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娃哈哈大家庭(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在新的世纪,使中国的娃哈哈成为世界的娃哈哈,是摆在全体娃哈哈人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要求。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精神是我们事业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推进公司工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夺取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娃哈哈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得到过国家一分钱投资,自己在市场风浪中历经艰难。那时候,资金紧缺,条件艰苦,他们分秒必争,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娃哈哈人把集团当成自己的家,他们深知:大河有水小河淌,企业发展快,职工也会富起来。如果流水各分东西,小河无水大河干,企业发展慢,职工个人日子也不好过。水要汇拢,力要凝聚。
1988年,当厂长宗庆后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提出放弃加工别人的产品,改由自己开发时,不少人想不通,认为加工人家产品一年收入上百万元。几十个人日子好过,何必去冒险呢,应和的人也不少。宗庆后听在心里,把市场行情一一作了分析,一笔账一笔账地细算,很有把握地认为:开发自己的产品,肯定会成功。并引导大家多想想明天,“明天”这个词,很快让大家想到了一起。
进入自己产品的开发阶段,配方开出、原料取来后,娃哈哈人开始配制儿童营养液。一次、二次、几十次,配出的营养液效果都不尽理想,望着焦灼的宗庆后,当初反对开发新产品的工人反倒劝慰宗庆后:“厂长,你别急,我们肯定会开发出新产品的。”每个职工一遍又一遍地品尝试制液,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博采众长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终于研制成功,推向市场后马上受到消费者青睐。
儿童营养液成功之后,兼并杭州罐头厂,娃哈哈人又面临考验。尽管杭罐厂不少职工心里想不通,但宗庆后一开始就信任他们,他第一次与杭罐厂职工见面,开场白就是:杭罐厂职工多年来勤恳工作,对国家贡献很大,现在加快改革实行兼并,相信你们一定尽心尽力,为改革做出贡献。
在杭罐厂职工的身上,很快就体现出了“团队精神”。兼并后,公司决定拉起一条月产300万盒娃哈哈营养液的生产线,这样的任务通常要花3个月到100天时间才能完成。杭罐厂职工没日没夜苦战,仅用28天时间就拉起了这条生产线,为兼并后的杭罐厂3个月扭亏为盈立下汗马功劳。
在娃哈哈人的心目中,只比谁的贡献大,只想企业怎样才能更快地发展。在娃哈哈营养八宝罐头生产中,原来一条生产线最高日产不到15万罐,职工群众群策群力,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程序和小发明、小革新,只用一半劳力就创下了日产近30万罐的历史最高记录。协作合力,使职工发挥了极大的潜能。
娃哈哈集团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之谜,引得经济界、新闻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纷纷探秘。来的人成千上万,谜底千条万条,离不开“家长”宗庆后的成功,离不开闯市场的营销技巧,离不开舍得花血本的巨额广告投入,离不开新产品开发,离不开广招人才,但最重要的是他对人的尊重:尊重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职工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在娃哈哈这个大家庭里,不仅家长宗庆后以身作则,而且每个成员都自觉发挥“团队精神”。职工小沈,来工厂上班没几天,就因病复发昏倒。同事看到后,马上把她送到医院里。由于医院要收2000元住院费,几名还不熟识的同事纷纷解囊,凑齐住院钱。第二天,同一车间的人知道小沈来自农村,家境贫穷,马上自发捐款。公司知道后,总经理宗庆后派人保部负责人去探望,并批钱资助。小沈的家人赶来后,非常感激:“我女儿做了不少地方,娃哈哈的干部职工心最好。
娃哈哈集团成立以后发展很快,系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公司招的2000多名农民工是一支生产骨干,他们自然成为娃哈哈团队中默默奉献的一部分。公司很关心、爱护他们,1993年初,公司拨款造了一幢6层高的“农民工楼”,里面设施齐全,农民工住得宽敞舒适,公司还准备配备电视机,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工享受劳保、福利,和正式职工一样享受免费午餐。年终评先进,公司拨出10%的农民工指标单独评奖,评上先进的农民工与正式工一样得奖金。这里的农民工并无“低人一等”之感,他们已成为娃哈哈集团中一支能吃苦、劲头足、高效率的好队伍。
1993年底,娃哈哈集团接到一单生产出口的马蹄罐头的生意,由于马蹄收购地域很广,保质期又短,为抢时间,公司掀起了“马蹄大会战”,这是一场事关娃哈哈声誉的“战斗”,除了承担马蹄罐头的车间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人保部、市场部、质监部、政治部等部门纷纷抽人,这样的原岗位的人一人要顶几个人的活。下班后,大家都主动跑到车间削马蹄。由于全体职工和农民工通力合作,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时间,娃哈哈深受外商好评。
娃哈哈人心系公司,自觉维护公司形象。
有一次,质监部一名职工回家过年,在汽车站发现有假冒娃哈哈出现,他马上打电话给厂里,把信息告诉打假办的同志,抓住了假冒者。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娃哈哈还不定期举办“千人演唱会”、“职工运动会”、“千人大旅游”等活动,进一步体现企业“大家庭”氛围,增强员工的自豪感。
在塑造大家庭企业文化的同时,如何在产生巨大的团队凝聚力的同时,达到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发展不光是线的延长,还要有面的扩张,更要有职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发展若离开职工素质的提高,那也是一种“泡沫经济”,这是娃哈哈发展的独特思路。
娃哈哈没有完全按照国际管理、营销的常规理论来建设企业文化。
比如,娃哈哈在培训员工的方向上,主要采取的是“以赛代练”的方式,让员工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学会竞争的法则。
在企业精神的传递方面,娃哈哈采取的是“传、帮、带”,依靠老的、优秀员工,将娃哈哈的精神传下来,并且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每一个优秀的员工就是一颗“火种”,他放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形成燎原之势。
“以赛代练”是娃哈哈训练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娃哈哈的员工培训确实不像外企那样规范,但并不是不重视,而是运用了娃哈哈特有的方式且效果很不错。销售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能,关键是在何时、何地、如何运用的问题,娃哈哈的销售人员虽然在理论上也许不如其他大企业,但他们的敬业精神、实战能力却是不可比拟的。娃哈哈的培训体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讲形式,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方面,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的“传、帮、带”,使全体员工形成种务实、敬业、团结向上的好风气;在营销思想、方法方面主要是通过“通报”的形式,由宗庆后亲自起草,平均二三天一份,从销售政策到营销理论,从批评、表扬到方法传授,内容之全面、方法之实用、学习之方便、费用之节省都是组织课堂培训无法做到的。
“对于任何伟大的思想,必须不断的说明和督促,直到全公司的每一根神经都动起来。”这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的成功秘诀,是其“无边界”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娃哈哈正是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同样的理论实践。
而“传、帮、带”的最终结果是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实战能力的“子弟兵”,实现了宗庆后所说的“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成哪儿”的企业文化战斗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