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IBM任职的9年间,有一件事情使我备受媒体的攻击,那就是:与媒体不合作。而我的一些竞争对手一看到电视台的摄像机和记者手中的采访本,就会走不动路。最大的抱怨来自于一份技术贸易方面的报纸,该报指出:“当我给比尔·盖茨打电话时,他会亲自接电话;为什么郭士纳就不能呢?”
当然,你知道我有一家公司要我管理,更重要的是,我总是认为,说得少和做得好,要优于说得好而做得少。媒体喜欢预测、预言以及承诺。如果你在摄像机面前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你就很可能会陷入说大话的陷阱。
因此,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一年中只接受2~3次记者采访。这些采访也几乎全是一个主要出版物重要报道的一部分,记者通常事先准备好一个采访提纲,这个提纲要能够说明该记
者对IT行业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并对IBM的发展战略有着深刻认识。是接受有这样一个精确采访提纲的记者的采访,还是接受一个只是泛泛地问许多不同方面问题的记者的采访?当然,我会选择前者。
我总是认为,在媒体面前说得越少越好。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己跟媒体的接触,但我必须指出的是,我所接受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所产生的影响,远远甚于我整天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
分析家
分析家有许多种类型,他们分别是在股价、行业以及产品上有独特见解的观察家。就像在观察者中所出现的情景一样,分析家也分为非常优秀的和很不怎么样的。我曾评价过互联网分析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误导过他们的委托人。
一些优秀的IBM证券分析家中的一位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他递交给我一份问题清单,这些清单上所列的问题都是在即将召开的IBM分析家会议上,他希望我能够给予回答的问题。这些分析家都是相当优秀的战略观察家。
我所认识的大多数证券分析家都既聪明又勤奋。然而,他们也感染上了一种让人十分虚弱的“病毒”,这种“病毒”在美国的公共资本市场上大肆传播,它就是:季度性目光短视。我惊讶地发现,太多的分析家都因为一叶蔽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换句话说,他们把森林划分成了复杂的迷宫—就像老式的英国住宅区。对于这些分析家来说,所有重要的事情就是,毫不犹豫地打通下一个短期赢利通路。至于你是否有最好的计划打通了整条通道(或者你是否有计划),对于他们来说,则抛在脑后。如果他们预计在未来的90天中,实现每股赢利50美分,而且你也做到了—这时你就是英雄;如果他们预测50美分,而你只实现了48美分,那你就是小丑或恶棍。
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90天中,根本就显示不出一个公司所做决策的好与坏,也没有考虑在大多数商业领域,很少有管理者能够在90天中就能够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更没有考虑到一个公司在90天中所做的只能是管理收入。在反对这些分析家上述“季度性目光短视”行为的同时,我还必须承认,他们并不是这种“目光短浅症”的创造者,而只是大范围被传染了这种“病毒”的一部分。然而,经济制度却把他们转变成了电子表格迷,在每一季度中,你都要用正确的数字为他们填写宾戈卡(一种赌博游戏卡)。
我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分析家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即他们持这样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先入之见:营业收入的增长就是衡量一个公司优势的标准。当然,营业收入的增长是一个企业价值增长中的一个因素,但远非最重要的因素。以牺牲净收入为代价而片面追求营业收入的增长,是说明一个管理团队无能最有力的信号之一。在损益表的所有测量标准中,营业收入是记账管理中最容易管理的部分之一。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就可以看到身边的类似案例—正在接受调查的和承认自己有这种造假行为的电信公司、网络公司以及软件公司,都是以牺牲净收入为代价、片面追求营业收入增长体制的金字塔中的组成部分。
这种对营业收入的片面追求也导致了另外一个后果,即以牺牲长期竞争地位为代价而最大化短期成果,也就是说,以牺牲市场份额为代价而抬高或维持价格。
在IBM,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压低营业收入的增长但却提高了基本股东价值:
* 我们不去参与那些只能扩大公司规模却很少带来利润的购并活动。
* 我们降低主机的价格以及由此带来营业收入的下降,以确保一个有效益的不断扩大的现金流量。
* 我们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软件和存储器竞争对手的价格基础,过去我们一直在这些产品上保持着惊人的价格保护。结果,我们在高成长领域大幅增加了市场份额。
* 我们卖掉了一些能够带来数十亿美元营业收入,但却不适合IBM长期发展战略的业务。
我猜想,营业收入是分析家们发现最容易跟踪或者理解的东西。然而,最优秀公司的利润增长一定是快于其营业收入的增长。这些优秀的公司能够出色地管理好边际利润和开支,也知道,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是一个能够允许它们,利用营业收入作为成本结构和市场导向型模式,通过这一武器与竞争对手作战。最重要的是,它们理解:是现金流而不是营业收入推动企业的成功。
所以,在过去的10年中,IT行业中成长势头最为强劲的三大公司(戴尔、英特尔和IBM)都拥有两个共同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通用电气、沃尔玛以及其他一些领导型企业也具有这两个共同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把价格(营业收入)作为一个战略性竞争武器,第二个则是,能够很好地管理成本—所有的成本,包括税收、制造和配送。
当我们进入新的10年发展期时,公司领导人应该利用电子商务的空间,在制造、工程、供应链、人力资源生产力以及组织速度等方面更加有所创新。
几乎在所有的行业中,全球化正在引起生产力过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商品化和价格下降。因此,成功将意味着使公司进入最适宜的规模—不一定就是最大的规模。流程创新即公司的营业方式,将与公司产品的创新同等重要。
如果我是一家证券公司的研究负责人,我会要求我的证券分析师关注以下决定股东价值的5个方面:
1. 在一个成长型市场或者细分市场中,该公司是主导力量吗?(别忘了沃伦·巴菲特的观察:“当一个拥有良好声誉的管理者和一个有着坏名声的公司相遇时,发生改变的绝不会是后者。”)
2. 在这些细分市场中,该公司能够保持或者增加其市场份额吗?这种市场份额能够给公司带来持续的优势(成本、技术以及质量方面的优势)吗?
3. 增加的市场份额能够给公司带来现金流的增长—指的是所有开支过后的现金流,而不是无意义的付息及税前利润付款报单或者预计的现金流量。
4. 该公司是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在运用现金流量吗?
* 避免无谓的或目光短浅的购并活动。
* 在研发、营销以及公司其他的关键性领域加大投资。
5. 该公司管理团队的言行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吗?执行官拥有公司的大量股票(还是相反只持有公司期权)吗?他们是以分红的形式或者以配股的形式给股东返还现金吗?
我喜欢竞争对手执迷于将其公司的营业收入作为主要绩效目标。1993年,听说康柏公司的领导人宣布其目标就是在1996年之前超过我们的市场份额时,我简直高兴坏了。分析家们也高兴极了!康柏公司的这位领导人大显身手地购并了数据设备公司,我又高兴坏了!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位领导人最终被解雇了,毫无疑问,失去了有这样绩效目标的领导,康柏作为一家公司也从此在市场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