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蜘蛛战役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据称,三株公司鼎盛时,完成了60亿的销售额,它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行销人员总数超过了15万人。可口可乐、康师傅等企业在全国各地级城市以上均设了营业所,销售人员超过5万人。而娃哈哈完成60亿的销售额只用了2000人,娃哈哈靠的正是联销体政策,是政策促成了成千上万的大小经销商与娃哈哈共创品牌的决心与行动。
就是这样一个高度集中化的销售体系,也有它的短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木桶都有短板,这是娃哈哈清醒的认识所在。你即使把木桶的每块板都箍好了,在一定条件下,原来箍好的木板又会变成短板。这个短板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娃哈哈建立了联销体,相对于饮料市场其他企业来说,只是建立了比较竞争优势。我们还没有绝对的持续竞争优势。
每一次跑市场,我都对销售人员说,再深耕细作一些,再深一些。
即使你把看得见的木板箍得很好,但得绝不能保证它永远不漏水。这是要从观念上解决的一个问题。宗庆后说,要时刻想着你的木板,尤其是在木板都已箍好的时候。
联销体已经做得很透了。但娃哈哈人认为,要想把市场做深做透,把娃哈哈的销售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单靠一级经销商网络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以往娃哈哈在经销商下也设有大量的二批商,但没有规范的体系来管理二批商,整个市场并没有做深做透,所以娃哈哈又开始了第二次网络改造,建立了特约二批商营销网络。所谓特约二批商,就是由娃哈哈销售公司亲自掌握的核心二批,它们每年要向特约一批打预付款,由此获得更优惠的政策。通过控制特约二批,娃哈哈的通路控制重心就可以下移了。
由此形成娃哈哈联销体更深的网络体系:特约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终端。娃哈哈靠这种环环相扣的方法逐步编织了封闭式蜘蛛网态的营销体系,不仅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快速渗透力,同时也提高了经销商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达到了:布局合理、深度分销、加强送货能力、提高服务意识、顺价销售、控制了窜货。
娃哈哈能成为中国本土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不犯致命的重大错误。而这要归因于宗庆后总能将复杂的事物还原到最基本、最简单的关系中,也只有在这样一种关系里才能将各方的定位和根本利益点看到骨子里。比如,宗庆后像说禅一样,说商业就是“买”和“卖”的关系,在一“卖”一“买”中,娃哈哈为什么、经销商为什么、消费者又为什么如水落石出般被揭示得一清二楚。
实际上正是这种返璞归真保证了娃哈哈在波诡云谲的商场中不致迷失方向。
我常说我们做市场营销的关键是解决谁来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还要解决谁给你去卖的问题,也就是通路问题。
我认为我是很好地处理了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他跟着你做,他有钱赚,而且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把困难转加给他,那么给你做了这几年以后他也同步发展了,人家当然就愿意跟你长期做下去。新的合作伙伴看到跟你合作是有得到发展,有得到好处的,他也愿意跟你合作,所以慢慢你就把这个网建起来了。
这张网在娃哈哈的营销战略当中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这几年当中,在织网的过程当中,我的经验是:
关键就是利益分配,第二个是信誉。那么接下来网建起来以后,我们又加强了管理。比方说我们又给他划分区域销售责任制,又规定了价差,要顺价销售,就使得每个经销商让他分管一个区域,这块市场就交给他去经营,我们在这个区域当中就不发展第二家经销商,他就会帮你去发展市场控制市场。
对他来讲这不但是个保障,对他来讲也是个财富。
有人问我,娃哈哈现在在全国大概有2000多个网点,够多了。但是再多的网点也不能够足以保证我这个品牌的营销就是非常成功的,当年名嗓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在全国大概有数万个网点,最后也以庞大的恐龙症而结束了它短暂的生命,也就是说八百条小舢板是很难抵挡住八艘军舰的,那我们的营销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这个就是又回到产品的本身来了,我们生产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本身就是消费者感觉买了有价值,而且你的产品质量也有保证。一个产品再好,如果没有人买的话也不行,你不可能把每个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通过各地的销售网络渠道去卖到消费者手上。
通过网络调整,娃哈哈实行了严格的价格体系和有序的网络秩序。娃哈哈公司的营销网络得到了广泛延伸,网络平台更加稳健而完善。目前娃哈哈的忠诚客户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由他们为主体而搭建的销售网络更是渗透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娃哈哈的营销网络可以保证新产品在出厂后一周内迅速铺进全国各地上百万家零售店,同时与大江南北、沿海、内陆广大消费者见面。
娃哈哈在联销体和特约二级网络的基础上实行了销售区域责任制。本着与经销商精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娃哈哈对原有经销商队伍进行考核、筛选,引进部分经营理念先进的新客户,并对所有经销商合理布局、划分责任销售区域,消灭了销售盲区。娃哈哈保证经销商在所划分区域内独家销售娃哈哈产品的权利,避免因经销商销售区域交叉导致无谓的内耗式竞争。明确了经销商的权利和义务。娃哈哈把一个市场分给一个经销商经营管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就是一家经销商的自留地,只要你好好耕耘就会有好收成。
经销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企业共同做品牌的长远战略规划,大大提高了对公司有忠诚度和对产品的认同感,而且自觉地加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因为娃哈哈的厂商双赢政策让他们意识到:市场是大家的,品牌是厂商共有的,利益是共同的。经销商有责任在市场上进行娃哈哈系列产品的开拓与维护,不断提高娃哈哈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娃哈哈的品牌形象。
最近,娃哈哈集团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工程,我们称之为“蜘蛛战役”,意为学蜘蛛织网,计划在三年内构筑一个全封闭的全国营销网络,并且将重心下移,将最具实力的县级饮料销售商聚集到自己旗下,变自然性流向为控制性流向。
我感觉在整体品牌建设上,大部分国产品牌还是和跨国公司有差距,但在营销网络上,是国内企业的长项。
我们搞“蜘蛛战役”,就是要控制终端,把网络往下渗透,织得再细一点。我们确立了区域代理销售制,实现了网络延伸。真正要控制终端,这个搞起来不容易,是靠多年的信誉建立起来的。相比之下,这是跨国公司的短板,他们不懂在国内如何销售。
根据这项战略,娃哈哈对销售人员考核也由过去的“一条加业绩”改变为“业绩加过程”。娃哈哈还拟对网络实施量化管理:5万人口一个二批商,30平方公里一个一级批发商,把有实力的县级批发商全部吸引到旗下。另一方面,针对大城市销售终端的广告伞、路牌、店牌、POP等促销工具大部分被两乐占领,自动饮料机、体育场、网球场、食堂、商场等休闲与购物场所本土品牌信息极少,大超市进入不力的现象,集团要求经销商“精耕细作”加大终端促销力度。娃哈哈这一“短木板”的加大,将会大大提高娃哈哈的“盛水量”。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