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来自母校的超级网虫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小麦是个女孩,毕业于N大学中文系,是我的校友——10多年前,我也是从那个系毕业的。N大知名度很高,在全国也挂得上号,在本地更是无可争议的No.1。我记得,我们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办文学社,组织各类笔会活动,形成很浓的写作氛围。我们文学社的一批朋友中,后来出了许多名动全国的作家。所以我对母校的学生是很有信心的。也许这也是我第一个确定要收小麦在感情上的一个结。
小麦属于那种形象不太占先的女生,虽然没有明显的缺陷,但绝对算不上好看:头发短短的,在多数女孩子过度打扮自己的现实环境下,她算得上一个本色的女孩。从外在感觉上看,她有母校学子的气息:自信大方、视野开阔,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在面试时表现出的自聪明伶俐、热情精干,还是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对工作条件,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在面谈的时候,她只是特别关心这里有没有宽带,能不能上网。我说我们这里办公都是电脑化,除了财务,每台电脑都可以上网——当然我当时万万没想到,她对上网是那么痴迷。
一开始,我安排小麦处理自然来稿,拆信、回信,筛选有一定基础的来稿,进行文字润色。这么安排,一方面考虑到要让她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熟悉编辑工作的流程;同时对她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稿件的选择就是对准备从事编辑工作的判断力的检验与锻炼。最初的几天,小麦的工作主要是拆信,因为一本比较受欢迎的杂志肯定有大量的自然来信来稿需要处理。
小麦最初也能坐得住,但随着和周围同事的熟悉,在新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之后,她很快就有点心不在焉了——对电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亲近”,见缝插针地坐到电脑前,敲击键盘。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分配给她使用的电脑屏幕上,QQ聊天的记录,字号很大,而且颜色鲜明——因为太醒目了,不看到都不可能——是谈论约会的事。我明白了,她与电脑如此难分难舍,原来是在和网友聊天。我想,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要顾及他们的情面,但是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在周例会上,我含蓄地提醒道:上班纪律包括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能聊天。我想,说到这步应该到位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提醒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除了对电脑,小麦对别的都有点兴趣索然,逮着机会,就谈网友。据她自己对同事透露,她大学时期就开始大量相见网友,言语之间非常暧昧。不断和网友约会、见面成了她生活的一大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至于拆信这工作,虽然机械了一些,可也没到值得抱怨的地步,可小麦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耐烦,抱怨工作没有意思。至此,我还仅仅感到她是刚开始工作没找到角色位置,主要还是工作态度问题。可第一次发稿就让我对她的真实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那么多的可选来稿中,她编发的稿件,不仅选择稿件的眼光大成问题,而且文字处理毫无创意。这姑且不论,仅从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上来看,也是错漏百出,很明显的错误都改不出来。更让人光火的是,她能把原本正确的文字改成了错的。在一篇娱乐稿件中,涉及到台湾艺员的内容,原稿笔误,把台湾地区写成了国家,她竟然原样照发,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让新员工多方面了解杂志社的工作,同时鉴于人手比较紧张,有些工作我会安排员工跨部门地参与,比如发货、盘点库存退刊等等。安排到小麦的时候,她的表现又一次让我感到不快。她一脸不屑,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叫我去?”我说:“有什么问题吗?”她的回答是:“我是编辑,这事和编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仓库管理员!”我说是大家都参加,她就提出要请假。这种毫不掩饰的做法是公然地不服从工作安排。
这事让我下了决心:我用不起这样的毕业生,试用期尚且如此,一旦正式聘用还不知懈怠到什么地步。几天后,我就通知她不要来了。我找她的时候,发现她还在电脑前忙着聊天。为了引起她足够的警醒,也为了她未来的发展,我和她专门谈了一次话,说到现在工作单位需要员工的素质与条件,说到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点与缺点,只有投入、敬业、勤恳,才可以较快适应工作,取得进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她似乎听进去了,也似乎无所谓——这让我对自己谈话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后来,和一个留在N大当老师的同学闲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话题,提及小麦,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怎么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出学校?这不是害人吗?”
我的老同学见怪不怪地说:“我们有好的毕业生,可惜你没碰到;我们还有比她更差的,你也没碰到。毕业生差距太大了,小麦那样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的学生在学校真正潜心学习的没多少,进了大学,浑浑噩噩——男生玩游戏,女生爱打扮——追求享乐,做出什么事的都有。反正都是自己找工作,你不满意可以不要嘛!老师只能把道理告诉他们,而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听得进道理的?只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去补课了。他们要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摔打一下,也许会让他们清醒一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