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企业家精神 (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肯定具有企业家精神。我们可 以试着总结一下,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应该包含一些什么样的精神:(一)永不衰竭的创业精神从地缘经济学角度说,我们自古以来生活在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不好,灾变多,在几千年 的历史竞争中,每个中国家庭都形成了一种精神:靠自己的力量拼搏、重视后代、勤俭积累 、 敢于冒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
但是,中国人也太容易满足。对中国企业家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永不衰竭的创业精神。 以创业打天下的心态经营企业,企业才能有生命的活力。其实,我们许多企业家具 有“开国皇帝”的心态,这种心态,实际上就是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由于中国两千 年的儒家传统,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官僚阶层,这是中国皇帝统治的基础。而 企业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创业精神,企业的运转将停滞,企业将僵滞,企业将失败。
(二)求真的精神什么是“真”?“真”就是要回到财富创造的本身。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 ,李 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当时他估计若汽车开动,硬币便会掉到坑渠里 。李嘉诚及时蹲下身欲拾取。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员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 该 硬币后,竟给他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枚2元硬币,让它滚到坑渠, 这枚2元硬币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员,值班员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 ,但 不可以浪费 。”
这件小事说明了李嘉诚的一种理财哲学,也说明了他的思维风格,这就是用社会总净值的增 损来判断个人行为合理与否。只要社会总净值增加了,自己损失一点也不算什么;相反,如 果社会总净值减少了,自己即使收获了一定的财利也是损失。
不要小觑了着眼社会总净值的思维方式,这是关系到国家富强的大问题。亚当?斯密在《国 富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论点:人以自利为出发点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改善社会的人贡 献 大。这样的“自利”或者说“自私”就有几分可爱了。因为如此,“自利”能给别人带 来利益,自己的“利”和别人的“利”加起来,社会总净值必然会增加,国家自然富强。
用社会总净值衡量,也能说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什么可恶。制假贩假的人可能获利 ,但假货造成的资源和人力成本的浪费,最终造成的是社会总净值的减少。如果任其发展, 势必削弱国力。一部分借此先富起来的人和其他被剥夺了财富的人组成的是一个不平等的社 会。
李嘉诚的境界是富国的境界,他的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异质,也是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文化的 异质,值得我们好好揣摩。
简单的小事情把它做到极致,就成了一番大事业。“沃尔玛”是世界闻名的以零售业为主的 商 业集团,在沃尔玛,人们可以买到家庭所用的所有物品,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针头线脑儿 。“沃尔玛”所售的商品价格公道,很少发现有超过其他商场价格的商品, 因 此利润极低。对想大干一番事业的商人来说,很少会涉足零售业,因为干这一行根本不可能 在短时期内实现赚钱的目标,而且因为竞争对手众多,资金占用量大等具体情况会带来很大 的 商业风险。
但是,沃尔玛却给了世人一个奇迹,它所拥有的财富已远远超过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 著名的《福布斯》杂志上,沃尔玛出人意料地排在了第一位。
许多经济学家都想解开沃尔玛的成功之谜,但结果却平淡无奇,沃尔玛的成功归结到一点就 是:“吝啬”。
2001年,沃尔玛在中国大连开了一家店,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为大连人民每人长一级工资。 他们是怎样保持低价的呢?有位记者曾经隐身于沃尔玛作过一个蹲点调查。他看到的沃尔玛 商场富丽堂皇,但当他设法找到沃尔玛管理层办公室时,却发现办公室十分简陋,而且空间 狭小,光线也不好。他认为这可能是个别现象,又设法找到沃尔玛在城市中的总部,总部的 办公室简陋得更令他惊讶,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挤在许多商铺之中,如果没有招牌 的提醒,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堂堂“沃尔玛”的办公室。除了办公设施简陋外,记者还发现“ 沃 尔玛”的办公室里的纸都是双面使用的,这在中国的公司里是极其罕见的。记者在调查中还 发现沃尔玛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旦商场进入销售旺季,办公室里从经理开始的所有管 理人员全都到了销售一线,分别担当起搬运工、安装工、营业员和收银员等角色。
这样的场景只会发生在一些小型公司里,而且这种行为常常被人视为“不规范管理模式”, 但在 沃尔玛这样的大集团中却司空见惯。记者也赞同管理学家们的结论,沃尔玛赢在“吝啬 ” 。许多人都知道吝啬可以创造财富,但是很少有人像沃尔玛那样一以贯之,并且让吝啬成为 公司的一种经营理念。
在创造财富的道路上,我们听到过许许多多理念,每一个都有大量的理论支持。但是沃尔玛 却用家庭式的节俭之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它告诉世人,创造财富有时候不需要什么太多太复杂的理念和模式,创造财富的道理其实很 简单。
“真”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但“真”又是企业家精神中至关重要的一种素质要求。
在筑就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返璞归真是最高的选择。这就如同中国共产党,如果脱离了“ 为人民服务”这个看似简单的宗旨,人民还会拥护他吗?
