,排在四城市前三名的分别是;
北京: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
上海: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
广州: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
深圳: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
在这个调查表上,中央级大报榜上无名。
再例如: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份关于北京民众的读报调查,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
第一、北京晚报,
第二、北京青年报,
第三、精品购物指南,
遗憾的是,名列前茅的仍然没有一家大党报。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和确认。
关于市场的选择和确认,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指标来反映。一张小巧的消费类报纸——精品购物指南,仅为周二刊,广告刊载额却高达2亿元,如果按单期计算,每期每年广告额是一个亿。北京青年报也是一张多年来被人们看不起的“青年小报”,1991年广告额才是30万元,几年来,每年翻番,1992年上升到500万元,1993年达2200万元,1995年达4400万元,1996年达8600万元,此后,绝对值连年攀升,1997年逾1.4亿元,1998年突破2亿,1999年据说完成3.6亿元,在北京已与北京晚报并肩,在全国大约可进入前6名。而中央级大报在广告经营额上可以说早已是名落孙山。
报业市场对媒介的检验无非是两大坐标;第一是地域有效发行量,也叫相对发行量。这是因为媒介服务对象的相对集中性决定的,也是因为媒体的广告服务功能的市场集中性决定的。地域发行量是地域读者对报纸接受情况的基本标志,有了一定的地域发行量,才真正拥有地域读者群,同样这个读者群就成了报纸信息的消费群。第二是广告刊载量,也是广告信息服务量。因为广告本身就是生产和消费信息,它是大众的信息需求之一,因为广告信息本质上又属于“有偿信息”,广告业主对媒介有极强的选择性,因此,广告刊载量自然就成了一张报纸地域影响力的综合标志。
对于戏剧电影报来讲,要进入市场大环境,就是要对照上述两大坐标系,坚定不移地进入北京的报业市场,在北京占有一定的读者群;进而进入北京的广告市场,成为北京广告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只有在这两个坐标系上取得北京市场的认可,才算真正进入市场大环境,从而才可以说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也才可以说有了实现“文联办报”夙愿的基础。
第三,要进入主流报纸行列。进入主流就是创造报纸的影响力。人有高矮之别,报有大小之分,但在社会上,人是平等的,报也是平等的,不同的只是因为各自的特殊性而形成的不同的特色,并由此形成—种约定俗成的角色分工。戏剧电影报在报业市场上应当树立主流报纸意识。做为报纸就是服务社会,服务读者,谁家服务的好谁就能赢得读者,谁家信息快、多、准而且具有权威性谁就能赢得社会的承认。我曾经面对大报说过这样的话:班门弄斧不惜力,报海冲浪频扬帆。戏剧电影报应当“志在潮头”。
(五)
以上是我对文联与戏剧电影报的一些思考。智力所限再加上篇幅所限,只能简约述之。
总之,文联要把报纸切实当作事业去办,当作实业去办,既是实现文联社会功能实力的事业,又是增加文联经济实力的实业。戏剧电影报则要摆正身份,早日认同并进入这种社会角色。
当然,戏剧电影报的大发展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有一个进一步完善形象形成特色的过程,更要有一个社会(市场)承认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认真实践的过程。凡事大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干才能出真知。期望戏剧电影报勇敢地闯市场,今冬加温,明春绽花,三年后进行“秋后算帐”。
预祝《戏剧电影报》成功。
1999.12.29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