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极速“太平洋”:年增长1000%(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十年一剑——“啃骨头”工程推开市场之门
南京绕城公路完工后,指挥长介绍“引江工程”到了宁连一级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有了名气以后,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指挥部都对他们表示欢迎。但这仅仅是艰苦磨练的开始,因为,让他们干的,基本上都是“啃骨头”的工程。难度大,国有企业自己干肯定亏损的,就转包给他们。
“省门第一路”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开工,他们做整个路基。其中很长一段处于河网地带,全是软土,几米长的钢钎往下一戳,全下去了,非常难做。但是,通车的时候,有关专家给的评价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代表着未来中国高速公路的新水平。” 在这项工程中,他们居然把工程监理组给“炒”掉了。由于施工进度很快,而监理组不熟悉业务,远远跟不上步伐。他们急了,到指挥部告状。指挥部派人一调查,确实如此,说这样的监理跟太平洋这样的企业远远不相匹配,最后把它解散了,换了另一家监理。
就这样,从沪宁高速、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连霍高速、同三高速、宁靖盐高速、宁高宁马高速、徐淮盐连高速、宁通宁连一级公路,到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地铁,太平洋公司一路奋战,闯关夺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 “骨头工程”。与此同时,他们与市县政府合作,完成了一大批市政基础工程。在为国企 “打工”的过程中,他们坚信,总有一天会取得与国企平等竞争的“门票”,推开市场的大门。
从1992年到2002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盼望已久的机遇终于来到:国家允许民营企业申报总承包资质。2002年9月,凭着数量众多的过硬业绩,太平洋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公路和市政工程两个总承包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
一向在高速公路上埋头苦干的太平洋建设,终于站起身来,驶上了自己的“二次创业”的“高速公路”,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期,仅工程企业就由2002年的5家增加到现在的14家。2003年下半年以来,相继在省内外承接、开工总值500亿元的重点工程项目。如火如荼的沿江开发,为太平洋建设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战场。其中,在南通陆续签订了60亿元的建设合作协议,在镇江的开工项目达20亿元。
吃亏是福——“三最”准则打造诚信金牌
承接工程项目,太平洋建设给自己定下了在业界声名远播的 “三最” 准则: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工期最短。在各个市县开发区、工业园区项目中,“三最”准则体现得最为明显。
严介和解释说,这个行业99%都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我们报价时,一般主动下浮10到20个百分点。有人说你价格最低是不是质量有问题?质量肯定很好,因为我们不以“合格”为标准,所有工程都是以“优良”为标准,而且合同上写明,达不到“优良”,在下浮10至20个点的基础上再下浮20个点。工期上,我们都是按国家定额工期缩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三最”准则,不但为太平洋建设赢得了诚信品牌,而且以强劲的竞争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几年前,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日资企业东丽公司,征用1平方公里的土地,土方工作量按国内标准算要160天左右,但日本人要求很高,只给70天。结果太平洋建设在第69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东丽公司大加赞赏,后来所有的工程都主动给他们做。开发区的许多重点工程也都交给了他们。太平洋建设仅在几家开发区取得的净利润就达一亿多元。
由于一些市县财政比较紧,太平洋建设就垫资施工,少则千万,多则上亿。当时,天南海北地干“啃骨头”工程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在这上面了。1996年,甚至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为苏北的一个市垫资2800多万元。
严介和深有感触地说,“吃亏是福”,郑板桥的名言成为我们企业的座右铭。诚实守信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我们与各个地方打交道,从没出现一分钱的死帐、呆帐、坏帐。我们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对得到的每一张订单都格外珍惜,施工管理中真的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因为我们知道,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饭碗,今天的信用就是明天的市场,不靠“三最”就没有经济效益。
国企并购——“大手笔”书写大战略
近两年,太平洋建设集团先后购并了27家国有企业,整合了40亿国有不良资产,承担了17.8亿元企业债务,偿还了3.6亿元陈欠的职工工资,解决了18000名职工重新再就业。并购的企业大多是在当地及省内外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特困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宿迁玻璃厂等。目前,所有的并购企业都已逐步开始盈利,显现出勃勃生机。
社会普遍关注的“纵横国际”,22家子公司家家亏损,三年无人问津。太平洋建设入主后,投入上亿元资金和用于置换的优质资产,实施了“瘦身计划”、“置换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方案,在“纵横”保牌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纵横国际和新近并购的华龙、华通等一批机械类企业形成了太平洋建设的第二大主业。
原宿迁玻璃厂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玻璃制品生产厂家,收购前已经半停产,2000多职工面临下岗。改制为太平洋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后,先后投入3000万元完成技改。最近购置了500亩地新建厂区,投入巨资生产前景看好的新品“微晶玻璃”。企业3年内在香港上市。以此为龙头,新材料产业将成为太平洋建设的第三大主业。
通过国企并购,太平洋建设在重点发展好核心产业,打造中国建设业“航母”的同时,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开始组建工程、工业和投资三大集团,全面实施“二次创业”的扩张战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