我们的企业家现在多的是奢华,少的是朴素。对比之下,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呢?
(三)忍辱负重的精神中国有一个传统理论,叫宁当鸡头不做凤尾。所以,在中国内蒙古有一家中国著名的乳品 企业集团,由于主要领导的互相不容忍,现在已经分成了三家。截止到2002年底,这三家 日处理原乳的能力加起来不到1500吨。1500吨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三家加起来不如欧 美一家乳品厂的处理能力。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是越做越大,这几年,中国的企业做着做着就 分家了,浙江的李书福、四川的希望都是如此。我们总说要做大做强,但我们又总在“鸡头 ”与“凤尾”间争执。这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丑陋”的地方。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有个老上级曾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受不得委屈怎么能当领导 呢?”
在中国做企业家,也应该能受得了委屈。有“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心劲儿,但更应该有“ 忍辱负重”的精神。最后,往往是能忍辱负重的人成了大事。
“负重”,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中最应该具有的重要内容。
企业家要学会妥协。妥协被认为是软骨头,其实,妥协是人类发展、融合的基础,妥协经济 将成为企业市场交往的主流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班飞机被劫持到厦门,劫机犯拉响 了手榴弹,使停在跑 道上的飞机相撞,死伤好几百人。后来我们改变了方式,牺牲一下原则,换来的是实际利益 。中国三千年来的历史中如果把一些不必要、不理智的斗争换成妥协,今天中国肯定是全世 界最富有的国家。
(四)经营企业而不是经营个人精神我一直鼓吹张维迎教授的说法:用全球的500强企业和华人企业相比,500强企业有名,企 业家没名;华人企业是企业家有名,企业没名。比如李嘉诚先生,他的企业叫 什么名字,中国人没几个人知道,但是说李嘉诚谁都知道。诺基亚的董事长是谁?一般人未 必知道,但是这些公司如雷贯耳。我个人把它归结为中国人在建设自己、建设领袖中心型企 业;跨国公司是建设制度,而且那种制度建设得确实非常好、非常奇妙。
在企业经营和企业家经营上,我们更善于经营企业家,所以,华人企业家比企业更出名。这 是我们为什么做不成百年老店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陈嘉庚,但有多少人知道陈嘉庚的企业 名称?我们知道世界船王包玉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包玉钢创办的世界环球航运公司呢? 相反,杜邦不在了,但杜邦公司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路透不在了,路透社依然是世界上著 名的新闻通讯社。
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波音公司的CEO是谁,但知道飞机的人就知道波音737、波音747、波 音777。
企业家的传承是通过企业的延续得以实现的。所以,中国企业家精神中,我们应该 提倡全心全意经营企业,而不是刻意地去经营企业家自己。
(五)勇于放弃的精神没有永远的市场,没有永远的顾客,没有永远的产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学会在放弃 中成长。
这就如同军队打仗,不知道退却的将军不是一个好将军,不善于组织退却的将军是不称职的 将军。
市场在快速变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增加,企业经营业务的挑战也日趋严峻,企业靠不断 开拓新业务来迎接挑战。企业不能只投入时间、资源实施多元化经营,却很少关注旧业务的 割舍。其 实,开展新业务和退出旧业务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有百年企业,都是 勇于放弃的高手。
美国通用原CEO韦尔奇,主政GE的二十年中,就是在不断放弃中进入新的领域与行业的,使 企 业保持了“火力”和发展的动力。
勇于放弃,是说企业家要敢于放弃自己“起家、创业”的业务产品,要敢于放弃自己投入经 历、感情打造的产品和企业。因为市场是无情的。
诺基亚原来是一家木材加工商,为了进入电信行业,前一任董事长兼CEO在董事会的压力下 自杀了。现任董事长奥利拉上任后,感到他的前任没有错,毅然继续这个事业。其间,一个 为诺基亚做出重要贡献的经理也自杀了。两个高层自杀,这在诺基亚历史上,甚至在挪威全 国 都是罕见的。但奥利拉没有退却,终于打造出了世界第一移动电信产品供应商的企业。
可见,放弃是需要勇气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