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八节 建设性思维(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抑制盲目冲动
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时,你要选择第三条
即使你成功,也要使对手心服口服
互利共生
善用加减法
我给中央直属机关38个部委的高级领导做过一个培训:“自我超越——中直机关的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其中特别谈到21世纪领导学的三大革命:变革思维、系统思维和建设性思维。
其中特别强调建设性思维,因为这不仅是全球的一种走向,而且与中国当今的社会更是密切相关。
一、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建设性思维方式的第一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从整体上获得最大效益。
我们经常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都是建设性思维的体现,可见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维智慧。在中国,从革命时代进入建设时代,毫无疑问就需要有建设性思维作为智慧的指导。
邓小平的许多理论,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国两制”都是建设性智慧的高度体现。
而在商业中建设性思维就更重要了,处理各种矛盾,追求共赢、双赢都要运用建设性思维。
那么,建设性思维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二、“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既然建设性思维要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就说是一种“全胜策”的智慧。
“全胜策”是针对策略而言的,东西方存在差别,我们可以从两部兵法窥见一斑。
东方的代表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它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具体体现是“兵不钝而利可全”,要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最高目标是全我以存,全敌以降;“上将攻心,中将伐谋,其下攻城”。
而西方却恰恰相反,它是以克劳斯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它则主张无限制地使用暴力去摧毁敌人,他们的“全胜”就是竭尽全力的杀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战而胜的兵法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而西方的兵法最终却是两败俱伤的。而在当今经济时代,不言而喻我们需要的是“不战而胜”的大智慧!
值得重视的是,近代以来,最体现“全胜策”的《孙子兵法》在西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拿破仑在战败之后被流放到小岛上,看到了《孙子兵法》,大为感慨:“假如我早一点看到这部书,就不会有滑铁卢之败了。”
进入核时代以后,美国首先采用的“相互确保摧毁”,其核战略基础是《战争论》,但后来发现这种策略实际是吃力不讨好,于是改为“相互确保生存”的核威慑理论和战略防御理论,即以《孙子兵法》的“全胜策”为指导。
在对伊拉克的沙漠战争中,美军要求军官人手一本“孙子”,也更显示了对“全胜策”重视的程度。“沙漠之狐”的胜利,就是这种策略思想的体现。
三、抑制盲目的冲动
既然要谋求最大利益,所以就必须时刻以大局为重,尤其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屈服于情感的盲目冲动,而要听从理智的智慧!
我们平时所说的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在建设性思维方面,体现得最为彻底。
我们且以建设性思维法则,来分析三国的兴衰。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中,作者从情感上是偏向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的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读者总是敬佩他们,为他们纯洁的感情所感动。
然而最使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结局,却是“好人不得好报”的下场——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却最早被灭。这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也与关羽、刘备等人缺乏建设性思维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蜀汉最早亡于关羽,其次亡于刘备。
众所周知,联吴抗曹是诸葛亮定的“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而既守好荆州又和孙吴搞好关系,是这种根本大计得以实施的前提。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刘备把守荆州的重任交给关羽。在他看来,关羽是守荆州最理想的人选。而在诸葛亮看来,关羽可能是最不适合守荆州的人选。因为他深知关羽此人,识小义未必识大义,有个性却未必顾全大局。这从其当初阻止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华阳道放走了曹操等都看得出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