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书评(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简明实用的基本分析教程:《投资王道》
融通基金 陶武彬
一口气挑灯夜读完林先生著作的《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一书,心想如果3、5年前甚至1年前看到此书,或许在投资上就会少交很多学费了。但此书当时尚未面世。
林先生是香港第一代证券分析师,这本书相当于一本证券分析员入门必读,如第五章“如何分析电力股”,以华能国际(HK0902,600011)为例,非常简明而又数据翔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研究报告。盖因为这些研究方法和分析指标在今天已经为专业人士熟悉,笔者就不一一复述了。
作为他的核心投资理念,一是重长期回报,列举了香港股市1977-1997这20年间若干“千里马”的案例,如熟悉的汇丰控股、长江实业、新鸿基等这些好公司,通常是盈利增长数十倍甚至百倍,股价亦增长数十倍;包括97年后继续走好的德昌电机等;二是提出了“市场经济专利”概念(ECONOMIC FRANCHISE),其含义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而非由政府给定。
如汇丰控股的市场经济专利早期是港英政府的支持(被视为香港的中央银行)后期就是管理层的智慧和不熟不做,利用资本市场充分扩张;恒生银行的市场经济专利早期就是立足本地,和各大地产商的良好关系(包括管理层之间的私人关系);德昌电机的市场经济专利就是规模大、成本低,而市场需求旺盛,不利之处是原料成本逐年上升。
由此看,林先生所谓“市场经济专利”和我们通常所谓“核心竞争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市场其他参与者难以模仿和难以超越的能力,这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持有。当然,投资人必须关注公司的市场经济专利是否消弱、有专利有没有市场?如香港当地的两大电力公司港灯和中电,因97年后电力需求不振,因此虽有垄断(法定),但业绩难以提升。
林先生用它的分析框架,即如何寻找有市场经济专利的中国企业,对香港上市的国企股分行业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引,如:
■要合乎拥有“市场经济专利”要求,产品或者服务,是无可取代的;
■市场需求是重复性的,是有增无减的;
■竞争无可避免,但不能陷入“割喉”的过度竞争;
■行业前景比较稳定,受经济循环的影响比较轻微;
■公司纯利和营业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股东资金回报率不低于双位数(ROE大于10%)。
林先生剔除了大部分国内的行业,他看好的行业是电讯(有次序开放)、电力(煤电联动)、保险金融(网络优势)、石油(战略价值);公路股的评价是有市场经济专利但无长远前景。
这些结论自然是见仁见智,林先生是卖方分析员出身,写此书的时候肯定难免会关注市场走势,所以他看好的东西自然是去年到今年走的比较强的板块。当然如果你第一时间看到本书后及时买入中国石油,盈利是丰厚的。
《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后来数章介绍了香港股市的发展历程,可读性也颇强,特别对WARRANT(涡轮)提出了个人看法,基本观点是建议散户不要参与。对于今日中国即将推出的权证交易,有一定参考意义。
林先生入行之初,曾向某荷兰基金经理推荐航运股,对方委婉的说,本家族基金百年历史中,有一条家规(HOUSE RULE),就是决不沾手运输业股票,包括海陆空运输。林先生碰了一鼻子灰,不过因祸得福,第二年股市上升阶段,大行推荐航运股时,他建议沽出会德丰,结果是“自此以后笔者便再没有写求职信,只有猎头公司找笔者转工”。
呵呵,国内的券商分析员好像有这种独立见解的人少之又少啊。也可能跟我们只能作多的心态有关。
最后八卦一下,据信报林行止先生说,林森池先生用300多万,做美国国债变成1亿;被认为是主张香港政府发行债券的代表人物。他在02年底提出一个复杂的发行债券解决香港政府财赤问题计划,并在后来陆续实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