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个 人(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2年,有一本书风靡职场——《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美国人一百年前写的书只讲了一 个 简单的故事,而且叙述得很平淡。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抗击西班牙的军队首 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 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 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 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三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 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有意思的细节是,当时,美国总统把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 信 之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显然,他也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但是在 他接过这封信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军人的高度责任感接过了一个神圣的任务,也许他会因为 这个任务付出生命。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像罗文这样 的人,我们的确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精神雕像,永远存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年轻人所 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和他人的谆谆教导,更需要一种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而这种 精神就源于一个人对其工作的忠诚和信念。
在一个非常物质化的社会中,企业人员的流动是正常的,通用、IBM、宝洁这样的企业也有 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出。所以,从管理者角度讲,恐怕更看重的是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任何一 个企业都需要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著名社会经济学家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个人》中说:“每个人都渴望其他人承认自 己的尊严和地位。”从我们企业管理角度、从我们企业文化角度说,我们有没有真正地尊重 员工?索尼前社长盛田昭夫在《日本造、盛田昭夫和索尼公司》一书中,把“管理—— 亲如一家”作为醒目的标题。他认为,索尼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 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论或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随便打开一个中国企业网站,在企业文化和企业介绍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以人为本 ”这 样的标榜。但实际上,企业家和企业主管心目中,企业家、企业投资人、企业主管是企业员 工主人的意识非常明显。
“尊重个人”,首先是尊重本企业员工并通过产品广及客户。
在我们看到的企业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对个人的尊重,总以为,企业员工的一切是企业 (过去是组织)安排好了的。但实际上,这种安排是最没有效率、最容易产生腐化的。
建立尊重个人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来讲,就是要最大程度地解放个人。这种思想 和精神上的解放,是企业永葆创造活力的基础之一。
尊重个人,在表现上是“员工至上”。我服务的公司是IBM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客户,IBM第 一个负责中远的客户经理就是后来写了《逆风飞扬》一书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女士。她在 书中谈到IBM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为员工设立的一年只需要1美元的乡村俱乐部、IBM公司的家 属联谊活动以及“百分百活动”。
IBM创始人老沃森“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旅行,一天工作16小时,几乎每个晚上都参加他数 不清的员工俱乐部举办的仪式和庆典。他乐于同员工交谈,当然不是以一个好奇的上司自居 ,更多的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出现”——这是他那个时代人写下的记录。但实际上今天 我们还可以听到关于沃森先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已经成为这个卓越企业的文化组成部 分。如“不关门”制度、俱乐部、简单化、布道、狂欢以及培训等等。
细细研究品味绵延近百年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人 开始的。我 们是真正接触到欧美企业管理理论之后,才认识到西方资本家并没有把工人当做任人宰割、 任人支配的机器,相反在企业的管理中总是不断地增加对人的尊重的成分。这是我们中国 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切实加以学习的。
我们的许多企业大喊对职工的尊重,甚至推出“人本主义”。但是作为管理者你不去研究人 ,你也不了解人,你怎么去尊重他。所以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没有学会去尊重人,不知道如何 去 尊重人。在这些所谓的“人本主义”企业当中蔑视人格、无端指责、打击报复、压制才能、 羞辱感情的事情还大量存在,这样的“人本主义”怎么能把企业管好?
