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张秀兵:创业一方面是冒险,一方面是脚踏实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99年6月,张秀兵投资创建了宣亚智杰信息咨询公司(即现在的宣亚智杰公关顾问公司),主要为目标客户提供市场咨询服务。2000年8月,他又相继投资创办了宣亚智慧广告公司和宣亚智强展示策划公司,并就此组建了PFT传播集团。在短短的3年内,宣亚智杰像一匹黑马,在公关业界脱颖而出,被中国国际公关协会评为中国本土十大公关公司之一。
张秀兵的笑容中流露出一丝腼腆和稚气的神情,令人很难相信他竟是一个国内大型传播集团的创始人。张秀兵承认,自己的创业过程是一个层层蜕变的过程。
寻找“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感觉
1994年春天,河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在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当了两年半英语教师的张秀兵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变卖了所有的“财产”,带着3 000元到了北京。到北京后,当时的考虑是只要能让自己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就可以,一开始只能看招聘的广告找工作。但是30多封求职信带给他的希望是三四次面试,最终都是没有了下文,不了了之。后来通过一个叫160台的人才信息台,张秀兵终于应聘上了一个公司的翻译职位。正是这个就业机会,让张秀兵得以在北京有了一席立足之地,也为他以后事业发展铺就了一块有力的跳板。
在那个公司做翻译时,张秀兵的工作主要是做IT技术方面的翻译,他几乎翻译过所有大型IT厂商的产品资料。两年时间,从一个底层员工一直做到他自己认为到头了的职位。
“当时内心很想去外企锻炼一下,由于没有北京市户口,当时的人才政策又不允许,后来想不行就自己做吧”,张秀兵如是说。1996年春天,他投入借来的7万元钱,和一个朋友各占50%的股份成立了迪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现在的迪思传播集团前身)。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新进入中国的IT厂商的产品做翻译、设计制作、印刷等,即Marketing(销售)底端的需求。虽然这次创业的起点不高,但对张秀兵而言却意义重大。
国外的IT厂商到中国来,它的产品说明书要翻译成中文,翻译之后还要求制作成设计漂亮的印刷品。公司当时的业务正是迎合了这样的市场需求。
当时IT行业发展特别快,市场需求十分明显。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技术人员的中文功底要差一些,他们翻译的产品说明书不能让中国的消费者看起来觉得很专业,而英文特别好的人却又不懂技术,市场上就需要有一种中文表达力比较强、英文比较好,还要懂技术的人来充当桥梁,充当转换器,把国外产品的资料呈现给中国的消费者。
而张秀兵的专业是英语,第一份从事的工作正是技术翻译,这样的市场需求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佳实现。迪思公司从做国外IT厂商产品的翻译开始,到说明书设计、制作、印刷等一系列业务也被他们一揽子接过来了。做翻译只是一个切入点,但不是赢利点,这块业务太耗人力和智慧,而且不能无限复制,但如果做了前期的工作,厂商也会把后期的工作交给一家公司来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条。在这个业务链条上,翻译、印刷、设计、制作等都被他们公司接下来了,3年多的时间下来,迪思公司在这个行业中成了响当当的公司,能与他们竞争的公司不多。他们从一间办公室、三张桌子、三台电脑、一个打印机开始,几乎每个月都以增加一个办公室的速度在成长,到1999年的时候,迪思已经一年有3 000万的业务量了。
挫折之后再创业
“1999年跟合作伙伴分开,那应该是人生的一次挫折,如果我们的理念一致的话,应该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应该比现在好得多,因为那已经是一个做得相当好的平台了”,张秀兵回忆起分手的那段经历,心中仍然充满了无限的叹惋,“每个人对公司的感情都极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谁都不愿意走,两个人互相抬高价格来购买对方的股份,后来我看没有办法只好说我走吧。”
张秀兵又说道:“我在迪思做了好几年,虽然在资金和经验上有了较多的积累,但当时迪思的运营主要是承担拿单之后的所有工作,没有做过客户和市场销售,因此与客户打交道需要重新开始,几乎跟白手起家差不多“从迪思出来的时候目标不是特别明确,只是希望在这个行业中做得比较专业点,不完全是为了赚钱,后来走着慢慢就看清楚了。”
1999年6月宣亚智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注册登记成立。宣亚智杰成立之初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势,在办公室、办公设备、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筹备就投入近百万元,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繁华的办公路段、最方便的交通枢纽、最现代的沟通网络的基础上,配备最专业和最敬业的人,全身心地投入。真可谓来者不善,野心不小。
