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联销天下(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逐渐壮大起来。市场营销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学习西方管理理念的一项成就之一,被运用得日臻熟练和富有创造力。宗庆后认为,在中国市场上,较具代表性的市场营销可分为五大流派:
一、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学术流”,它们接受西方先进的营销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注重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运用,具有长期目标规划,并形成人才的有序流动和培养。
二、以脑白金、哈药六厂为代表的“功能流”,它们以产品功能的传播为主要目的,营销模式以广告轰炸为主,市场策略随机应变,一击即中,全身而退。
三、以三株、红桃K为代表的“人海战术流”,它们很少采用西方的营销理念,走中国特色之路,以农村为主要市场,进行产品信息的疲劳轰炸,组织形式军事化色彩浓厚,以人海战术为主。
四、以乐百乐、步步高等广东企业为代表的“技术流”,它们富于活力、敢于创新、经常有神来之笔,善于制造市场热点,能熟练运用营销的各种手段并善于出奇制胜。
五、以娃哈哈为代表的“通路流”,它们注重市场竞争的变化情况,市场反应速度极快,以品牌带动人气、以通路取得速度,往往采取“后发优势”的营销手段。
立意有高下之分,但方法无优劣之分。每个企业采取什么方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市场,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是检验企业能否适应社会的试金石。
娃哈哈作为一家计划外的国有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即游离于计划经济之外,既没有尝到计划经济的甜头,也没有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娃哈哈在市场里生,在市场里长,练就了一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本领。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娃哈哈即主动选择国营糖烟酒、副食品、医药三大国有商业主渠道内的一批大型批发企业为经销合作伙伴,借助国有商业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较多商业网点、较正规的管理及消费者对它的信任,促成了娃哈哈早期的成长。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形成,各种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兴起,一些个体、集体企业因体制灵活,表现出较强竞争优势,公司又与这些新兴企业建立了相互信任、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网络建设中,我们一直推行“联销体”制度,坚持“款到发货”。由于娃哈哈产品的畅销及企业的良好资信,公司又合理分配了厂商的利益,因此这一“利益共同体”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厂商之间休戚与共的合作关系得以稳定发展,充分调动了娃哈哈经销商的积极性,出现了千家企业联手合力拓市场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娃哈哈的独特的“联销体”制度,起源于90年代的“大户制”,并在市场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维新。90年代中期,随着沿海省份各种专业及农贸市场的兴起,个体私营的批发商(俗称大户)以其灵活多变的机制优势把国营糖酒系统和供销社二、三级批发系统原有的渠道网络冲得七零八落,中国农村城镇市场出现了大变局。据说,那时山东滕州一个健力宝的大户一年就可以做到上亿的销售额,“大户”的威力可见一斑。
宗庆后抓住了这块变化的“奶酪”,开始与各地市场中的大户联手,很快编织起一个全新的灵活的市场网络。这些经销商一度达到3000多人,将娃哈哈产品渗透到了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
但到了90年代后期,通路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业态不断变化。“坐批衰落,行批崛起”,厂家主动服务于商场和小店,尤其是城市通路开始向终端掌控型转变,大户制宣告衰落。很多中国企业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无论从产品组合还是通路维新方面都停滞不前,变成了迟钝的“恐龙”,最终走向市场衰竭。而不得不应市场而变的娃哈哈则迅速调整了自己的通路策略,构架起新的销售体系。
目前,中国饮料企业营销网络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典型模式:一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直营体系,主要做终端,属于“绣花针模式”。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经理陈煜先生认为,这种模式适合欧美,不适合中国,虽然市场基础扎实、控制力强,但成本太高,以一级市场为主要目标,难以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人最怕距离,网络不怕距离”。统一和康师傅兼顾了直营+渠道的模式,但也以终端直营为主,比如在郑州,统一有120人的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市内终端控制得好,但巩义(郑州下辖市)就不行。三是早年的健力宝的批发市场模式。四是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与两乐相比,娃哈哈以不属于自己经营的经销商为主,以二、三级市场(城镇和农村市场)为主要销售市场,更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企业成本低,可以转化为价格优势(如其非常系列比可口可乐价格低),再者市场推广速度快,另外较易实施“农村路线”。由于二、三级市场零售点分散,分布区域较大,通过经销商的力量可以有效渗透,形成局部优势。陈煜先生对娃哈哈的战略有一个形象比喻:高举高打。就是通过广告强力拉动,强力冲开市场,造成销售预期,再通过网络强力推动,完成市场推进。
没有进过大学校门、靠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宗庆后谈起现代营销手段却滔滔不绝,他始终认定:有了一个好产品,还要有好的营销策略。
其一,现代营销活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或者营销哲学,越过了以生产和以推销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入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从“以自我中心”转向了“以市场为中心”,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就自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谁要争取消费者,谁就必须与消费者沟通。
其二,实现市场沟通的困难却在增加,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沟通障碍。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变迁。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公司数量数不胜数,商品种类多如牛毛,并且同类公司和同类产品层出不穷。依靠科技的迅速转移,产品的差异性愈来愈小,相互间的竞争势必加剧。由此就会造成一个必然结果:任何一家公司和任何一个产品都更容易被“淹没”在市场的汪洋大海当中,要让消费者知道并记得,即实现营销沟通的难度明显加大了。
所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在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消费者选择一件产品有时候决定权不全在于消费者,而在于终端上的产品。消费者只能通过终端上有限的品种来做自己的消费选择。
西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主要利用品牌和技术的优势来“拉”消费者,所以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这样的大公司,把费用主要用在如何争取消费者上。而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公司,像娃哈哈采取的是以“推”为主的营销战略,主要把精力放在通路上,通过在通路上的力量把产品铺到终端上。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国企业实际上把经销商的地位放在比消费者更重要的位置上。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