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采访后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郭总说自觉得这段用人经历当真如噩梦一般。虽然他说“以后再也不用应届毕业生”有些偏激,却是将心比心可以想通的。
在人们眼中,大学生是一个群体,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容易由一个具体事例泛化到一个全体的概念。“晓东不可用”导致“应届毕业大学生不可用”,这本是个不等式,却因为心灵上的阴影加重了一块最重的砝码。毁掉一个形象很容易,再建一个形象得付出数十倍的努力恐怕也难以挽回。用人单位有了顾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危及到晓东尚在校园里的师弟师妹们,这个代价太大了。
人们评价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都认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已经毕业,走向社会,但在心理上却极不成熟。从校园里出来,他们往往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和规划,找不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担当的角色;没有经历磨难,不通世事,从而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
企业录用大学生是看重其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并愿意做一些繁重的活儿增强企业活力,但如果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则很难得到企业青睐。
错的已经错了,现实问题总还要要解决,套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头上的咒语什么时候能够解除?这还是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否则恶性循环下去,又对谁有益呢?
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
萧先生,从事过多种职业,1999年从与友人做个人网站的建设运营开始进入IT行业。现为某信息服务企业的执行总经理。做网站信息方面的,多是年轻人在从业,很新潮;大学生常常慕名心羡,往往一毕业就投身于此。当我提起应届毕业生在公司的状况时,萧先生满脸是“恨铁不成钢”的懊丧;然而他说得很委婉:我这里不适合他们……
2000年的春天,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做了个社区型的网站,网站很快就获得飞速的发展;当时正值国内网络热潮,投资也来了,我们需要招聘大量人员组成公司结构,脱离个人网站的模式,开始正式运营了。
那是4月,天已经开始有些热了,招聘会的会场里更热。提前进场后刚准备好招聘展板,应聘的学生就潮水般涌入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挤到台子前看清楚招聘内容,觉得合适的就往我们手上扔份简历然后挤出去,有的看完觉得不合适直接转身就走了。半天下来,手上应聘各个工种职位的简历已经摞了一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