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0节 建立国内股市的公理体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面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吹来的春风,面对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面对着居民储蓄存款一路上升,面对着香港H股气势如虹的骚动,国内股市尽管在月初曾泛起了一点涟漪,但这种涟漪很快就在辽阔的大海中消失了。国内股市并没有如人们希望的那样扶摇而上。
看看几年来的股市,有人谓之为边缘化的荒凉。近两年来,国内股市一直低迷不止,在国内经济强劲增长的形势下,股市的发展则出现种种背离。交易量历史最高时,沪深两市一天的交易金额超过了1000亿元,但现在则在50亿元左右徘徊;投资人,沪深两市开户数达到7000万,但现在市场交易户数不足百分之一;筹资额,上半年全市场不到350亿元,股市融资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92%;现在的股票平均价格已经低于1999年“519”行情的水平了;券商全行业亏损,流通股市值的快速缩水等,都呈现出股市一片萧条之景象。
面对一片萧条的国内股市,其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尽管国内媒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讨论,各种演讲、各种文章纷至沓来,但仍然是各人所站视界不同,见仁见智。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对于中国股市的症结问题,人们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即中国股市的基本国情是股权分裂、股权对外封闭以及由这二者产生的流通股价虚高,因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割裂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的最大现实问题,也成了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万恶之源。特别是最近招行可转债事件所导致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空前对立,更是把股权割裂的弊病一展无遗。
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股市为什么会一蹶不振?就在于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信心,就在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分裂的方式一个劲地向市场“圈钱”,而流通股股东则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最后只好退出市场。也正是在这种股权分裂的格局下,一股独大、包装上市、关联交易、虚假陈述、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成了非流通股股东“合理合法”的行为。因此,中国股市要走出目前之困境,就得恢复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就得给予中小投资者回报,就得让市场良性地发展,而要做到这点,就得消除股权分裂之状况,实现股权全流通!这也就是最近不少学者与民众思考之逻辑。
但是,国内股市的症结仅在于股权的割裂吗?如果股权割裂真的是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这个问题在近期内又根本无法解决(有人认为,股权全流通是市场的核心问题,目前谈这个问题是巨大无比的幻想),那么找出问题的症结又有何用?早些时候市场早就证明了,谈国有股减持就色变,谈股市全流通股指就下跌,难道现在的股市又有了什么新招了吗?有人就说,股权全流通就像古代希腊神话里那只潘多拉的匣子,认为把匣子打开,可以放出魔鬼,也可以放出希望。早些时候,由于匆忙打开,放出的竟是魔鬼,一害怕赶紧把它关上,却把希望也关在匣子里了。因此,这次打开匣子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关住魔鬼而放出希望。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听了也令人十分振奋。但是,如果国内股市真的实行全流通,那么目前股市所存在的困境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吗?股市全流通是解决目前国内股市困境的万灵之药吗?如果国内股市真的实行全流通,但股市的问题没有全然解决,甚至于会增加一些新问题。这些人肯定又会说,不是全流通不好,而是没有好的办法与条件让潘多拉匣子放开希望反而放出了魔鬼。
其实,股权割裂是困扰国内股市的问题之一,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而且国内股市的股权割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既然民众早已知道股权割裂是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根源,但为什么在问题初露端倪的时候不着手要求改进之呢?为什么一定要到问题堆积成“大山”之后才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呢?还有,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规则的执行者早已知道股权割裂之严重后果,也亲眼目睹非流通股股东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这种弊端对流通股东左右其手,但我们的监管者为什么一定要到10多年后才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明知是非流通股股东掠夺性行为而招摇过市呢?应该说,这不仅仅是用股权割裂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股权割裂仅仅是造成国内股市困境的外象,只不过,股市中的相关利益者把这种股权割裂作为掠夺中小投资者或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工具。
我们再看看发达市场制度下的美国与香港,这些股市全流通是没有问题了吧,其实即使市场最发达,法律制度最健全,证券监管最严厉,这些市场的种种违法乱纪、做假造假、操纵股市、掠夺中小投资者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违法乱纪事件披露而造成股市指数坐“过山车”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比如,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就从2000年5300多点下跌到1100多点。不过这些市场很快会得到改进并继续发展,并会很快地重新繁荣起来。像这些市场发展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要比国内还严重,难道用股权割裂就可以解释的吗?
