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让“思”成为第二天性(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既然控制头脑的思考过程是“一切力量的起源”,那么“源头”的源头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从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开始,有一颗勇于用脑、勤于用脑、乐于用脑的心!
日本大脑生理学权威小林博士,在一本叫做《头脑》的书中提到:
“决定人类头脑优劣好坏的,并不是脑髓的重量,也不是大脑皮质层皱纹的深度,当然更不是脑的形状。头脑的好坏,完全依头脑动作的好坏与否而有所不同。
“这就好像用一个照相机拍摄物体,技术好的人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好看;同样,头脑的好坏差别完全在于使用方法。平时只要多加训练,头脑自然会变得敏捷;相反,只知道嬉戏游玩,不用脑思考,头脑自然就变得迟钝。”
想不经过思维训练就有大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思维的意识如此重要,又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我们就必须对用脑的意识进行严格的训练,将非常规变成常规,直到我们达到最高的境界:将难受的“非常”思考变成一种“常”思考的工作状态。最终,能将“用脑”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那么,怎么才能让思维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呢?
一、保证思考的时间
首先是你必须保证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是培养思维意识的根本。
在前面,我们讲到:IBM公司总裁沃森要求在所有厂房和办公室内,都挂上“思考”一词的牌子,以便随时提醒人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不愿用脑的一个理由,就是忙。但是忙,构不成不思考的理由。
其实,所谓“思”的意识就是保证有思考的时间。在起始阶段,思维是需要“逼”的,逼自己思考就是逼自己有时间思考。也许你投入的时间不多,但形成习惯后,收获就会惊人。
物理学家卢瑟福是一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特别勤奋,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只有他还在实验室做实验。
于是,他就问那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在做什么呀?”
学生就说:“上午在做实验。”
“那你下午在做什么?”
“下午也在做实验。”
“那晚上呢?”
“晚上还是在做实验。”
大家肯定想:这么勤奋的学生,人家都在休息,他还在那里从早到晚地做实验,一定会得到表扬。没想到,卢瑟福将他一顿痛骂:
“那你不就成了一个做实验的机器了吗?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你不要总是做,一定要学会思考。”
这个故事十分耐人寻味。我们都知道,学生做实验是需要思考的,但是,卢瑟福教授还是将他一顿痛骂。
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学生的这种思考,并非集中精力的专注思考。他犯了我们大多数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宁可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工作中,也不愿意抽出精力和时间,来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其实,专注的思考才会产生最好的思维效果。越忙,就越要保证认真和专注思考的时间。
二、把握“独立”这个核心
“思”的核心是什么,是独立!所以,不管是前人还是老师、长辈、前辈们,都在提醒我们要独立思考。可见,独立对于“思”的意义非同一般。思考缺少了独立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
不愿意思考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就立即找人商量,自己连想都不想。虽然,有时候与人沟通会激发你的智力,那是非常宝贵的,但这并不代表你自己可以不思考。在你真正学会独立思考之前,别人所有的智慧都不应该占有更高的位置。
物理学大师波尔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手工课,他父亲也很支持他。波尔一有机会就动手修理家里那些需要修理的东西。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