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以下是投资银行谋取暴利的优势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发行汇丰备兑认购认股证,为期6个月。上市时,这汇丰备兑认购认股证的换股价、溢价及杠杆比率都由投资银行定下来。例如:6个月期限的认股证以溢价6%发行,发行商一年的回报率便是12%。只要投资银行买入同等数目的汇丰银行股票来对冲风险,发行认股证便可吸取年回报率12%,加上持有汇丰股票可收取3-4厘的派息年率,投资银行的整体毛利可高达15%-16%。除去借入资金成本外,回报仍然超过10%。
(二)若然在6个月期限中,汇丰的股价急跌,备兑认购认股证便变成废纸。小投资者当然是血本无归,但大投资银行仍然可以安然无损。每一家投资银行都有风险管理守则。当市势逆转时,他们会发行“股票相关的高息票据”(Equity-Linked Note),透过私人银行家或理财顾问,推销这些高息的ELN。以汇丰为例,当市势开始逆转时,市价可能是130港元,投资银行发行的ELN认购汇丰价,可能定于125港元来吸引投资者购买ELN。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或数个月),汇丰市价跌至125港元,发行的投资银行便行使协议所定,把手上的汇丰股票,转售给ELN的持有者。倘若期间汇丰股票的市价未下跌至125元,ELN的持有者只可收取所谓6%高息。利率是以年率计算,期间一个月的利息只是0.5%。也就是说,投资银行以0.5%的费用买入了保险,把手上用作套戥的股票锁定了止蚀盘,以125元止蚀汇丰,投资银行是以买入成本价止蚀,帐目上并无损失。在市势逆转时,投资银行只是付出额外的保险费而已。另外投资银行亦可通过股票期权(Options)分散手上持货的风险。
(三)法例又赋予发行商极不合理的自由度,包括可以自行决定该认股证的流通量,发行量是可以从0%-100%。证监采用两种不同的尺度来监管股票和衍生工具,对小投资者是否公平呢?现时上市公司的股票流通量要保持不少于25%,任何人买入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票,都要公布。若买入超过35%,则要提出全面收购。可是认股证的买卖却不受这些条例的限制。因此,发行商买卖时可通过大量增加供应,使认股证的市价大幅下滑,然后发行商又可在低位买入,从中获取巨大利润。在供求方面,小投资者是永远处于下风,输多赢少。
(四)发行商更可以直接参与认股证的买卖,可以同日同时进行,从中赚取差价,只需在翌日向联交所通报买卖的数量及价钱,无需在报章上刊登。小投资者亦很少会登入联交所的网站,深入了解发行商的买卖。发行商往往利用这自由度来影响认股证的价格、影响引伸波幅的变动。笔者用以下一个实例来证明,小投资者与大投资银行(发行商)对赌是一项不公平竞赛。结果,绝大部分参与的小投资者是亏本离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