国内股市的困境,问题在哪里?以往的讨论里,大家谈得不少,过去我也一直认为在于国内股市没有走向市场,在于股市的计划性或非市场化,在于股权割裂等,但这仍然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实质还在于国内股市没有一个发展市场的公理体系,即没有形成市场最基本的运作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不证自明,不需要规范,不需要制定,更不需要什么立法。就如同平面几何一样,它就是建立在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没有这些公理,其他定理规则都无从谈起。比如,两点连成一条直线,两平行线永远不相交,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等,这些都是不证自明的公理。
在英美国家,法律的公正不仅表现在法官的尊严,法律条文的规定详细,对判例的尊重上,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历史久远的陪审团制度。许多大案子的审判,法官重点在于澄清事实,而最后的裁决者是陪审员。一般的陪审员既不出自于法律科班,也不会对相关的法律条文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对案件的判断更多的是个人的常识,个人对公正理解的常识,以此达成一致意见。而这些公正常识就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之中,就存在于人们日常的行为里。也正是这种陪审团制度保证了英美国家司法的公正性。而这些常识的公正就是法律制度的公理体系。
对于国内股市,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这样一种公理体系。在市场中,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本来是希望有所收益,他们都是冲着有利可图而来,但当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后为什么会个个都血本无归?一个人不赚钱,二个人不赚钱,那只能说个人不能够掌握好股市风险和掌握好投资机会,但当中小投资者大家都如此不赚钱时,那么这不仅说明该市场制度有问题,而且还说明在这个市场中,进入市场就得有人获利的公理在这里荡然无存了。在市场中,交易者肯定是贱买贵卖,但为什么曾有PT垃圾股则被人炒上了天,土鸡也可以成凤凰。
最近有研究报告指出,国内股市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公平对待二级市场投资者。他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并非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缺乏吸引力,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以外的所有主要市场参与者都从中国股市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在10年间,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获得经济利益12100多亿元;国内券商获得3000多亿元;证券中介机构约200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累计管理费约为70亿元,基金从业人员年均管理费收入在100万元,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则预期亏损达到8900多亿元。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凡是通过计划与政府方式进入市场的都大获其利,凡是个人自由进入的就大为亏损;凡是产品或服务供应方,则大获其利,而产品与服务方则大为亏损,而产品与服务又完全是在政府管制下。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规则完全是通过掠夺式的方式把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单位或少数人手中,而这样的规则岂有市场可言?
还有,再看看市场产品与服务的供应方,不管市场如何严峻与如何低迷,上市公司的老总同样市官厚禄;证券公司,马照跑、舞照跳、钱照发、福利照享;交易所的大厦金碧辉煌,让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可享受全国最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购买名贵汽车及住高级住宅等,而更高一层的权力者如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而看看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有几个不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早些时候,我写的文章,股市民众在网上拼命骂我,我开始还有些不理解,我不是在为他们伸张正义吗?但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呢?后来才知道,他们血本无归,心中的气不打一处来,还有不骂人的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这些就在于民众迫于无奈,就在于国内股市缺乏一个公正的市场运作公理体系,如果市场运作不是建立在一个公正的公理体系上,侵害中小投资者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
因此,现在我们的股市不是如何确立更多的制度(以权力来分配资源的制度制定得再多也只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如何设计更多的金融产品、如何建立更多的市场,而在于如何来确立市场的公理体系,让中小投资者在市场中觉得他们进入市场是有利可图、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他们的财富不会受到掠夺。如果最常识的东西在市场中都让人疑惑不解,那么中小投资者有谁敢进入这个市场呢?如果中小投资者不进入市场,那么国内股市如何繁荣。这就是市场最基本的常识!
(2003年10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