刚开始也就是五六个人,业务开始还是从做设计、制作、印刷、活动管理等开始,和以前的客户群差不多。跟迪思是绝对的竞争,但大家的方向不一样。
他们计划的当年指标是要做到500万元的销售额,100万元的利润,刚开始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真的觉得是个天文数字。一开始接的工作也有几千元的,第一个月下来只做了5万元,亏损了二三万元。但只要大家认为方向是对的,认真去做,肯定会成功,结果他们用6个月就达到了这个目标,后来一年做了1 200万元,这个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创业者敏锐的市场本能,要能从混浊不堪的市场中看到空白点,要有先知先觉的敏感度,看准了之后,就要毫不犹豫,努力去做。创业者不能为市场表面的混混沌沌所迷惑。做企业要承担风险,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冒险家,没有不冒险的企业。创业一方面是冒险,一方面是脚踏实地,从某种意义来说脚踏实地更多,一定要矢志不渝。
张秀兵回忆起当时宣亚智杰公司刚开始运作的时候说道:“什么活儿都要干,现在PFT所有的职位我都做过。开始时整宿不睡觉,工作起来一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哪儿都不去,那段时间工作的时候甚至连抽烟都忘记了。”
走过了第二创业开始时的泥泞,宣亚智杰迅速成长起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了:客户需要的是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许诺左手可以做公关、右手可以做广告的人。带着这个问题,张秀兵有意无意间和同事、客户、朋友进行沟通,最终有了一个清晰的结构重组解决方案。
2000年的时候,公司的业务分成了3块,公关、广告和活动管理由3个独立的公司来运营,每个公司都朝着专业的方向去做,这也就是PFT传播集团的诞生。
“我希望5年之内PFT能成为中国最受人仰慕的专业传播机构,成为中国公关行业第一推动力”,提起像奥美或者博雅等同行的时候,张秀兵谨慎地说,“我们尊重奥美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而在公关业务上要向博雅学习。”
孙宏
点评:
●●●●●●●●●●服务产品的机会
无论公关还是广告或者是活动管理,它们都是一种无形产品,这个无形产品就是服务。目前中国的服务性业务是一个绝对的空白,服务性收入仅占GDP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服务性收入占GDP的60%以上。所以竞争最激烈的是产品市场,而服务市场的竞争还有很多的空间。其市场份额不仅可以容纳一个PFT传播集团,即使有10个、8个也不会嫌多,这样都可以做到年收入上千万。从PFT对第一年的收入利润预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预测营业额500万元,其中会有100万元的利润,那么就是20%的利润,这已经远远高过任何一款白色家电产品了,甚至高过联想的计算机、手机业务。
所以,从中国目前的市场范围来看,低劳动力的优势仍然停留在产品制造阶段,远远没有发展到服务性行业。其实,人力成本是任何一个行业成本中最大的部分,而其中最高的是服务性行业的人力成本,中国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已经在被外国的服务性企业所利用。文章中提到的PFT的竞争对手如奥美、博雅等,就是在人力资源成本上获得了最初的市场优势,又由于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过分压榨导致了后期的竞争力下降。造成了大量的人才外流,这些外流的人才许多都已经或者加入了奥美、博雅的竞争对手的公司,或者干脆自己创立了公司展开对客户的抢夺,从而形成了群狼斗饿虎的局面。
我丝毫不怀疑PFT可以持续保持赢利的势头至少还有两到三年,然而,他也一定会遇到这些他尊重的竞争对手遇到的同样问题。因为只要开始做企业,就一定无法回避企业的五个发展阶段,即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下滑阶段以及最后的再生阶段。如果说在创业阶段企业应该依靠实力,我们可以看到PFT成功度过这个阶段的原因了:张先生是行家,每一个职位他都做过,足够了!PFT虽然号称集团,虽然被确认为公关前十名,但仍然得承认该企业现在还处在成长阶段,而成长阶段的企业大多是依靠扩张产品线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从而得到发展的,文章中同样介绍了张先生是如何扩大产品线的。但是,他还没有到达成熟阶段。一个企业到达成熟阶段以后遇到的挑战恐怕不一定是张先生的特长了,成熟阶段的企业关键核心是管理,是内部组织结构、工作效率、人才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方面的技能应用。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张先生如何带领自己的企业成功地进入成熟阶段。
(圣路可商务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孙路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