拥有120万名雇员的沃尔玛是全美第一大零售商,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是一家从家门口干 起 来的世界级的企业。沃尔玛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创始人沃尔顿先生始终保持对员工尊重 和关心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沃尔顿先生的倡导下,沃尔玛几乎所有经理人员都佩戴着“我们 关 心我们的员工”的徽章。在沃尔玛,员工都被称做“伙伴”,而不是雇员。从沃尔顿开始 ,管理人员就经常倾听来自员工的声音。沃尔顿说:“关键一点就在于应该走进店里,去听 听你的伙伴们有什么要说的。所有人都应参与进来,这一点极其重要。我们的许多好主意正 是来自于店员和仓库的搬运工。”
在沃尔玛公司,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是个成功者。每周六早上7∶30都召开一 个管理例会。从 沃尔顿开始的传统,管理例会上总经理都会站起来高声问道:“谁是第一?”当然所有的人 都会高声回答:“沃尔玛!”1991年,被誉为20世纪第一CEO的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 专 门到沃尔玛参加例行晨会,被员工参与的热情所感染。他在现场动情地说:我知道为什么沃 尔玛是个优秀的公司了。回到GE,他精心构建自己企业的“沃尔玛晨会”——这就是日后 成为通用成功经典的经验之一的“群策群力”。“群策群力”的核心是“全心全意地相信和 依靠员工”。
杜邦是一家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世界知名企业。在杜邦,尊重个人有着更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从公司的核心价值到全球定位,从公司的企业文化到发展方向,无处不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对人的平等和对人的信任。例如,杜邦对“安全环保”、“职业操守”和“尊重个人” 的倡导正是对人身、人格及人权全面的保护和重视。本着同样的信念,杜邦的使命中就包含 着对个人才干的充分施展,对事业的奉献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家人的 承诺。杜邦员工手册中明确写道:“我们品格高尚、尊重自然与生命、安全工作、与人和睦 相处、精诚合作。每一天回家的时候,我们都将是神清气爽的。”
基督教义中告诫要给予,给予是索取的前提。企业创造价值,先要从创造价值的主体员工 开始,从尊重员工开始。
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怎样优秀的人才,如果他的上级不予以重视,没有适 当的指导、培养和监督的措施,那么他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而且,如果没有员工的倾 情努力,也不可能有企业的成功。
海尔认为,它的企业文化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给人以公平感,如果不是事实上的 公平感,起码也是心理感受的公平感;二是给人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人感到企业的天地广 阔,员工能翻几个斤斗,就给他搭相应的台子;三是给人以成就感,哪怕员工有一点儿小改 小 革,也要给他们充分的荣誉。海尔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成功的人,讲求的是方法、途径;失败的人,讲求的是原因、理由。世界每个人都有问题, 没有问题的人,是躺在坟墓里的死人。企业雇用员工是要解决问题的,有人说,企业经营管 理守则有三条: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老板是错的话,请遵照第一条办理 ;第三条,如果老板有错的话,一定是你的错才引起他的错,因为你没有提出建议。
企业是法人,法人的主体还是人。企业中的人,不是简单的人、单纯的“人”,而是具 有社会意义的人。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就是怎样处理企业与人的关系的历史。企业“经济人 ”的假设是泰勒的创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泰勒的目标是研 究效率,即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倡导金字塔式的层级管 理、幅度管理和功能管理。后人在评判他的理论时,认为他只看重员工个体,而不是员 工群体。他把工人看成机器,必须像机器被使用一样地受奴役。不过,当我亲身阅读泰勒著 作时发现,这些所谓尽人皆知的事实,并非泰勒理论的实质。其实,泰勒是主张以一种工业 化企业、机器与人的和谐关系,来代替当时工厂里建立在恐吓基础上的相互缺乏信任的关系 。
当然,泰勒之后,“霍桑实验”使人们更加注意到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 企业管理和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 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明确提 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 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并且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 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 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 初,威 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 曼的 《 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直到90年代前后,大家 所推崇的美国企业管理英雄杰克?韦尔奇创造出“群策群力”的企业管理文化,进一步张扬 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
我们传统文化中强调人的集体(整体)性,讲究“人和”的价值观念,这在中国历史上多少 次抵御外族侵略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了力量。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过度强调集体而忽 视个体,忽视人的个性表现,急功近利等观念,则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我们毫不怀疑中国人的智慧。在计划经济时期,“鞍钢宪法”成为中国管理创造,它找到了 一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解决人的问题的最好途径。
“鞍钢宪法”的核心是“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是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 一改”是指改正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三结合”是指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在这 个时 期,中国人还创造了“三老四严”,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 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鞍钢宪法”曾给了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以启迪。
我以为,中国企业应该,也有条件向尊重人性回归。我们有这个传统,目前也有这个物质 基础。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